生态扶贫的大理洱源样本

0
回复
417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9 16: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洱源西湖
6 q4 `, u! U, Z  e  “最美人间四月天”。穿梭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县城,绿树成荫、风光旖旎、流水潺潺的村庄里,有鸡鸣犬吠,熟悉的鸟鸣传来,仿佛走进了宋词的婉约里一般。洱源,符合人们对乡愁的所有想象。! K& _8 q$ D- f, E
  为保护下游的洱海母亲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洱源县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带领下,经历了彻底关停洱海流域所有非煤矿山、整体搬迁等阵痛之后,直面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西边境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县的现实,坚持洱海保护与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通过5年的努力,洱源县走出了一条洱海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生态扶贫新路子,不但洱海保护取得新成效,2018年,洱源县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未脱贫2户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03%。/ z. V( H. k! f9 r
  巧打政策保障牌
7 Z( I- ?: m- V- {+ A9 a- J  5年来投入脱贫攻坚资金47.88亿元,洱海源头保护治理资金41.3亿元,这对洱源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来说,走生态扶贫之路的决心坚如磐石。
+ g! ~+ x- b  m+ O& {- g& S3 s/ C% |
洱源松鹤村' m8 a, Q# U0 z* j2 z* @# N" R+ W8 x
  洱源县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洱源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洱源县坚持统筹洱海保护和脱贫攻坚两个大局,坚持精准扶贫,生态先行原则,树牢“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发展理念,组建双领导组和双指挥部,构建扶贫与环保的网格化工作格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出台《关于举全县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洱源县开启抢救模式全面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洱源县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作战方案》等文件,将脱贫攻坚和洱海源头保护治理深度融合,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任务,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和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攻坚战。" g5 V5 q/ E$ y4 g
  扛起洱海保护旗8 A/ q. n& O0 [3 |) I! Y5 l
  “我们村这个湿地建得好,清秀、舒服,净化了水,保护了洱海水源,我们村里还多了一个散步的大公园。”洱源县三营镇民建村村民陈树生看着自己门口的好风景,开心地说。/ V) @+ L& W' Z/ i9 k) J
  洱源地处洱海源头,因洱海主要水源补给来自于此而得名。2015年以来,洱源县全面实施洱海流域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持续向好,洱海源头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人工湿地2.43万亩,是国内人工恢复湿地最多的县之一。- j* k$ C' N6 v5 V' ^' s
洱源牛街乡牛街村村民李永花在基地浇花水
# m$ l3 D3 Y$ r- Q  洱源加快优化工业布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严把企业准入关,严禁污染企业进入洱海流域,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康体休疗度假等服务业,向着把洱源建设成为融温泉度假、高原水乡、白族风情为一体的康体休疗度假基地高歌迈进。洱源县茈碧湖镇松鹤村党总支书记罗康福说:“我们松鹤村3.5万亩的梅花是我们的宝,今年年初慕名前来旅游拍照的人也越来越多。”, p" F  x& w  ]* L& h
  如今,全县温泉养生、民族特色村寨游、生态湿地旅游观光、生态民俗旅游品牌、现代农业庄园为一体的惠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 z, g( J; E# U" N6 M# W5 C# y  打好脱贫攻坚战
% A- a* W4 ?, U7 X! `5 w  “还有二十多天,我们的荷兰豆就可以上市了。”走进洱源县牛街乡上站村委会北甸村民小组荷兰豆示范基地,云南摩柯农业有限公司洱源基地负责人翁国梁笑着说。5 E3 v2 ~- I( Q) G
  翁国梁,24岁和合伙人成立云南摩柯农业有限公司,36岁从昆明市回洱源县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一个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农人,凭借自身的实力,把基地种植的荷兰豆通过合作伙伴卖到欧洲去。这也是洱源县生态扶贫中成功运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洱源,无数个摩柯农业和翁国梁一样的新农人在快速成长,成为洱源县生态扶贫的领军企业和灵魂人物。
. a0 M2 A, p0 D1 |- ~$ t0 M9 O6 f# T5 l- N+ v% u
龟山生物动力花园农场员工在装运农家肥
4 x8 y" u. E* n' I' u  在绿色产业扶贫中,洱源县建强组织,推广实施“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生态+”等发展模式。如洱源县炼铁乡纸厂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支系诺苏聚居村之一,海拔2900多米,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生产力低下,属于高寒特困山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纸厂村引进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在纸厂村种植山嵛菜,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党支部牵头,企业实行保底价收购,贫困户参与。目前,全村山嵛菜种植1240亩,远销日本、韩国,销售收入700多万元,亩均收入达5000多元,覆盖社员397户。如今的纸厂村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30.83%降至2019年0%。8 S+ P* S8 }" J1 H
; M" O3 f2 J, R8 K: X0 R& i- W
云南摩柯农业有限公司洱源基地负责人翁国梁在介绍荷兰豆种植技术: T! ~3 _- z0 h+ K: k4 K: E
  洱源县在洱海源头保护治理中,还推进生态补偿脱贫。探索出“以湿养湿”模式,累计投入4亿多元恢复建成茈碧湖、草海、海西海、西湖、东湖等湿地1.64万亩,流转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土地2.3万亩,每年为群众增加租金收入4700多万元;探索出“以湿养湿”模式,引导群众发展1500多亩海菜种植,产值达1200万元。2015年以来,共吸纳建档立卡人口906人,作为环保员、保洁员、护林员等。
1 G% O5 }0 b) b  夯实绿色小康路. Z7 Z- J. c6 A" S4 U$ k
  2016年,新民小组32户主149人纳入洱源县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杨炳美就是众多搬迁户中的一个,她说:“以前一遇下雨天,几天甚至大半个月没法下山,现在门口就是水泥路,出门没几步就是大丽公路;以前我们村除了种地,大多数没什么奔头,现在还真没人在家闲着。”像杨炳美一样,每个搬迁户都实实在在体验到搬出大山沟的便利、安全,幸福感大大提升。
, \$ G  P9 I0 w! ~" P. J  洱源县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抓紧抓好强化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将脱贫攻坚与洱海源头保护治理有机衔接起来,画出群策群力推进“生态发展”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同心圆”,夯实群众奔小康的步伐。
5 C2 _4 d4 ?2 J, J3 L# E7 T% |6 L' m* M! L4 D) B4 t2 y9 f
洱源福和村* g' e3 Q/ h5 ~( x2 m" i  Z
  洱源县持续开展城镇“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乡村“七改三清”工作,洱海源头保护网格化管理和“三清洁”活动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厕所革命”,累计建成435座公厕、铺设截污管网729公里,安装污水收集罐和化粪池3.86万个,投入5.3亿元实施稳固住房建设30060户,全面实现农村住房“安全稳固、遮风避雨”保障目标,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绿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处处呈现出“新景新貌新气象、新房新村新生活”的喜人景象。+ N3 `# J* c- H  x/ `3 @
  截至2019年底,洱源县有3个贫困乡镇和30个贫困村,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99户29895人,其中:已脱贫户7497户29887人,未脱贫2户8人。2019年底排查出“两摸底”对象307户1110人,其中边缘户202户723人,脱贫监测户105户387人。- H% K* T) Y0 a* ?
  云南网通讯员 杨艳玲 张吉华 周云深 摄影报道
6 _5 S1 u0 W5 l; a" } 文章来源:云南网:吴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