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村民种植大蒜被强行铲除 官方:为防污染

8
回复
724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6 17: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洱海流域村民种植大蒜被强行铲除 官方:为防污染 0 `9 q8 K  @+ `, x( I! A) r2 Y

1 q# f9 W$ O& W云南大理洱海边全面禁止种植大蒜 蒜农欲哭无泪
) ?* {$ N- E, u( E( H/ @ 9 `2 f* x* I& b) m0 M4 ]" [- `7 v
“上月才听到风声,没想到他们动真格铲蒜……”“去年大蒜价格太低亏损,今年四五月份就进了大批蒜种冷冻,准备翻本,没想到又禁种,一家人欲哭无泪!”10月9日,在云南大理洱海上游的大蒜主产区洱源县邓川镇、右所镇和三营镇,蒜农争相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7 L* G2 i" U$ |+ t, r# b& l  \
$ I5 R# R& d/ F( c* [( X9 d* b洱源县农业局局长王利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上,农户种植大蒜,常过量施放含氮磷的化肥及有害农药,随着区域水流,过量的农药化肥会给洱海保护带来压力。
  W! O( ?& Y5 Q4 ^: a
# I. P! O2 t3 x王利高解释道,“禁种大蒜”的背景是“三禁四推”,即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广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代表的“大水”“大肥”农作物,推广种植绿色、无公害作物。
8 s6 v2 a5 K! E# J( N$ o- U2 B  a# R- j5 ~1 ~' N
据了解,在洱源县,今年9月20日前种植大蒜的农户,州级统筹给予每亩1200元的绿色生态种植补贴,同时政策叠加,给予1200元的青苗补偿;对已购买蒜种未下种的农户,给予每亩600元的蒜种补贴。7 J) t, x# o9 x% k( u
. E% _3 n- W$ D% K2 G
靠禁种大蒜来保护洱海?; g! T' k) h4 g$ U9 J! ?

9 V! r. {! l$ ^$ E今后,洱海流域推广生物菌肥,“农户回归种植有机大蒜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位负责人说。
, e' n/ g) S4 P: d$ e9 L. B6 Q" Z9 Z4 V3 L) ]( w4 O6 C* l$ }6 e" L
种植有机大蒜不是没可能
( v* _6 E0 o' t0 q/ w
- l# ^( h1 d; s- A5 u8 C, {孙老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禁种大蒜后,他的工程队肯定受影响。9 j7 s9 ~" R0 E0 O9 p

1 Z9 U! c2 @3 O4 b0 s3 D7 g0 A记者在联系采访大理州农业局负责洱海面源污染防控相关工作的副局长李月秋时,这位负责人以开会为由,婉拒采访,并以短信提供了一个洱海保护“七大行动”指挥部宣传组的座机号码,但多次拨打均无人接听。, k, i! h7 a1 T* h

2 o' A) p+ \+ F7 d4 z: r5 C1 d) K该州农业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禁止种大蒜一直在讨论中,但种大蒜究竟给洱海带来多大的污染?
) w% |) ]8 r' O* K3 p2 o
- a& _; w! Q& P" U1 w(科技日报大理10月9日电)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以来,一纸洱海保护“七大行动”整改通知,在云南省大理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 Z; {3 P+ s& `( T; C
! ~0 E9 m) _* f$ |& l核心字句是“全面禁止种植大蒜”。
, x' H9 t/ W+ g* L; o1 y0 n1 {* b5 H1 `8 P6 W6 Y
村民盖新房,就靠这一颗蒜...”王利高表示,针对辖区各乡镇的优势,他们结合企业规模化经营,将继续在三营、牛街等地推广种植重楼、白芨等中草药,并已与云南白药集团等企业积极接触;在古镇凤羽,结合旅游开发和古镇风貌建设,推广有机油菜种植;在邓川、右所等乡镇,推广鲜食蚕豆、有机藜麦,并已备好了种子资源。
* {4 T; R' P4 T0 _
5 K5 V7 P# ^. P洱海上游的邓川坝子,土地肥美,气候适宜,这里有史可据的发达农耕史已有1300年以上。: Z9 Q; V0 E+ a* \
+ G9 ]- {  f- A% U; _/ s1 v
“村民盖新房,就靠这一颗蒜。 " V* q0 i$ U; s/ ?9 G
为防洱海污染大理铲拔大蒜,农户:买了蒜种才宣传禁种 ( k! f- B7 y; K/ S* ^$ ~
关键字: 洱海污染大理 云南大蒜 云南蒜种宣传禁种
' e  S; X! [* Z5 _2 D, @! Z( Z* d3 E7 F' s6 |! I1 J& J
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
% I9 Z& Y' o0 f0 `( J* I" }1 [( C, F) t4 A# @2 j$ P" @
一些强行铲除的视频和图片,还被发在了网络上,有云南当地网友质疑: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但是今年8月份,才有当地政府的人宣传禁种大蒜作物,老百姓在这之前已经把蒜种买好,9月10号左右,老百姓陆续把蒜种下,也没有人硬性要求,但如今强行把已经生长的大蒜挖出来,行政过程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2 g) k/ ~4 N: G! M8 Z6 j; Z* ~& H* X3 T

1 D% A# g7 I9 Q6 P为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题,大理州州委常委会决议,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其中包括在对洱海水质影响较大的下关和洱源两个县市,引导农户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大蒜,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o! C8 e  p" p( E
. J2 B, v& H$ p. ?9 [( R8 w
几份流传出来的禁种大蒜通知书显示,大蒜是高需肥水作物,有意向种植大蒜的农户及时向洱海流域外转移种植,并调整种植业结构,降低化肥和农业使用量。
4 }; j8 r' u+ b7 |; C2 d
( k3 m9 A& e0 m: A1 d/ C! r对于洱源、下关拔除大蒜一事,人们还有第二个疑问:大蒜种植对洱海的污染究竟有多大?$ [! g  c- O& t% f( h. B# u/ s0 Q
( r% `9 `) d4 W9 T; k/ d5 G
可查公开报道显示,截至9月26日,大理市共回收蒜种近1200吨,已铲除种植面积180多亩。& q. W! W# S; A& H: H3 ^- P
/ p2 j) K/ i" a* z6 J8 F' e2 x
一位参与大蒜铲除工作的领导向中国之声表示,在禁种大蒜这个工作上,相关政府部门在时间、节令上掌握得不好,确实导致农民对此产生情绪,如果能在农民购种、种植前进行要求和疏导,而不是等到苗长出来再拔,行政决策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P* }# Q/ E+ M- ~- s. x

9 e% g& \1 @; N, V为防控洱海污染长势良好的大蒜被拔除
) j5 \. R5 \) s/ t6 |+ D- X8 c" `  D- F; }! C
官方回应:禁种是转型契机已在洽谈引导种植高经济效益作物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污染洱海,这“蒜”怎么回事儿? ; Z. Z0 {3 c8 {3 I* d3 Y: V% H
. G$ a$ Z- A) ]7 j. z
洱源县农业局局长王利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上,农户种植大蒜,常过量施放含氮磷的化肥及有害农药,随着区域水流,过量的农药化肥会给洱海保护带来压力。
2 L) F5 S  i. p9 e  H5 c
: G: a8 J8 @, Z4 x4 q1 _, f“上月才听到风声,没想到他们动真格铲蒜……”“去年大蒜价格太低亏损,今年四五月份就进了大批蒜种冷冻,准备翻本,没想到又禁种,一家人欲哭无泪!”10月9日,在云南大理洱海上游的大蒜主产区洱源县邓川镇、右所镇和三营镇,蒜农争相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t! s* Q% ^* `1 M* F
3 @6 l; w+ {, ]4 k4 Z
王利高解释道,“禁种大蒜”的背景是“三禁四推”,即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广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代表的“大水”“大肥”农作物,推广种植绿色、无公害作物。
; ^; ~+ p5 o1 t* ?7 s8 v" N洱海流域村民种植大蒜被大面积拔除 官方:为保护洱海 将按标准补贴
# z; g4 O' a& u! q; a$ X& S! d5 d5 s/ X
现场视频显示,多名执法人员正使用掘根机拔除农田上出芽的作物。
. o  e' k4 _6 R
# `" w* b, ]% H0 [% y: r4 K5 m& _! m4 ^: h! c9 G6 j# A- p/ V
三农时评丨洱海保护与蒜农发展不是单选题
5 U4 Z7 o2 @2 ?5 |+ a% U
, X% v. p6 ^9 I# d. ~5 p洱源禁种大蒜引发的争议,实际上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调和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因为没有耐心地去处理而引发的冲突。+ p0 u3 C6 A0 w- n& }  ^

2 ?: ?# w" D% J4 G2 j9 q2 M! i诚然,生态治理需要一定的决心和手段,但前提是科学论证和程序正义,要立足实际,把握好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处理好公共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如何把握好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不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也考验政府决策智慧和治理手段,更决定着经济社会能否顺利转型、平稳健康发展
  f2 G2 L! x. d1 E/ p, q& Q" O; m( ~: ^0 ?  P2 z8 g  W+ t, A% S
孟德才# I# b1 r  q# W

" J: H2 a9 C, y尽管保护洱海环境的初衷是好的,但闹到了下田强铲农民蒜苗的地步,显然造成的影响是负面的,不仅伤害了农民的情感和利益,也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洱海流域村民种植大蒜被强行铲除 官方:为防污染
7 g: E: _6 C$ s9 Z# ^* K+ E央广网大理10月9日消息(记者周益帆 陈鸿雁 李健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 J* H7 Z5 _% u6 O# [8 R9 }$ _
% o, {( i# t' `3 D" Z. l' ~: c
一些强行铲除的视频和图片,还被发在了网络上,有云南当地网友质疑: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但是今年8月份,才有当地政府的人宣传禁种大蒜作物,老百姓在这之前已经把蒜种买好,9月10日左右,老百姓陆续把蒜种下,也没有人硬性要求,但如今强行把已经生长的大蒜挖出来,行政过程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
9 _; n, y* H& ~7 I, c! A8 _2 K
* j, x, _" c& C为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题,大理州州委常委会决议,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其中包括在对洱海水质影响较大的下关和洱源两个县市,引导农户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大蒜,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f6 V+ A8 N: Q# n, p3 Q
2 v6 \7 w( m& X3 I
几份流传出来的禁种大蒜通知书显示,大蒜是高需肥水作物,有意向种植大蒜的农户及时向洱海流域外转移种植,并调整种植业结构,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 L) T3 L1 e8 T: i% K3 p
( }- J8 I0 ^5 v  e; |/ m可查公开报道显示,截至9月26日,大理市共回收蒜种近1200吨,已铲除种植面积180多亩。
. J3 a- R" o& y0 Q* |1 s) `
* |9 k. a3 O* \一位参与大蒜铲除工作的领导向中国之声表示,在禁种大蒜这个工作上,相关政府部门在时间、节令上掌握得不好,确实导致农民对此产生情绪,如果能在农民购种、种植前进行要求和疏导,而不是等到苗长出来再拔,行政决策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 C" O0 T$ z( @! M) S/ Q/ [* x3 M5 p9 Y+ F& `
以保护洱海之名铲拔大蒜,这种粗暴的做派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本身就是对生态保护事业的伤害。
: Z6 ^  {% v7 ^  ]* y  r, N9 j
5 G) o! v3 E' N: l据公开资料显示,大蒜是洱源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种植已有20年之久。
, E8 J( C6 h% g# i) O0 T, z. _7 c* W  Y' h$ M  z
而当下,迫切需要追问的则是,为防洱海污染而铲拔大蒜,是否必要、是否合理。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抚仙湖禁游泳、洱海畔除大蒜……这些举措背后的原因是……? ) s5 ~2 q9 d" Y+ N; D% t

  F; G# r4 G9 c& F, Y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9日发布《关于在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的通告》称,为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保障广大民众和游客人身安全,防止水污染,确保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将从2018年10月20日24点00分起,禁止在抚仙湖游泳。% h$ J& z, O; s6 f8 ]) H

7 ]7 l/ |0 l8 X- D上月才听到风声,没想到他们动真格铲蒜……”“去年大蒜价格太低亏损,今年四五月份就进了大批蒜种冷冻,准备翻本,没想到又禁种,一家人欲哭无泪!”10月9日,在云南大理洱海上游的大蒜主产区洱源县邓川镇、右所镇和三营镇,蒜农争相诉苦。
* ]! w$ r/ Q, k, o2 K  Z* `/ f  r, n/ r# g$ }2 w0 Z( Z' N
洱源县农业局局长王利高在表示,客观上,农户种植大蒜,常过量施放含氮磷的化肥及有害农药,随着区域水流,过量的农药化肥会给洱海保护带来压力。
& p) J2 E: E6 {9 l! k2 f
. ]! D/ ~: {6 I* s5 n据了解,在洱源县,今年9月20日前种植大蒜的农户,州级统筹给予每亩1200元的绿色生态种植补贴,同时政策叠加,给予1200元的青苗补偿;对已购买蒜种未下种的农户,给予每亩600元的蒜种补贴。
) m9 X( V7 D$ |- d2 V9 Z  X+ Q/ d/ V: k; |" L5 ^7 j
10月21日起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 t! K% X9 o" P( S, x

4 Q  Z/ E) T8 J: T# L6 ~! B2 i4 |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后,原沿湖岸合法经营的沙滩等游玩场所不会关闭,依然可以正常营业,而且游客在岸边浅水区域进行亲水活动是允许的。5 e6 \% d# b3 ]2 Z2 a

$ q4 w6 s5 D4 ~- X如抚仙湖保护区内禁止商业开发、正式实施《玉溪市抚仙湖非机动船入湖管理办法》,每名乘船的游客都必须签协议,并且乘船过程中严禁下船游泳等,相信在“雷霆行动”的治理保护之下,抚仙湖的水质会越来越好。7 j3 p( S* _3 b# U
8 `" N0 z. m% N. F  U( Q2 Q" {
靠禁种大蒜来保护洱海?
4 U8 M/ z3 w( p4 T6 Z& I3 Q6 P" S# I  p5 z5 G; C7 |( O5 \# c% }, o
对于洱源、下关拔除大蒜一事,人们最大的疑问是:大蒜种植对洱海的污染究竟有多大?
: i- M5 J  }& `2 D9 D
% s& c6 M) a% a' A王利高解释道,“禁种大蒜”的背景是“三禁四推”,即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广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代表的“大水”“大肥”农作物,推广种植绿色、无公害作物。
! u( q2 E4 l5 m$ ^% g+ u0 z8 E3 T5 ]- v
禁止范围为:抚仙湖水域,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下的区域。...近年来,为了保护抚仙湖的水质及周边环境,云南省出台了不少举措。
2 ^- h; w5 {# T8 I$ W4 J  X) u" e: P. o
为了保护洱海水质
6 T  e: K0 P1 }# b, s% T8 ?7 p& O
今后,洱海流域推广生物菌肥,“农户回归种植有机大蒜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位负责人说。
* a$ d8 Y3 `% U; M0 X$ I; j4 F3 J& y6 j$ K
对于保护各地湖泊水质的“雷霆行动”
2 u( y: q2 v- M3 T+ R! t- F7 ]( E; Y
抚仙湖是中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Ⅰ类水质淡水湖,拥有全国9.16%的淡水湖泊蓄水量,和91.4%的全国湖泊Ⅰ类水。7 f: S8 {& O' K& I
4 ^' V' d: ?- M$ ?
近年来,抚仙湖保护持续面临压力,为保持Ⅰ类水质,玉溪市开展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
) X( K0 @% L4 T( Y6 N* M2 ]% O" J, g8 h% O- b) y; o
第一,抚仙湖是断陷式高原湖泊,不可再生,抚仙湖还是国家重要战略水资源储备库,地位非常关键。
2 E& g- f. @6 F2 p& g: ^
' k. x; B' |# A( b# b9 f第三,也是减少人为行为对湖水的污染,确保抚仙湖长期稳定保持I类水质的需要。$ ]* s: j( ~  t' H1 O) u3 `9 Y+ G
& F% z$ r. k' B6 l
9月以来,一纸洱海保护“七大行动”整改通知,在云南省大理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 P0 u6 B2 S3 A, h/ n( e" S) e

; C$ x, H) H) e- J" H6 Z对抚仙湖都不陌生
; B+ M! W5 S! j0 [0 I3 `  @
" m6 |5 f+ s2 K( k- n8 c还能戏水、游泳% X  z) {) p* a% F+ U4 E: C6 B! s
+ @$ D9 ~! q' R* N* @; \% D
除了抚仙湖
' ~3 O2 N  m( F2 @+ e0 n6 m2 q7 i! A* A& X  L2 ?
最近在大理
; A8 t/ }9 K# I% ?3 h) `
* x) G5 k& s0 U0 d' Y" a% Q4 Y核心字句是“全面禁止种植大蒜”。* H" J7 S( P2 `& }9 a9 j
: s4 x. `/ H5 E' V
官方回应:禁种是转型契机
2 O7 e$ {& ^6 g
% F2 _3 ]3 r- ^5 t9 v' o* U2 k滞销的大蒜
' M$ }- {" ~6 J0 t2 F: Z2 c" Y  V& z6 c3 ^' a7 [
(来源:中国新闻网、央广网、新华网等)$ C# V2 k% m  @8 ]& `  m8 L; I4 j1 t0 q! G

9 g  |6 E- x6 a0 l4 L* K/ b来源:云南新闻网 编辑:韩帅南 " X% \' Y/ {( X  r6 ]
/ B/ a' f) \" U, m& I( q. h4 O
相信不少喜欢旅游的小伙伴$ u* z. U6 S0 [

7 c8 g5 w' U$ E' p2 H0 V4 G7 r9 j不仅环境优美、美食丰富
2 ?' e/ B- {0 c" ~$ o( t3 v% y
大家注意!# C. g$ O1 w5 q$ \

8 N7 X$ z8 j( Q9 l2 e第二,是为了保护游客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
+ e9 x; g4 A6 p7 v1 f! F; O0 G' l2 V
此外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除大蒜护洱海:不是所有的阵痛都有意义   s9 G3 y7 k$ l2 H- S" ]6 f# H
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8 D& u6 y  a: j
$ |1 Q$ N1 ?- O( R6 q  h% Z
以保护洱海之名铲拔大蒜,这种粗暴的做派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本身就是对生态保护事业的伤害。( |% b5 l! o: V3 f2 S" Y. R

4 N7 I$ o1 R* ~6 @$ E- _
- N5 J& S6 y2 ?: ^1 C6 N9 Y内容摘要:" ?: T) X! Z% u4 t9 j# |
+ p& j( w+ s0 L% _9 b7 U1 ~& e5 g2 b
八月份才开始宣传禁种大蒜,九月份还没有硬性要求,到最近却强行把已长出来的大蒜铲除。
- o0 b2 |1 Z7 O  L8 \7 O: g6 H
. T* X8 x8 B4 j大理动辄禁种、铲除大蒜,可谓操之过急、用力过猛了。' I6 x" @! P' n; H* H2 ~4 i
/ Z9 D7 x6 o. \1 c* ^
的确,必须承认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必然会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再分配。 & _) m! E% I4 @9 r$ |  |* x  e, A$ q

8 Y5 d, T* x0 f* ]5 Y+ c3 U4 g7 T3 p8 Z5 ^  r  o3 w
云南大理洱海边全面禁止种植大蒜 蒜农欲哭无泪 9 T0 k/ O8 i* f8 ?3 Y
洱源县农业局局长王利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上,农户种植大蒜,常过量施放含氮磷的化肥及有害农药,随着区域水流,过量的农药化肥会给洱海保护带来压力。# r2 _" a; X# [
4 I6 @2 q0 ?9 E/ g$ Z
“上月才听到风声,没想到他们动真格铲蒜……”“去年大蒜价格太低亏损,今年四五月份就进了大批蒜种冷冻,准备翻本,没想到又禁种,一家人欲哭无泪!”10月9日,在云南大理洱海上游的大蒜主产区洱源县邓川镇、右所镇和三营镇,蒜农争相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 P; h) H7 D5 y4 h! ^" P( n1 B
* Z+ C  B( F1 J/ ?- B* J/ e王利高解释道,“禁种大蒜”的背景是“三禁四推”,即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广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代表的“大水”“大肥”农作物,推广种植绿色、无公害作物。 ( b5 {9 f) |* n/ m
防洱海污染未必要铲除大蒜 1 Y% z5 l5 M. h, h, u
! k5 \* w! \7 K0 V" }& f+ u
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 O$ V( A1 @( ]; b. {* \5 z
8 g0 U9 W2 E3 C: E
防洱海污染未必要铲除大蒜...笔者认为,为防洱海污染大理铲拔大蒜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贪功冒进。
; c+ H& B- U9 h) R  t9 K. _. L* D
为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题,大理州州委常委会决议,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这无疑是件好事。
9 e! T+ k" H+ a) c: d& `" b2 g
, l6 U3 M- B6 V有云南当地网友质疑: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但是今年8月份,才有当地政府的人宣传禁种大蒜作物,老百姓在这之前已经把蒜种买好,9月10号左右,老百姓陆续把蒜种下,也没有人硬性要求,但如今强行把已经生长的大蒜挖出来,行政过程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 y2 z) r  p+ L

; b6 N' g0 u4 E3 e' j二是面对生态保护,不能主体缺位,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和支持,如果没有把群众利益真正放在心上,群众自然就会成为旁观者,当地干部成了这些工作的主力军,那将会给防洱海污染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 E' r3 X( B' T; W, [% L4 e# z  P3 k
三是步子不能迈得太快,更不能为了防洱海污染,不掌握时间、节令,不在农民购种、种植前进行要求和疏导,而是等到苗长出来再拔,就会适得其反。7 O7 c  \0 _& X2 Z( |- g! G8 N
% p+ m; R5 o7 o0 f( X$ X6 i
人类必须主动选择更智慧、更科学的发展道路,它既要能支撑人类不断增加需求的发展,也能支撑自然环境健康的发展;既要反对靠天吃饭的无为而治,也需要摒弃人定胜天的大胆妄为;要在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所有这一切,都要从培育群众的生态自觉和自信开始。
7 R  t3 P3 Q  D; M. H
- N) Z6 U- [( P5 s防洱海污染,当地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 |* l6 i" I5 Y3 Q3 X: s; [
, w7 H3 ^, h0 F& \% Y' D4 X# O
而可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大蒜是洱源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种植已有20年之久。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洱海铲蒜治污不妨多听听群众心声
) q$ K  v+ ^/ t5 g' }0 J" f' k( z“上月才听到风声,没想到他们动真格铲蒜……”“去年大蒜价格太低亏损,今年四五月份就进了大批蒜种冷冻,准备翻本,没想到又禁种,一家人欲哭无泪!”10月9日,在云南大理洱海上游的大蒜主产区洱源县邓川镇、右所镇和三营镇,蒜农争相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洱源县在禁止群众种植大蒜,铲除已种植大蒜的过程中,也制定了相应的经济补偿措施,但全面禁种大蒜签订协议的每亩补助1200元,每亩蒜种回购补助600元的补偿,相较群众种蒜的收入,确实也太少了点,群众的损失不小。
( ?8 B3 F3 T- n, X2 b9 g7 C9 R
, m1 y* `; Q9 L3 W6 F从造成洱海入湖水质大幅下降,洱海污染负荷加重的实际情况看,农业灌溉污染只是原因之一,生活生产污水也是重要污染源,片面强调种蒜所需农药化肥的污染问题,对洱海环保治污的有效推动未必是好事。
5 @/ \' o# N* M- |; z# Z
4 t! W! [# \; R群众种蒜前政府宣传引导不到位,下蒜种后才强行要求挖出,说明当地政府在治污环保中,决策措施不仅缺乏前瞻性、科学性,落实工作更是简单粗暴,更有以损害群众利益为政府决策不到位“埋单”的问题。...治污环保,保护洱海,对当地政府、当地群众,乃到整个国家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减少农药对洱海污染,让洱海始终保持生态美丽,既是民心所向更是历史发展的必须。" D, [* M. b) U; W: i

% w: t- G. ~' r! W# q0 k, t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云南洱源县大力推动环保治污,减少农药化肥对洱海的污染,从主观上说并无不妥。" V3 d/ Y2 K; B3 U. i, c
+ W  a2 ?" U+ W5 W; ]5 H0 p
虽然当地环保部门并未就种植大蒜究竟会给洱海带来多大的污染给出过数据,但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带有重金属的农药,会给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污染是不争的事实。
* C* [5 R/ _# t+ ^, b9 ]3 z% b; s
当地农民种植大蒜已有20多个年头,产业规模和效益不应被忽视,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禁止种植,提前规划、科学施策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必不可少,特别是洱海治污决策和实施决不能忽视对群众利益的保护。
) O; o' \$ T9 q! O: s' C8 g9 H/ V9 F5 [. M+ w4 z/ x( g
事实上,当地农民种植大蒜已有25年之久,是继弥渡县之后的大蒜主产区,价高时每亩独蒜纯收入可在2万元以上,较种植蚕豆、小麦等作物每亩产出只有千元,多出的不只是一点点,种植大蒜已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 D# h/ p. e+ ?1 ?5 a4 e- b+ t2 o
' |, d3 g  S* ^
或许,始终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懂得换位思考,多了解掌握群众意见,常听听群众呼声,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对解决洱海污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M7 m2 g$ ?$ i  t% v

6 q2 j. M! N4 S& f(10月10日《科技日报》)( v( t2 q8 C' W. l4 n

$ R+ o$ x4 p% M% t0 f- M+ x+ t可以说,洱源县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能够脱贫摘帽,群众种植大蒜功不可没。
+ p8 W5 M) a% u" p$ R8 k4 b. q$ E! M7 ~  Y3 v+ c$ S/ q
/ A: F. A5 j+ @0 \  w2 h
污染洱海,这“蒜”怎么回事儿? 6 y$ r2 a- P- g; b0 F
据了解,在洱源县,今年9月20日前种植大蒜的农户,州级统筹给予每亩1200元的绿色生态种植补贴,同时政策叠加,给予1200元的青苗补偿;对已购买蒜种未下种的农户,给予每亩600元的蒜种补贴。
0 G& ~; C) G$ k/ U: q- v8 L% J4 _' S" e$ E# K
原标题:污染洱海,这“蒜”怎么回事儿?
  S  {0 j, O* J6 _/ Z# N/ o. S- M# A3 C0 W% o0 E* c, Q) \
. p- v6 o2 A" H) G) h
“铲蒜治污”过于简单粗暴 ) i" M+ C8 ?. b1 n
而大蒜属于“大水大肥农作物”需要使用较多的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 ?, a8 ^( c4 H/ s: n: W4 h: \: o. n3 {; e+ `% H) ]: c
据媒体报道,这是大理市农业局实施的保护洱海、打造“洱海绿色品牌”的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在洱海周边的16个乡镇禁止种植大蒜。! G6 o( {3 \& _

  H! s8 l- m  ]& r. v7 h2 T) P为什么禁种大蒜?
! w+ E% n7 a: s# i7 `6 Y+ p# w* @
7 Q; c8 M* k) k. a据称,随着洱海环湖截污治污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生活污水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洱海水质最主要的污染源。
- g$ A" I; ?6 }8 ?! t1 }, Z6 g% C7 x! k5 G8 U: K# |/ e
所谓种大蒜污染水源,只是因为大蒜属于“大水大肥农作物”。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理洱源回应清理蒜田事件:已取得蒜农同意 正在补偿 # J  t2 c" \) t! G: R% }, U! A

, z' B( k& K" \, Y0 u3 Y# L) L在此基础上,洱源县出台了叠加补贴政策:对2019年小春已备蒜种、承诺不再继续种植大蒜并签定承诺书并自行将蒜种处理到流域外的种植户,统一按照备种面积每亩600元的标准进行蒜种补贴;对2018年9月20日之前已种植大蒜的地块,种植主体同意土地流转的,再给予种植主体1200元/亩的青苗及成本补偿;对镇乡辖区内种植主体流转土地面积50亩以上、流转年限3年以上且实施替代大蒜种植的,按实际流转土地面积给予种植主体500元/亩的一次性补助。) T0 E2 G& q. a
: ]# @. n4 Y2 s9 L, j
截至10月9日,洱源县清理已种蒜田面积5000余亩;洱源县洱海流域6镇乡共回收蒜种1192.6吨,回收种植面积6607亩,回购支付资金52.4万元,外调消化量307.2吨;民众签订禁种承诺书14839份,面积43672.6亩;民众签订生态种植协议117份,生态化种植面积17220.6亩;流转土地819.7亩,支付流转资金54万元;兑付青苗补偿600.4万元。 * ]; v- H; h- @6 ~/ \
8 J. E( H: H" ]

7 K% w  D- f* k1 e: D0 G大理洱源回应清理蒜田事件:已取得蒜农同意 补偿资金正逐步兑现 6 ?& j8 b! c$ C5 Q/ z2 D
9 `$ w9 k! f; z
在此基础上,洱源县出台了叠加补贴政策:对2019年小春已备蒜种、承诺不再继续种植大蒜并签定承诺书并自行将蒜种处理到流域外的种植户,统一按照备种面积每亩600元的标准进行蒜种补贴;对2018年9月20日之前已种植大蒜的地块,种植主体同意土地流转的,再给予种植主体1200元/亩的青苗及成本补偿;对镇乡辖区内种植主体流转土地面积50亩以上、流转年限3年以上且实施替代大蒜种植的,按实际流转土地面积给予种植主体500元/亩的一次性补助。
; b) L$ R1 {. F& T& c, i6 j# h  }9 \8 ~3 h/ T9 Q0 F
截至10月9日,洱源县清理已种蒜田面积5000余亩;洱源县洱海流域6镇乡共回收蒜种1192.6吨,回收种植面积6607亩,回购支付资金52.4万元,外调消化量307.2吨;民众签订禁种承诺书14839份,面积43672.6亩;民众签订生态种植协议117份,生态化种植面积17220.6亩;流转土地819.7亩,支付流转资金54万元;兑付青苗补偿600.4万元。
1 N0 g1 ~" Q! x
$ D+ n5 Y9 |6 Q9 B; N; Q! O' C7 a: j4 U" x3 f# W& j
“防污染铲大蒜”究竟错在哪?
6 T" `( c6 q, s7 j4 e, Q1 u$ k& [" O/ R  ?$ v
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
! \: d1 f7 w# D6 A: }2 c, D
& k; G4 _- l4 X$ g5 G/ C0 e包括种植结构调整在内的环保举措,应当得到广大农民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防污染铲大蒜”的简单粗暴和急功近利,只会让农民的利益受损和政府公信力降低,也无益于洱海生态“环保大计”的顺利推进。
% D' W: j) I6 f& l4 E, m* Y; A+ _8 s9 v% p0 C, v
以“防止洱海污染”的名义,铲除农民种植的大蒜,当地官方的回应看似不无道理。+ Q3 e: x; o( @1 r' h
" N4 M# Z* X6 V% u/ g  A1 c: H* F
一个明摆着的浅显道理就是,大蒜是当地农民已种植20年之久的农作物,“铲除大蒜”并非蒜农们发自内心的“自愿”行为,由政府强行推出自然是要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
; K/ j5 o8 ]! Y1 f: o; g! @$ W* Q5 @' q1 Y. X* @  h( S
只要当地政府耐心细致且有根有据地向农民讲清楚大蒜施肥对洱海污染的危害,相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会通情达理、支持政府的。
/ a& d+ @' t( d( P
1 L; a- M1 E$ h4 c公开资料显示,大蒜是洱源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种植已有20年之久。* T7 p+ c- s) [4 b7 m

; w* a" H6 Z3 {' I) a7 u" v而大蒜种植又真的会对给洱海的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么?
7 V# C, R" V4 ^  }  z* [1 L! J: d: q+ O1 p( }4 H9 M( l
正如有农户所质疑的:禁种大蒜为什么不在农民购买蒜种前就广为宣传,而是要等到有蒜苗长到“筷子高”时才强行铲除?/ j4 w+ Z( P% u6 ]3 r

) q  G3 S+ z6 c; u" R+ A; U人们对“防污染铲大蒜”的抵触与反感,不仅缘于对政府决策“晚半拍”的严重滞后及“说铲就铲”的简单粗暴,更不无对政府“大蒜施肥污染洱海”邪乎宣传的半信半疑。
9 @9 y, Y' r: f3 {$ M
! u2 Q6 p& q+ v0 J比如:大蒜属需高肥水作物,农民在种植大蒜时已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农药;但这些化肥含量的90%却未被大蒜吸收,而是随着其后的灌溉用水被溶解于水中,最后流进河里并汇入洱海;这不仅导致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势必对洱海的水质造成污染。2 k) f. p; n+ q2 h. V- d" G

8 E, x* _9 G* k3 i“防污染铲大蒜”的政府决策究竟“毛病”在哪?4 w4 _% q- P& u" t
+ e/ ]9 B( C9 u/ V, s
经过近年来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已大幅提升。
* W' F# k  I7 z5 k
/ ?& [: W. H8 a1 Z; K如今,大蒜说铲就铲,农民的收入从何而来?6 c& q1 u/ Z$ o, q. s
- X9 L1 S! k( ^  D
再说,今年初夏当地7万吨大蒜滞销,铲除大蒜也是在考虑引导农民转型升级。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7: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防洱海污染大理铲拔大蒜,农户:买了蒜种才宣传禁种& J% D3 l5 o4 ]( U* O& ?
5 t) v+ v2 V+ W; b* |6 j2 p4 i
原标题:为防洱海污染大理铲拔大蒜,农户:买了蒜种才宣传禁种0 g4 o8 y2 S+ I! M, l) {/ b
( ^% [) j1 {6 j% S# W6 s
为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题,大理州州委常委会决议,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其中包括在对洱海水质影响较大的下关和洱源两个县市,引导农户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大蒜,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6 \) }/ a6 V  l: }. k  B
3 a9 q, o9 Z+ M2 ?3 @/ ?" f' w3 d: a几份流传出来的禁种大蒜通知书显示,大蒜是高需肥水作物,有意向种植大蒜的农户及时向洱海流域外转移种植,并调整种植业结构,降低化肥和农业使用量。
6 f* `7 i. B% u" v, S
. U  Q; e- j3 j4 s2 p- U$ H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
9 B/ a9 g4 K. T# j/ s) n% u! u% L) c1 w. I
一些强行铲除的视频和图片,还被发在了网络上,有云南当地网友质疑: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但是今年8月份,才有当地政府的人宣传禁种大蒜作物,老百姓在这之前已经把蒜种买好,9月10号左右,老百姓陆续把蒜种下,也没有人硬性要求,但如今强行把已经生长的大蒜挖出来,行政过程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3 m  q1 v1 C6 Q0 w) Y5 F
; a" a( Z  c6 h) q" r
6 R2 n" ]. ~) ?" ~
对于洱源、下关拔除大蒜一事,人们还有第二个疑问:大蒜种植对洱海的污染究竟有多大?8 a( _9 b, ^% k& @% O0 i

0 |9 J5 c; u2 N# p% _+ w可查公开报道显示,截至9月26日,大理市共回收蒜种近1200吨,已铲除种植面积180多亩。! ?+ P$ d6 f- Z8 `8 f) s
/ q2 O, s6 Z' p1 Y! h$ e
一位参与大蒜铲除工作的领导向中国之声表示,在禁种大蒜这个工作上,相关政府部门在时间、节令上掌握得不好,确实导致农民对此产生情绪,如果能在农民购种、种植前进行要求和疏导,而不是等到苗长出来再拔,行政决策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k3 Y7 h$ k7 {6 U

8 Q7 R$ U) c1 n& a; J3 Y(原标题《为防洱海污染 大理铲拔大蒜》)
2 B: @/ \* c: v4 J% J% M' d) `  F  m& K1 T9 k
为防控洱海污染长势良好的大蒜被拔除; D' p0 w! x4 C& Q/ G/ w

! T8 w5 W, Q$ [4 |大理利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7月在凤羽镇白米村流转的土地上种植了40亩大蒜,公司负责人肖晶说,已组织人手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40亩大蒜。  }, J  I# u; _

. f' E( Z6 ]7 r; w& u% \/ C( D+ O官方回应:禁种是转型契机已在洽谈引导种植高经济效益作物# I* a- S( K) p
. R! ]' f- d8 Q! r
而可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大蒜是洱源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种植已有20年之久。* [! ?2 O4 A+ J8 v# r
+ e5 h% \# d0 c# r
农户:买了蒜种才宣传禁种现在蒜苗都有筷子高了...洱源县县委副书记、扶贫总队长龚飞接受记者采访说:“本来种大蒜跟洱海水的污染,按道理应该是说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我们农村里头在种大蒜的时候用了过多的化肥、农药。4 l3 ?) L9 f2 @; _4 y) I$ e

- u# w6 \5 x0 t' H: |( Y龚飞说,县里已经在洽谈引导老百姓种植中草药及藜麦等高经济效益作物,在种大蒜面积最广的牛街和三营种一万亩的中草药,第二个把黑龙江五常大米的生态种植技术引进来种藜麦,大幅度的减少无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想尽一切办法推广新科技。
  N, t( l( [: ?% G. Q; _
+ A" Q! P: t8 ~5 K( N% s/ A3 X9 g& q* [1 C8 C8 \3 l
云南大理洱海边全面禁止种植大蒜 蒜农欲哭无泪
; K7 f' F8 S3 V7 w% u$ w' ^“上月才听到风声,没想到他们动真格铲蒜……”“去年大蒜价格太低亏损,今年四五月份就进了大批蒜种冷冻,准备翻本,没想到又禁种,一家人欲哭无泪!”10月9日,在云南大理洱海上游的大蒜主产区洱源县邓川镇、右所镇和三营镇,蒜农争相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6 f7 d; I. Y# D, \& j' ~" v
2 A* u4 O- r9 n7 y
孙老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禁种大蒜后,他的工程队肯定受影响。
4 t8 Y6 e; G0 L) @- o8 {" Y1 T3 {: g5 {! d% @4 Q' q5 o
村民盖新房,就靠这一颗蒜 : B# A$ y- f+ p, W. E! k

& Y; y8 }# _# Y8 z6 H% u/ U3 k7 o
3 O7 ?" `% J5 Q, c3 I洱海流域村民种植大蒜被强行铲除 官方:为防污染 9 v9 V: W! d  a  x
央广网大理10月9日消息(记者周益帆 陈鸿雁 李健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
$ F" C" T! l4 g, d3 l7 M0 X6 p6 X  V5 J1 N5 @7 o' s" O, O' e1 T0 k
一些强行铲除的视频和图片,还被发在了网络上,有云南当地网友质疑: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但是今年8月份,才有当地政府的人宣传禁种大蒜作物,老百姓在这之前已经把蒜种买好,9月10日左右,老百姓陆续把蒜种下,也没有人硬性要求,但如今强行把已经生长的大蒜挖出来,行政过程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
* z' p1 ^' g' d. x$ \
/ s' D# l' J/ m4 e+ V为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题,大理州州委常委会决议,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其中包括在对洱海水质影响较大的下关和洱源两个县市,引导农户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大蒜,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 q, n4 B' Y) K0 p5 N8 J9 q

0 Z4 c( V) \! x! X' v4 t7 z3 s几份流传出来的禁种大蒜通知书显示,大蒜是高需肥水作物,有意向种植大蒜的农户及时向洱海流域外转移种植,并调整种植业结构,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 A" i' M9 R4 o+ ?+ ?/ s' y, C4 x. x, n
可查公开报道显示,截至9月26日,大理市共回收蒜种近1200吨,已铲除种植面积180多亩。" v6 x: x( |! \. w

0 m' O4 {9 s" o8 T一位参与大蒜铲除工作的领导向中国之声表示,在禁种大蒜这个工作上,相关政府部门在时间、节令上掌握得不好,确实导致农民对此产生情绪,如果能在农民购种、种植前进行要求和疏导,而不是等到苗长出来再拔,行政决策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7 ]) c8 z) y$ C7 h* `; {7 G; h' V" k7 A1 k) Z  C4 C8 w- E
对于洱源、下关拔除大蒜一事,人们还有第二个疑问:大蒜种植对洱海的污染究竟有多大?
# Z; Y2 t; t" R
$ O9 m- D4 l' V% U# [* g  L而大蒜种植又真的会对给洱海的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么?
  |9 E( Y- K$ z: b7 x
2 z0 O8 F/ q; a# C! l8 l) ~& D为防控洱海污染长势良好的大蒜被拔除( x3 x% _; t( t0 L) V& C. G" g
  [6 O1 u$ q/ ?- U. [# L/ B
官方回应:禁种是转型契机 已在洽谈引导种植高经济效益作物
0 a* G7 a0 Z- t- @1 {5 i; |- v- ^+ C+ `3 @9 C4 `1 K: J( i& k8 ]6 V
总之就是引导农民转型升级,禁种大蒜,但是要确保农民的利润。
1 e1 Z/ m& h* n7 R$ y* h7 M+ J4 t9 j+ g* M
而可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大蒜是洱源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种植已有20年之久。" k+ Z' D: g. d3 F% p0 J6 d" N
" I) Y: i7 T2 J' M7 N
大理利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7月在凤羽镇白米村流转的土地上种植了40亩大蒜,公司负责人肖晶说,已组织人手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大蒜。
- O3 W3 S0 C' p5 e% N4 q% H2 T% ]5 H, s
然而,对于这项意在保护洱海生态的政策,当地农民似乎并不像基层政府所述“一片支持”。
# v: K3 `8 B3 F
$ [2 U/ q, v4 O$ R9 a- [: z+ |" r另外,今年初夏当地大蒜销量不好,7万吨大蒜滞销,当地也在考虑引导农民转型升级。2 _; C8 s" k) e  `( N3 s. f! [! Z
. O0 n8 [; P0 y& F* i' z3 D( w) o- @8 U
面对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
: Y/ q" r: y- v& K3 Z- ~% y+ q; V* x  c* \. k( ~
一份大理《“七大行动”督查整改通知》文件要求:快速行动,广泛宣传,在全市范围全面禁止种植大蒜。! @0 @2 p# u4 i0 F
$ U5 @% N& ^& [: i0 W, m
她表示:“由于大蒜的种植,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将已种40亩的大蒜组织工人进行铲除。5 i* S( k) `+ y
2 @5 Q* K' T, @$ E2 T2 e3 M
甸中村委会南甸村二组组长杨寿雄说,村里打平了21亩左右的大蒜,禁种大蒜,把种下去的大蒜都打平、挖掉,村民积极支持政府保护洱海工作。1 z- k* v! l( |

% h! ]2 E- h6 B" E5 K- }9 p6 x农户:买了蒜种才宣传禁种 现在蒜苗都有筷子高了8 [  P: d, ~) w' ]8 r

$ W* M+ n% G5 c一份补偿方案中写到,全面禁种大蒜签订协议的每亩补助1200元,每亩蒜种回购补助600元。
* d* C9 i, |, K8 R
" O6 O, E3 L( V李月秋介绍:“我们实行生态奖补、生态补偿的形式,让老百姓进行改种其它农作物。) F# d, l' I$ C) \; C  F

2 O0 l) P# p  U6 G8 F' u$ W洱源县县委副书记、扶贫总队长龚飞表示:“种大蒜跟洱海水的污染按道理应该可以避免,但是因为农村里在种大蒜的时候用了过多的化肥、农药。
) W- x2 x0 Z: D/ N$ L4 G2 {, q& E* |, R# |4 }! t
特别是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时候,应该在决策开始时就告知――今年保护生态,限制种大蒜。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