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勤轩三迤掌故:民间收继婚俗与鹤庆皮纸,民间收继婚俗* j6 U3 i! M, {) B" a7 V* H6 H
4 y. `! b( G! ], L" L: {& ~: K* O中国民间所谓“收继婚俗”指的是旧时兄弟亡故收其寡妻为己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或子收庶母(父妾)为妻的情况。前者源于远古时期兄弟共妻的现象。后者则因父系社会中,父妾为其遗产的一部分,故往往为嫡子所娶。唐高宗取其父遗妃武则天为后之事即其中较为著名的个例。民间,兄收弟妻、弟继兄妻相习成风,直至近代。* k, G3 S4 k8 H9 `8 A* X
, j6 z) F7 A' ^2 `% N7 _% M
汉族传统上不鼓励收继婚,特别是儒家兴起之后,认为这是乱伦的行为。明朝法律规定,娶父、伯、叔寡妇者判斩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绞死。清朝也有类似之例律。但在社会下层特别是贫困人家,弟娶寡嫂仍然常见,称为旧婚、叔接嫂、嫂就叔、转婚等。有的时候也有娶寡弟媳、表嫂等的情况。究其根源,主要是贫困和愚昧无知。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种官府不究、民间默许的婚俗。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富足,收继婚自然也就逐步消亡,成为历史。/ c( j4 S \3 c
: }# w0 |+ v& Q; y, Q
图中两份合同即历史上云南民间收继婚俗的最好例证:* t1 u) S4 P) f) `& h
: `" |% U9 o# a3 Y- v" z; m同治元年,富源张有德夫妇独子张开元病故,儿媳寡居家中无子,为养老计,张有德夫妇以邻里、族亲为见证,将贾那格村李姓之子过继为子,更名张开庶,并将儿媳收继给李和为妻。合同规定过继完婚后,李姓不得异言,李和夫妇负责为张有德夫妇养老送终,张有德遗产由李和夫妇继承,张姓族人不得异言。
4 y& e- y9 C, L
* M8 H3 X) e) V1 ^2 u) {同治七年。张有德夫妇与李和夫妇屡有口角,故再请邻里、族亲为证,定了合同,要求李和永不得认祖归宗,必须为张有德夫妇养老送终。同时张有德所有财产归李和夫妇继承,不得驱逐。
. P. O6 {( _5 @
- ?* V4 _, C" h! l+ _鹤庆地处滇西,早在唐宋间,以六合乡灵地、松园等地为中心的先民就创造了以构树皮造纸的方法。由此生产出来的纸张被大家称为鹤庆皮纸。 x9 b1 X3 X# O0 [4 M- y) C3 t! @
& ~0 \- }. l0 g. R" I; |/ w在三塔、北汤天等处发现的南诏、大理经卷中发现,这说明当时鹤庆皮纸已被广泛使用。$ [* ~2 B' U5 V+ g* r, |4 R- ^
3 r, Y9 `6 Y2 j* T% }: |: s0 G元朝以后,鹤庆皮纸生产达到鼎盛,从业者众。六合乡一带更是纸槽林立,为当地百姓重要产业。明清以来,官府按纸槽数量抽收捐税以充实地方财政。图中即民国26年,鹤庆教育经费管理处抽收槽捐,作为当地教育经费的执照一纸。5 Z3 a: O* s9 r6 ]1 Q1 J
3 e* N3 s* v- S/ U+ c鹤庆皮纸主要分为绵纸与土纸两种,其中绵纸以雪白如棉而得名。其纸薄如蝉翼,韧似锦绫,吸水性较好,利于书写,是书写、印刷之首选,今日所见古代云南印刷书籍、书写文书等多以此纸为之,是传播文化与政策的重要载体。另有“双抄”白绵,厚至前者之二到三倍,韧性更佳,不易破裂,是包装用纸的首选。洱源火焰山塔中,包装药材所用即这种纸张。如今仍是云南茶叶等物资包装之首选。
3 `/ _# J0 `- v1 {; F( b+ q; w5 m0 F( Q- `
本文来自大风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