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诺邓村——迷失在记忆的角落

0
回复
156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9 0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上真有什么地方能抵御岁月变迁,时光侵袭么?地处滇西北大山深处,那座名叫“诺邓”的白族村庄,就在滔滔的历史洪流中保存了千年不变的面貌。她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于自唐代南诏时期开始,1000多年以来“诺邓”这个村名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她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z& g; |$ B& @6 j0 r2 W; K2 N
" b) O  }4 s, v; z
天然的“太极八卦图”
! f; u, L% T" k4 n0 b& U1 I/ {
  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比江交汇处,绕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教“太极图”的奇妙天然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
* {9 \4 z: |' q/ ?5 H' D  沿诺邓河上溯4公里,便是云龙县果郎乡的诺邓村。
7 D/ _2 \0 b1 E3 m  “诺邓”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
% I. n1 n, Z( X% Y! n  h  据考证,这座村庄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 f& I, s$ d: @- I) z" M$ T& h  这个见诸于史籍,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蛮书》中已经对诺邓有明确记载,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
3 }) @; h5 J1 B* o
 

! \! r8 {/ {9 q& z. V
( @" N' K2 M' S& P% ?. k
诺邓村全景 
9 s/ q# w# J4 v  b" h
  云南井盐业早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公元前110年,今云龙地区已产盐。云龙境内盐井较多,最早开采的是诺邓井。公元1383年,明朝在云南设“云南四提举司”,其中的“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就设在诺邓。9 ]9 X& B6 Z  g& Q' c" }$ E
  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诺邓村的演变和发展。南诏时“细诺邓井”的盐业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当时四方商贾云集,诺邓百业昌盛,繁荣兴旺。诺邓村每月“赶”四次集市:初一、十五为“大街”,初八、二十三为“小街”。村中街道因山就势,店铺基本上北向山坡一面开,街面虽不宽,但店铺就有几十家。' r& _8 i( k* L7 H! X# J& m5 Q
  诺邓村四面环山,村子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的诺邓玉皇阁,海拔2300米,除了东面山麓“龙王庙”后有一小块较平坦的台地外,民居几乎都建在山坡上。有些地势很陡,民居建筑的墙基石脚很高大。特别是北山坡上的民居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村中的街巷道路,因山就势,纵横交错,清一色的石板铺成,三步一阶,五步一台。有数不清的苍老的石台阶。" F) v: k# Z* i$ v
* d2 ]9 i. Y; O2 b, E- [. {
村里的景观
6 H4 C4 d2 ~& X1 y
  民居建筑式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由于依山而建,构思变化奇巧,风格呈多样性。诺邓的民居建筑很讲究工艺美术;门、窗、木梁、柱、檐上的雕刻图案精细美观,山墙、院墙上均有绘画或图案,每户人家的正房、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绝少雷同。各家正房“堂屋”的风格,都体现庄重、古朴、典雅。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一些家俱、古董。诺邓村有九十多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院落。有五六十处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寺庙、祠堂、牌坊、门道等古建筑28处,基本上都是明、清时代的。还有元代建筑“万寿宫”,部分木梁构造与地面砖石依然如旧。& R& R" l. s2 Q- Y0 Y
  诺邓村现有庙宇建筑、牌坊、祠堂十多处。村中有盐井龙王庙、黄氏题名坊、旧“五井提举司”衙门等。村后北山腹地有黄家祠堂。上行,是“腾蛟、起凤”木牌坊,飞檐斗拱,雄奇高大。再往上,便是“诺邓玉皇阁”建筑群。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木参天,荫翳蔽日,楼榭参差,殿阁如聚。三层阁楼式建筑的玉皇阁大殿高耸云霄。大殿建在3米高的石阶上,殿高16.4米,阁面宽13.8米,径深13.3米。殿前院种植翠竹奇花,有几百年树龄的紫薇、扁柏、金桂、古梅。大殿前有弥勒殿,后有静室。殿右有武庙、文庙。文庙建筑庄严典雅,别具风格。
0 P! ?5 B$ Z! F! x$ [8 n

; [3 n6 l* H, Z+ d' ]( I
“三坊一照壁”的民居

4 v# O/ g% E! I2 \$ z, `" ?8 D  村周围有东山的香山寺、古岭寺等,都是两井院式建筑。北面山中有观音寺等建筑。西南面古道上有两道牌坊。古墓、碑刻遍布此山。玉皇阁、三清宫等构成道教建筑群。9 i6 ]3 z0 k: \6 ~: s: O
  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和南面虎头山道教建筑群,加上自然景观,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和道教思想文化和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旅游景观——“天然太极图”。$ _9 @5 p6 R% H
  以“天然太极图”为中心点,可以东眺虎山风光,南看县城新貌,西观天池秀色,北览千年古树,“天然太极图”即是自然地貌奇观,又结合道教文化,自然巧合,极为罕见。* D. |) d! z- p  k; w& K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