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楷模】刘平:49岁的他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0
回复
63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3 09: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85700f90db11b8edb9b03.jpg
刘平生前工作照 祥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 G% j7 h* p, j: ?1 }* w5 @
记者 秦蒙琳
) M) t! h! k. j1 c) q6 a4 P云南网讯 今年3月7日上午,刘平骑着摩托车从杨家屋村委会赶往杨家屋易地扶贫搬迁点协调工作,不慎在途中摔倒,导致颅部出血、昏迷不醒,经祥云县人民医院抢救医治无效,于3月11日不幸离世,年仅49岁。刘平已经走了大半年,可村民们一提到他,就无比动容。这名优秀共产党员、好村官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在人民心中。' t; R" W$ i9 d' T
简介
2 I9 D1 k8 H7 B2 W  L; a- M刘平,1968年8月生,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人,1989年5月参加工作,199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普淜镇杨家屋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好村官”“云岭楷模”等称号。8 G7 j. Y- f! q: b, t% p
女儿追忆 为修路爸爸经常天不亮就出门
& |8 u: ~9 M) s1 d$ b; E“我爸爸当了23年村干部,今年3月11日,他49岁的生命定格在赶往扶贫搬迁点的路上。”刘平的大女儿刘少梅说。  ~3 o+ w. U) k1 `# Q. o( O
“我常听到爸爸说,修路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让老百姓心里舒坦。”刚担任村支书时,刘平看到杨家屋村道路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群众出行困难,就暗下决心,要带领群众尽快改变山乡的贫困面貌。# X# R  p! P) Y  W. [1 D8 N
“只有路通了,人们才能走出去,项目和资金才能进得来。”这是刘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因为这一句话,他经常骑上摩托,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正是因为这句话,他天天泡在工地上,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 F1 i0 a8 E; |$ K4 y6 P
村民讲述 “刘书记帮我家垫了500元押金”
) O- E5 o. C: j, D) Z; O/ q刘平深知杨家屋村是全县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要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困难重重。' g- g6 O5 p- n8 a! h" t
魏思义家是村子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记得去年一天凌晨两点下大雨,我家牛圈突然倒塌,看着被压死的黄牛和山羊,我们一家人又急又气,欲哭无泪。接到电话后刘平冒雨赶来,和大家一起动手帮我家排除险情后,他顾不上劳累连夜赶写材料,第二天天刚亮就骑着摩托到镇里汇报情况,很快为我家争取到了4000元救济款,帮我家渡过难关。”
2 a) h4 @; t$ \) f, p: x( P刘平与村干部商量后,最终选择了一块叫“滑草皮”的地块作为杨家屋村易地扶贫搬迁点。
5 W1 L2 N) F* |; Z+ S“滑草皮”是一个缓坡,要在上面建房子,就得先平整土地,刘平联系了3台挖掘机,和村民们用了1个月终于推出4000多平方米的平整地基。庄有昌家要拉5吨水泥、魏学洪家要拉两车沙子、杨德芳家要请5个小工……这些都被刘平一条条写在本子上,记在了心里。) {+ z7 u( H; }  ~8 K. H/ V
“去年5月,我家里连贷款建房要交的500元押金都拿不出来,是刘平书记帮我们垫付的,现在我们享受了特困户住新房的政策,住上了11万元的大房子,真是太感谢他了。”说起家中的变化,魏思义感慨万千。
9 q8 b$ D9 o# P0 i妻子怀念 和刘平吵架是因他太累
! ^# F- B/ m/ {% r$ F- F, }“我和他呀,从小就认识,1992年结婚,已经25年了。”刘平的妻子位菊芬红肿着双眼说。9 D  l( d" V) q3 ^, ^( o8 h) i! O
刘平家里的房子是2001年建盖的,楼梯已经老旧了,位菊芳和刘平说过很多次,但他一直没腾出时间来重修。“没时间,太忙了,过几天再说吧……”这些话位菊芬不知听了有多少遍。% p  _1 q8 E8 l
刘平在村上工作,收入并不高,还得靠家里承包的10多亩地栽种烤烟和玉米来维持生活。“有时候也因为他不顾家和他吵架,但更多时候是觉得他很辛苦,心疼他。”位菊芬边擦眼泪边说,近两年,刘平更忙了,压力也特别大了。
" X& P2 X5 r/ Z8 D有时,刘平刚刚挪出点时间到自家田里干干农活,手机一响,他衣服鞋子都来不及换,就跑回家中骑上摩托就走。有时,干完活回到家,刘平把满是泥水的衣服换下来丢在地上,倒头就呼呼大睡,位菊芬看着既生气又心疼。% S, b0 X3 N; J( c# T* [
最后时光 村民自发送别刘平" j# q# O" F+ M8 o+ M) }; d) O
“爸爸的一生是为乡亲们脱贫工作操劳的一生、忙碌的一生,常常顾不上家,顾不上我们,经常连和我们吃顿饭、多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大女儿刘少梅说,最让她难忘的是爸爸出殡那天,村里群众自发赶来,眼含热泪来送爸爸最后一程,他们把爸爸当做最贴心的当家人。送别的人中,还有在外打工连夜乘车返乡的村民,有被爸爸一直照顾的“五保户”,他们满脸泪水,沉痛向爸爸道别。% l1 Z4 i& P0 V0 j2 ?/ V
085700f90db11b8edb9b03.jpg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