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6 k. p$ ~# b" I' S云顶,顾名思义——在白云的顶上。云顶村是云龙县最高寒的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海拔达2700米。寒冬时节,云龙县白石镇云顶村的白族群众又穿起了羊皮衣,这是该县最后一个穿羊皮衣的山村了。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云龙县累计有5008户,1.88万人脱贫,山区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建起新房,不再为衣食所忧,穿羊皮衣的人越来越少,多数地方的羊皮衣已悄然消失。然而云顶村的白族群众却依然保留了穿羊皮衣的习惯,成为该县最后一个穿羊皮衣的山村。/ O3 G% u# k# y# U! ^8 m
当嫁妆
+ a$ G- v$ W: M r8 {. }* R; F提起穿羊皮衣的历史,云龙山区的老百姓谁都说不清,但羊皮衣是贫困的产物是不争的事实。困难时期,缺衣少食,羊皮衣成了山区群众御寒的大衣,劳动时还可保护衣服和身体,云龙县的白石、长新、关坪、团结等乡镇的山区群众都有穿羊皮衣的习惯。 W+ L, X" q' o( ?& o" s8 w
# ~( p' [3 q; m9 `羊皮衣也是时尚。 3 q- p( G O* k3 M6 W
质量好的羊皮衣可穿8至10年,不同海拔穿的羊皮衣有所不同,半山腰一般穿山羊皮,高寒山区穿绵羊皮,男子穿羊皮褂,妇女穿羊皮衣,天气冷了将羊毛穿在里面,天气热了又把羊毛翻到外面,女儿出嫁时家里还要送上一件羊皮衣。为何要送一件羊皮衣?其实不难理解,困难时期,父母拿不出更好的嫁妆,只好将羊皮衣当成嫁妆,女儿的冷暖都牵挂在羊皮衣上了。有了小孩,羊皮衣还可当抱被用,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 B$ \/ C* B8 ]- \7 B* d
$ I. ]( \# q" a+ d挡风保暖,羊皮衣很实用。
6 H9 e8 R( R) u2 l受高寒自然条件的制约,云顶村成为全县32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有建档立卡户189户,由县扶贫开发办挂钩帮扶,各级政府帮助这里的群众发展畜牧、林果、中药材、白花芸豆等产业。目前,这里的重楼种植已超过1000万元规模,目前全村有90户建档立卡户摆脱了贫困,群众拥有了能遮风挡雨的住所,不再为衣物单薄发愁,不过穿羊皮衣这个习惯依然没有改变。羊皮衣成了云顶人的乡愁、记忆和文化。
: l0 P, B/ s2 [; Z! x3 H传家宝9 p# u+ ~, @; Y% K
香木土村民小组76岁的白族老人张舒锦是云顶村加工制作羊皮衣的传承人。他16岁起放羊,18岁开始加工羊皮衣,一直靠放羊和加工羊皮养家糊口。起初,加工一件羊皮衣只收1元加工费,有的困难群众拿不出钱,就以粮食作为交换。如今不一样了,把生羊皮加工为熟羊皮收取200元,加工成熟羊皮并缝制好一件羊皮褂收取500元费用。) ]; y" t$ ?' r: }* Y4 H
# y/ |% A% i/ v) Z
云顶村位于海拔2700米的大山上。
4 K8 g1 {8 T; Z0 F8 J) ]现在,张舒锦最多时一年加工熟羊皮80件左右,年收入1万元以上。一辈子放羊,让张舒锦拥有强壮体质,几乎从不吃药打针,他说:“只要乡亲们喜欢穿羊皮衣,我就继续加工,直到动不起为止。”) W' @+ m* Q1 J# F
5 F5 ]' u( L- v羊皮衣是乡愁。
" l' {3 @) Z! S/ o3 W3 S! \曾经贫困的岁月里,云顶村群众穿羊皮衣时总会觉得有些抬不起头,如今不一样了,新衣服外再穿一件羊皮衣,就是一种时尚,在外的务工人员但凡回老家,都会买些羊皮衣作为珍藏,留下一份乡土的记忆。如今,村民们把羊皮衣当成传家宝,他们说:“看见这件羊皮衣,才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 v5 M9 _, P/ [
春城晚报 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字松芳 李少军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