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Y& V: n) |4 _, c% H
3 J4 a e) o* P+ d7 g9 f# ` 月亮出来来亮汪汪,
' ?, G0 q8 v* k8 R: @/ z, t, q# \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0 r% B5 f" V* ]( y- r7 O" I, z) M 哥像月亮天上走,
; l! |; o) X+ L d. v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 V- B) d8 W' b& O 这首广为传唱的,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是中国音乐的不朽经典,使弥渡闻名于世。
6 w+ G* U: b5 z; F 《小河淌水》最早发表于1947年云南大学南风合唱团的一份音乐刊物《教学唱》的民歌专辑上,署名“赵华整理填词”(赵华是尹宜公的笔名)。尹宜公当时是南风合唱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4年 生于弥渡弥祉乡,从小深受家乡民歌的熏陶和影响,具有厚实的传作功底。0 E+ ~5 m! w8 Q. P2 {6 W$ j# B, G
关于《小河淌水》诞生的原始过程,据尹宜公《关于‘小河淌水’的回忆》一文讲:’1947年春天的一个下晚,我听见合唱团的华明帮佣”啊”音在反复地咏唱一个曲调,那旋律很像家乡深深打动我的弥渡山歌《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但他在反复咏唱中又有许多变化,优美的旋律使我感到一种深沉的激情,是对爱情一往情深的思念,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和痛苦的向往,是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和痛苦的呼喊,这种激情冲击着我,我决心把它整理出来........我在云大会泽院的月光下走来走去,反复琢磨,才把第一句改为61 23 3 2 1 6I 32216-,连用两个切分重复加深印象;又把第二遍重复时的第一小节改为62 263 2 1 2使重复中略有变化,以免呆板。后来又在第二遍重复的中间加I2.6 3 2 16I 3 2 2 16-I,主要是想在这里有个跌宕起伏,表现一种深沉的追求和呼喊。经过这样的整理加工,我根据自己对曲调的理解填上两段歌词,取了个‘月亮出来亮汪汪’的歌名,就连夜拿回去请江鹜 同志看。她低声哼唱了两遍说:“这首山歌太美了’,又建议歌名用《小河淌水》更好。这首歌就用笔名‘赵华’发表在《教学唱》的民歌专辑上..........”。
9 k$ w, O7 D% _( v7 ^* B4 y3 j 这首歌采用比兴手法,描写了月亮皎洁,深山幽隧,溪流清清,营造出优美,明净。烂漫的氛围,烘托了男女青年双方美好,真挚的爱情。加上曲调优美,旋律流畅,从容舒展,使它成为了文字内容和音乐形式完美结合的民歌杰作。现在。脍炙人口的《小河淌水》,不仅普通百姓喜欢,而且被许多著名歌唱家改编,以各种形式演唱,流行全国,成为人们认识大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3 |& b% g6 j( i) V+ e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阿妹歌声意切切,阿哥听来情真真。优美的旋律使人陶醉,熟悉大理历史掌故的人,还会想到“到了弥渡,不想媳妇”的民谚。
, w/ A# c; N, m5 [! k2 g d: m8 L0 o 音符是写在书上的,歌声切是印在人的心灵深处。这首美妙的民歌将久唱不衰,永远伴随着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