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州,一座古老的白族小镇

0
回复
97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5 2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听朋友说起过喜洲。因“喜”字,所以深记于心。: I) D! @' X% _8 B5 p! z
  偶然的际遇,路过大理。在我的再三要求之下,朋友很不情愿地把我带到了喜洲。
: c) `0 Y/ S3 R  E8 _  初见喜洲有些失望,镇口都是旅游开发的一些新建筑,新的有些晃眼。车刚停稳,收费的大爷就迅速地挡在了面前。在每人付了十元钱门票后,就随着三三两两的人群走进了所谓的严家大院。
4 A* K6 M; k1 t/ @( X& L) t- ~4 D# U; P
$ n# _3 I( e4 G; a0 f; H' J6 G
小镇在樱花的相映下更美了
  H$ r( a! x& X5 i) H6 T% \
  迷迷糊糊地,在一个拐角,听见大堂内传来歌舞声,想进去瞧瞧吧,却被美丽的白族姑娘拦住,告知还需二十元观赏费。我们立即调转头,又迷迷糊糊地出了大院。
4 ^6 P! P) v; ]( o; w. w" J  朋友问我的感受,我惆怅地答曰:一般!朋友笑而不语地望着我,似乎是在嘲讽我的执拗。原本想立即离开,但心有不甘,再一次想起别人曾给我形容的喜洲:洁净、安祥……那么,是否,那种意念就藏在镇子深处的不远方呢?
: R6 p% T1 M: A1 p7 ?' |
! r% C. p; d8 e3 U
拐角的路边,白墙倒映着樱花流散的水墨剪影,绚目璀璨。

; }# |4 \1 `0 d# o% N$ h  答案是肯定的,由于我的执着,朋友们也只好尾随着我向镇子深处走去。越往里走,喜洲的面貌就越发地古朴,越发的悸动人心。( L0 \9 ?: o; r, W  U
  经过四方街附近的巷子,忽遇一间裁缝店,师傅正在摆弄一块绣满纹样的花布。师傅说,这上面的茶花都是手工绣上去的,老外很喜欢喜洲的这些东西,一个这样的背袋可以卖到几百块钱。不过,手上的这块不是卖的,是一家村民,用来背娃娃的,先把花纹绣好,再打满线格格,就比较结实了。裁缝店紧靠路边,建筑很低矮,敞开式的工作环境,就如同是坐在小镇的天窗下,将每天的日子密实地缝补进针角里,日升日落,年年岁岁。/ z- U" S9 ?; R% \3 C% R" `

! }) N" W& J7 h  L
苍山洱海,被云隙间的光柱罩染着,润笼成一汪橙黄。

% z+ h2 z0 y5 q4 n; f$ U/ W  裁缝店周边的巷子更为古老,巷子两旁檐角翘起的民房,平仄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脚;蓝天下的白墙黄垣、雕楣画壁,连同午后的阳光一起,在眼前悠悠荡漾;苍老的石板路,虽被岁月侵蚀,却是光鲜异常,走过的红衣女人,那缓缓轻挪的影子被时光拉长,重又拉长。走过很多村镇,去过江南水乡,也去过山西大宅,水乡是梦幻却逝去了纯真,山西大宅虽雄壮却过于凄苍。而喜洲,建筑虽不高大,却洁净纯美,被高原的清新空气罩染着,砖瓦堆砌成的长长短短,淋漓出清丽的婉约。5 P4 ?( @& s* z# w" t
  很少见到古旧的村落,能洁净的如此光鲜、如此明媚。有些村庄风景虽曼妙,但灰头土面,垃圾成堆;有些村庄虽原始洁净,但却奈何不了山高路远。而喜洲,咫尺繁华,却又避世清幽,只是希望,这份清幽能常存于中国,不过我们都不用太期待,未来的天朝大地,只会满目疮痍。; F9 m# P1 j/ h' D: p# |& s
6 h7 u: ?# ~4 w; P2 k3 c, f
喜州小镇
# \  x/ |& Z! b" K( I* P
  镇西头的巷子里,有一幢黄色的古屋,门楼没有半点修葺的痕迹,朴拙无华。老屋虽古旧斑驳,但配上黄艳艳的墙体和洁净光鲜的阳光,却也散发着诱人的小清新。走进这方砖铺地的白族院落,白胡子老爷爷正坐在竹椅上穿着袜子,一旁的儿子笑笑地打量着我们。院里柱廊下阳光西斜,花草散漫堆叠。老爷爷年岁已高,很是慈祥,在边穿袜子的同时,边指了指边上的竹椅,让我们坐下来歇歇。. r/ i7 w) w. n
  未经粉饰的院子,显得格外静谧,没有歌舞升平,也没有来来往往的人群。面对这样的一个庭院,我就不由得幻想起温茶煮酒的欢欣,那用文火熬制的沱茶,浓浓的,杯盏里的橙黄明亮,倒映着屋角上的水墨山水,山墙下的山茶花,正嫣然吐蕊。
- F" r# G/ J( h0 m+ T3 P

* }5 v, _0 B+ E* T! }& \
古旧斑驳,但配上黄艳艳的墙体和洁净光鲜的阳光,却也散发着诱人的小清新。

# A( Z! w5 \, a5 V1 I2 o4 j+ g  在与老人儿子攀谈的过程中,我们才得知,我们花钱进去的大院,只是后来新修的,其实如果不想看那个大院,也不用买啥门票。情况原来如此,那些个拆旧建新,或以新充旧的旅游开发,传承不了文化的魂魄,一幢再华美的民居,如果只是个空壳子,也就失去了历史传承的意义。中国的村庄,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沦陷,而我们每个人的故乡,也都即将或者已经改变。
0 R% `; v& \: \4 ~$ c4 v# n/ }* O  出了院落,随行的朋友都走不动了,他们折返到镇口等我。我依然执着地往洱海边走去,由于不熟悉镇子的布局,在看到了传说中的喜林苑后,怕朋友们久等,就准备折返回头了。远处,骑自行车的小女孩领着小狗,正奔袭而来;三三两两的老外,大汗淋漓地从我身旁掠过;而那翻滚的蚕豆田里,用老宅改造的喜林苑的二楼露台上,几个老外,正喝着咖啡,望着绿野苍茫。% y; u8 {0 a; ]
  喜洲应该有更多的故事,只是无缘邂逅。我见到的她,寂静、恬适,少了些许的烟火气息。拐角的路边,白墙倒映着樱花流散的水墨剪影,绚目璀璨。先人们栽种的树木,绽放着朵朵童话,满是童话的树下,似乎都有一把竹椅,竹椅摇晃着渐渐停息,春风缕缕,吹冷离别的余温。每一位别离者的心中,都深藏着一方瓦屋,一杯香茗,一床暖褥,一声娘亲的唤归声……
+ l5 F, e; T3 H& [
1 l6 Y, m5 Z# O$ {+ B* V
苍老的石板路,虽被岁月侵蚀,却是光鲜异常。

& Z9 ]3 C3 p1 a$ g  c( b  i  朋友们呆坐在镇口,见到我归队,也都不发话,似乎等得有些不耐烦,而我就好像做错了事的小孩一样,不敢再多逗留,乖乖地尾随上了车。就这样,告别了青砖灰瓦层叠的喜州。车窗外,绿油油的豆苗翻滚,蓝丽的洱海轻缓平静,蓝与绿交织处,点缀着参差不起的白色房屋……鲜艳的原野,清澈的让我眩晕,迷糊之中,接到一远方朋友的电话,他说,因工作关系,他以后会来洱海边弄栋房子,我微笑着表示支持,笑容里流露着无奈的羡慕嫉妒恨。
4 S2 i" r* L7 {+ g  u  工作很忙,行走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匆忙,很多行程只能点到为止,但或许点到为止的观赏,能让我看到静寂外的纯美,却看不到静寂里的快乐与忧伤。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