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E* B. P" n7 U$ i) H" j黄正良:大理宝丰古镇探秘滇西山地白族的信仰风尚2 L/ N' n' |9 {% c4 W" V$ O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黄正良
- _3 x, b9 s. U2 G, g+ I
" u3 m4 v3 O$ A
0 a! O% P$ ^( ~& u9 w, x' E大理学院图书馆黄正良(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妙传)
( w' n+ x6 x( M6 c
( N* q, {# }/ N8 d编者按:大理宝丰古称雒马、雒马井、金泉井,为云龙八大盐井之一。明清以来,宝丰境内有据可查的宗教建筑共有54座,众多的寺观庙宇佐证了古代宝丰宗教文化规模之庞大,内容之丰富,是研究宝丰宗教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2013年11月1日至3日,云南省佛教协会与大理崇圣寺联合举办2013崇圣论坛,全国著名佛教文化专家、大德高僧发表真知灼见,共论云南佛教在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理学院图书馆黄正良在此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大理州云龙县宝丰村宗教调查与研究》的主题演讲,黄正良在论文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丰富宗教底蕴的古老村。以下为论文摘录:( p. L' l4 e6 B/ D, _$ R" R# I
0 k/ i4 v; O1 l0 X. H4 E' J6 {" O
宝丰古称雒马、雒马井、金泉井,为云龙八大盐井之一。宝丰位于县城之南,沘江下游河谷地带。2011年末,全乡总人口18145人,居住着汉、白、彝、傣、傈僳、阿昌、纳西等8个民族1 @0 @( t0 W$ B& g3 {
7 _: m3 S D& O, Z4 L
宝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墨之邦”之美誉。1986年在下科浪村出土了汉代的青铜剑和青铜斧,明清共出三进士、八举人、六十九贡生,民国时期,走出了云南教育先驱、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首任校长董泽。宝丰是艺术的殿堂,白族民居建筑、寺观庙宇、古桥、诗词、楹联、碑记、书画等较丰富。宝丰因井设治,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300年间是云龙州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f# t* q- t; ^0 f( ^
! _& O- L% H' o+ n' J一、原始宗教信仰% O: D; n/ M# C6 q4 y( v
3 l5 b8 k$ s- r% k) W4 i
古代,宝丰白族民众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祸福,如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家畜的疾病和死亡,都归于鬼神作祟,并进行一系列的祭献上天和鬼神的活动,以求逢凶化吉,消灾保平安。据调查,宝丰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是鬼神,其种类很多,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天神、祭龙、祭祖、祭猎神、祭山神、祭血鬼、驱白虎、祭阴鬼、祭草婆鬼、叫魂、讨魂、超度和压魂、亡魂、阴魂护体、打魂、放甲马、自然崇拜、跳神等。* \+ K& V" b( b" I' x
2 A; k* _8 S7 [5 A二、佛教信仰
5 s7 E. h3 Q& ]7 S
8 j6 {8 O# s+ h; q3 f宝丰佛教建筑较多,有史记载最早的是明代。从遗址和现存佛教建筑看,有白衣阁、三教庵、太和寺、崇山观音寺、炼登观音寺、田心观音公寺、南干母观音寺、大松坪观音寺、福隆寺、桥神路观音寺、圆通寺、接佛寺、静觉庵、佛上登观音公寺、石城观音寺、茶亭寺、小鸡足寺(又名迦叶殿寺)、庄坪观音公寺、茨冲佛行宫等二十多座。
6 Z0 O* J+ }) _2 ~$ H& o. |9 ~! s$ v! G. h" V0 S
太和寺位于德龙山后两公里左右,宝丰董氏家族所建。太和寺规模之宏大,雕塑、彩绘之精湛,堪称云龙一绝。遗憾的是太和寺已成废墟,现仅留存《太和寺公德碑》一块,三奇摄影诗会碑附碑一块(刻有诸君和诗四十二首,该碑现存于宝丰退休教师姚毓琪家),毗卢金像、善慧、如来、伽蓝、达摩照片一张(如图尹寿超提供画像),部分残存山墙,母子双狮抱柱石墩一个和部分木雕门窗若干。该寺集宗教、文化艺术为一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B1 e8 C( F/ v( Q- Q" H
$ c+ h7 V, b S- {7 u! V
白衣阁位于宝丰古镇西德隆山,海拔1710米。据阁中碑记载:白衣阁始建于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至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落成,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复修。白衣阁坐西朝东,为一进两院,由前殿、侧殿、厢房、正殿等组成。前殿为硬山顶建筑,殿左侧有一小院落。正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建于高台上,正面及两侧均有台阶可上。殿通面阔9.4米,进深7.6米,檐下施斗拱,彩绘有各色花卉,柱侧有木雕猴子、雀替。大殿塑有白衣大士(即白衣送子观音),左有伽兰,右有达摩,场院正对面佛龛中有韦陀。二殿有文殊、普贤和观音,俗称观音三秭妹。' f z; \+ b) M5 }# V- W
0 Y% O: C8 H; _% H8 n2 X1 }' X% g9 y福隆寺位于古镇西侧德隆山,海拔1600米。明代海智和尚建。清朝贡生字绚章在《游德龙山记》中说:“伏龙呼为福隆者,讳之也。梵宇宏敞,云房幽阗,兰宫桂殿,露栋云窗,且世有高僧,若海智、若金声、若达耀者,皆大有禅味。故州之宗乘,实传于此。”福隆寺现仅存一大殿,院落破旧。大殿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殿四壁绘有山水画和题联。殿内有一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的石鼎,鼎座为石雕猴子。
" K2 j8 \, E1 J8 L5 s
_2 n$ c6 ^. E: ]! P# Y佛上登观音公寺位于古镇西北面,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5)正殿送子观音前有木雕观音公、太子、左迦兰五谷神、右地母达摩祖师,正对照壁供奉韦陀。现已重修。+ t/ x3 |2 Q7 z2 M
% G" X' l* ^( V2 l% e
静觉庵位于宝丰古镇北德隆山脚,沘江河畔,清代赵维纪建,兵毁,裔孙赵学先重建,1930年性海禅师再建,现存大殿。村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庙之一。殿内供奉观音一尊,左迦兰,右达摩,正面照壁供奉韦陀。
Y! F3 K- Z) {$ @0 u' P: P* `) @& K; z/ W
伽叶殿(小鸡足寺) 位于象鼻山顶,建于清代,复修后保存完好。殿内供奉伽叶佛、阿那佛,左右供奉伽兰达摩祖师,太上老君。除夕正月初三,进香者络绎不绝,火炬达曙,仿佛宾川鸡足山,故又名小鸡足。传说为鸡足山飞来一片铜瓦,就此建寺。据说在此敬香三年等同到鸡足山敬香一年。
% ^7 E1 q3 D. H+ |6 o! \5 r8 k2 c0 b5 s
从以上所庙宇供奉的神祗看,主要有如来佛、观音菩萨、普贤、白衣大士、善慧、加蓝、韦陀、文殊、达摩等。从主持僧侣看,有名僧海智、若金声、若达耀、觉惠等。光绪《云龙州志》卷十载:“海智和尚,清朝,号悟澈,四川人,生而歧疑,幼即有出家之志,远游名山,至金泉为福隆寺主持。博览大藏锡飞,德龙场广种福田,施舍贫穷,讲经说法,悟道恭禅,脉精三部,技神十金,州人称为活佛。其耳白,又号曰:白耳禅师。”从流传至今的佛教经典、法事议程等看,与江浙、四川等发达地区一致,可知宝丰佛教与内地渊源很深。其原因之一是宝丰历来属南诏、大理国属地,受其佛教影响较大。原因之二是清初吴三桂判清,明永乐帝逃滇时,一批官宦文士,以僧道身份隐匿到云龙(如果郎乡玉皇阁附近有大批吴三桂部下的和尚遗址)。原因之三是石门王九龄,晚年崇奉佛学,长期任云南佛教会长,曾几次邀请鸡足山高僧自性等到石门讲经说法,并引荐石门一批僧尼到昆明学佛受戒,使宝丰的佛教更为发展。5 W! w* ~1 b6 c3 E( Z3 v/ \4 Y
% ?2 F# b* Z4 \三、道教信仰
; m& a8 t, a) z3 Q1 |' O; h( S5 ^4 K. v: J0 Z9 M& z
宝丰道教建筑较多,主要有玄真观、玉皇阁、三清观、文昌宫、魁星阁、城隍庙、仓圣祠、关圣庙、三官殿、太子阁等。
, M6 j# i, i, H% V, k- b) s) J, J; \ c, P, f6 h
玉皇阁玉皇阁位于德隆山腰,大门口原塑有水火二将,一进三台。上层楼阁供奉玉皇大帝铜像一尊,高五尺许,左金童,右玉女。大殿供奉上三教;上清、太清和玉清,左王天君和右葛天君。二殿内设斗姆南极老寿星,左太岁雷神、雷兽、雷师、雷公、雷川、雷王、雷部正神,右雷部诸神邓元帅、辛元帅、庞元帅、刘天君、毕元帅、吕元帅、谢天君与千里电母风伯雨师元帅。中间照壁石刻土地神二尊,下有四脚地神头顶石香炉。正殿左角漏角供奉福禄寿嗣四尊,大门内供奉千里眼顺风耳二尊,门外左水神右火神二尊。据记载,此阁创建于明末,光绪末,举人杨应侯,在面楼题联:“三面云山皆指掌,万方民物此关怀。”此阁已毁,现重修一正殿。
) O; Q+ R1 [( C
4 E3 H0 J, D1 B2 U5 B玄真观(真武观) 位于古镇南山(小雒马山),由杨国宝、杨国珠兄弟始建于明末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原有四殿,前大殿居中供奉真武大帝和左龟右蛇二将,左药王,右地藏王,左侧温元帅和赵元帅,右侧岳元帅和马元帅。二殿供奉文昌帝君,左天聋右地哑二尊。后殿供奉王母、南极仙翁、祈禄保嗣和八仙。玄真观大门外是建有魁星阁。邑人段世森有联:“量才以斗,问谁人能兼一石;惜墨如金,这支笔横扫千军。”玄真观两厢有楼,楼上供游人住宿,楼下左边是禅房,右边是斋房。大殿四面出角,上有宝顶。中间塑玄天,仗剑而坐,两旁塑有威、赵、马、岳四帅,威武雄壮,神气逼人。两侧佛龛,塑有地藏和吕仙。玄真观是宝丰规模最大、保存和恢复较完整的道教胜地。( C! D. R$ `8 U C3 k: z1 h
% l$ y$ C @) Q9 q, \% [
斗姆阁位于沘江东,象鼻山麓,雍正《云龙州志》载,斗姆阁建于明代,内供奉太上老君,左金童,右玉女,二殿斗姆、财神、弥勒佛、观世音菩萨,东王母寿仙,现存大殿。内有厉祭坛,嘉靖间,吏目赵策建。岁清明日、七月旺日、十月朔日,先期牒告城隍至日,奉神于坛,羊豸各一。左右设无祀鬼神抛羹饭,设香烛、酒、纸钱、冥衣,跪拜焚化。今坛废。7 o `0 h+ }2 z6 I- B
" k8 u, Z) a W: U仓圣祠(又名莲花寺)位于德隆山主峰,一正两厢,规模较小,而前嶂后屏,地面平坦,别开生面。中间塑仓颉像(仓圣夫子)。门前有隙地,凿为池,栽有莲花。所以俗名又叫莲花寺。同治间邑拔贡生字绚章题有联云:“沉塘白昼辉明月,倒影苍岩挂碧天。”光绪中贡生字廷章也题联云:“泄先天未发之精华,龟篆龙文,尚留钩镂碑七十余字;立后世不朽之功德,鸾漂凤泊,希只嘉则殿八万藏书。”此寺于一九四一年重修。) o3 G; v$ y; Z( K4 r2 e6 m9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