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大理白族的风俗习惯

5
回复
160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5 2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理白族人的日常生活
1 F  t, }& `0 @; s( ^; ?& n9 h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7 n* ]* x* r6 t7 L: F* M
2 B; q- c  W9 b( I: C& r. p4 n

* `0 J( f, \" s! A: W% k         
' ]# j) v$ a3 s
5 X# S" z: `# F, F6 x! Y+ h: {
, Y, z" f% d5 o' z6 G4 V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0 i" b6 e( L8 w- \

* m; D1 l; d# j4 K# H6 z2 t* g
/ F5 K9 ]7 y, Z* Y婚丧与生育
4 Q3 N9 t1 M* A/ u8 z  m' a
- R1 E3 s$ ?0 b# m2 H) }8 }9 V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0 M& S5 c; V( \& H0 r0 m8 V' o1 D$ C
' y' S& g! g" U3 @' I. B: x/ A+ Q- Q
食俗
- S+ D" P  q' y0 @+ Y
+ f* u0 V9 X$ Z% P7 H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 P; M$ |: k4 U% G! v% R
5 M7 f3 F& h8 U. B! {* M- K

) B( |3 D! U0 J% [; t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 V5 ^: A( l, @; e* [6 }) C) q
# c( E) d+ ?% l0 ?& t
; H6 {5 X+ r9 s/ R7 f' e白族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豉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飦、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大理饵丝、喜洲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除火腿、腊肉等外,还善于腌制弓鱼、猪肝、螺蛳酱等!4 t4 G; O% i5 ?! ?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中国农历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中国农历九月初九)吃肥羊;冬至节(中国传统节气)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8 W6 Y! ~5 E9 D7 `% ?7 j! n3 w5 O- [% [$ C1 w  {5 L

1 t- }; v0 b6 Q" d/ i0 g  P# S% V) v4 K% \7 X( s+ ^
8 `7 N) [: @8 r9 v6 N

5 w& L" K  P- z) U% ~1 R; A白族婚宴习惯用“喜洲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6 e2 R' W, T  `% i- m9 C9 A
0 N( N: c! }2 S; I" y, ?& |( r+ X& O3 N

% x$ K, R: X0 \, J: O/ o4 ]8 n! l3 I& L) A% y2 S9 ^) b  F( i% W) W3 k

& F2 {0 \0 i0 P/ f0 z2 s# L5 X+ w- o2 v( ^6 a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用糯米酿制的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 n7 T4 r% u6 u# [' ~; }8 g) e$ ^9 w# a# c( t1 N
$ w3 K; c+ |; p
0 H1 Z) ^8 f  L2 l) M

$ z; g7 \& g1 b, q4 i/ H/ T  }! d3 W7 q9 d4 e6 f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饮茶,一般用本地特产的小砂罐烤过后才饮。小砂罐只有墨水瓶大小,待茶烤到一定“火候”,便用溪水或泉水煨茶。烤茶每天须饮三次,每次三道。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加上红糖、米花、乳扇,别具一番风味,第三道是回味茶,入口苦涩而后回味甘甜。白族人常以三道茶待客,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味清香扑鼻,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 F/ c, Y: p/ B3 @, A

" g. T  H! h) m9 l 7 l1 o3 C8 y" A" J  q% g& u* [

/ U3 N: P4 l: `" T1 v5 S+ E ! h4 H  b& w* C. K* i- ~
3 i+ @3 a. I" w7 |5 u- }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餐时长辈上坐,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加茶,侍候长辈。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a' z+ B- ]* n+ W' f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洱海东部白族男子则外套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领褂,腰系绣花兜肚,下穿蓝色或黑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 p' j/ U" b& V/ M' S: a

$ a$ T5 B+ P( I3 q# R7 A0 \* G

9 ^# E8 u) d5 v6 H: P4 Y' x9 J: }' U: J! L/ ]( e# b- U, ^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3 d  m  `1 M) h8 P

$ l) h9 I9 x& i0 c* K* O妇女头饰更是异彩纷呈:大理一带未婚女子梳独辫且盘在花头帕外面,再缠上花丝带等,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婚后发辫改为挽髻,盘在头顶,外包扎染或蜡染的蓝布帕,缠素色布条。凤羽、邓川、洱源的姑娘喜戴“凤凰帕”;有的地方则头包花毛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再缠一束红头绳;有的地方头饰为“一块瓦”;有的地方头上用多块头布相叠覆盖,最外面的一块布上绣白族人民喜欢的图案。再外缠多种颜色的头绳,格外美观。妇女们都喜戴玉或银手镯、坠耳环。城镇居民多穿汉族服装,青年人爱着时装。
4 z6 C3 d4 ]. s% W. }! E; z* y2 L0 `8 o7 f9 ?* a8 p
寿鞋:云南省洱源县的凤羽坝子里,白族姑娘、媳妇,从小就有学做寿鞋的习俗。不会做寿鞋的妇女,常被人们笑为无能。寿鞋,用大红色的绸缎或布料制成。鞋头拼有寿字图案,图案下用蓝色的丝线绣着一枝素雅的针叶松;鞋帮后跟是对称直角三角形图案;鞋底的三层底。穿寿鞋标志着人已进入高年,福禄双全。才人一般在六十花甲寿日开始穿第一双寿鞋。
' V2 i" n0 B9 r9 W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的传统节日
7 d8 F6 D% T7 ~# i, o* C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了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不准泼水及扫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那男人节,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 g, w/ ~* J! |: m
& i! f! K( k) @* Z$ m; j
6 ]9 U4 @( a6 j7 M) c3 h2 j6 a

' J1 B0 q7 h4 r         
) P: f+ M% l# Y4 S" A6 E; B
3 T& Y" z8 O+ g0 [
火把节抢升斗1 F& p& X+ S0 y
7 l+ I5 V. R2 _* S
) q4 L* h! N6 s& L$ G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2 u& `% I" C) Y. o# D/ }: c( M# X" ~

) c# a8 p1 Z9 _/ X. z
" y: r8 Z7 ]# x' o# L" V0 V兰坪县白族则于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原始的祭祀活动。祭祀仪式在村旁一棵大树下举行,以黄牛做牺牲,称“登天牛”,这棵大树称“天牛树”。“登天牛”和“天牛树”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禁止在树下大小便。
5 c% J4 l8 b8 p% t: l: M# ?/ U& Q9 _
* @) V) W% m, @- |1 h& U6 u' a
三月街1 g& p! v, I+ X: |7 I" U

/ G6 t, L( b4 {* k* l: L8 W
1 a  y( I& I2 P$ U. U0 G3 M三月街赛龙舟4 X- ^! G, i, \$ ]# q; A

; R. c) A% I7 Q" b; N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7 x2 E* c! @4 ]3 t6 Q) r9 ^- g! {$ }. f% c$ Q! |+ E
/ r, g8 R5 \) G! E0 Q# E$ U
唐代,南诏国都城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不仅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南诏国与东南亚储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门户。当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南诏白族先民对观音菩萨极为崇拜,“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这是最早的三月街。之后,三月街逐渐由宗教庙会演变为民间物资交流会。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的《云南通志》中记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清代,三月街达至空前的规模和盛况。
$ D7 i/ J+ \6 V  x        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把三月街定为“三月街民族节”。节日期间,中外客商云集,集贸市场活跃。由12个县市代表队参加的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赛等文体活动。  [. N# X1 f! S6 ^$ q0 f/ S/ R

, d& D. @2 s4 d7 s+ B* D2 `3 V3 g9 m" S
火把节
. j3 g0 b9 O! s) ], X8 h9 e4 {5 z* z3 }- p5 Y# K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r$ T' h& c; {1 Q
3 t' P& r* q. P0 M) `

' o  ?. T8 n9 V" k. z$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7 {; H1 I6 Y! n, }( @

4 v: c; y( K0 |( y& A6 j, w2 N0 y& O& V6 j3 F% Q* a% C; g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 \1 L/ K! E; B& I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7 I6 M- W. o/ X4 H6 P3 _2 l7 v7 g
4 |$ y: v) y( a8 e
# o6 J% y! h* y0 L8 e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烈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i% ], \! t6 D3 t0 d
8 `5 [) v2 S. n: Y7 K2 p
火把节
  s, S  ~+ e- P% h/ h
# A" u' i  Y3 D* l
8 ]% m3 {8 Z1 u9 o7 Q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6 U$ }, O; M1 p' e% m$ s7 o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1 R* f% f* }/ p2 e, M& t( v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绕三灵/ u0 G; \, M2 m0 v) \! U, Q
8 \7 n, m2 l' u# E4 q4 G

6 U( m: i& @& K) K8 D) N! t+ F0 x- x7 T; f5 `5 Z; A

- c" P+ ]5 |- o+ D8 x" X! w9 ~; ]; p  \. c: a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K& w8 Y* i% n/ S
+ J: ?* C$ s, Z" J8 h8 @0 Q

( m! }, @' ^4 q! P1 }3 R1 M8 c, I8 _9 i! J2 A' X, k7 k

+ T: V* K/ {( H5 ]4 j* j* k% b+ i/ \9 v
恋爱$ W4 o8 B: ?% m; v  h
; Z9 b& y) q3 ~- c. [. d
0 P) c& o2 m# \

1 O0 n( @$ y  F8 O3 c/ u( B5 [) V $ |$ ~' K$ h+ d: B
0 Y8 W2 S4 w6 Q0 n. T* ?0 D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白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谈情说爱。
0 M& m1 E9 P1 p: m; G
) a# G- }* d; O# C . U7 c9 k+ x7 M( e" d; n
; A- v# O" r6 ?8 [9 N
7 p! s, G& m+ _1 u1 f* P
4 ]1 W0 j# J% \) \
在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欢参加石宝山歌会。每逢农历七月,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为期7-9天的石宝山歌会。只见山上山下、树林崖边、庙宇里外,以处是参加歌会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擞,人人背龙头三弦。只听三弦声声,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昼夜不绝,场面十分壮观。姑娘和小伙子可以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可以用歌唱向对方试探,也可以用歌唱询问对方个人和家庭的情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这样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男女对歌,有时可达数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通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9 J2 R" p- L2 N9 V5 m8 S; W7 b
3 R8 n6 I9 m* T

" y7 Q) |; \# l" x2 P; k. v* u% D4 w. s" Y1 U% k2 \" v3 ~

3 M8 B- X% {0 H, v8 D: J9 [# f! c
3 z) e! e' G4 W3 L, o朝鸡节,每年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 U8 c: r4 b2 s0 O1 W) S$ D  K9 ?6 m. o( N1 C1 [( D: M( `2 o
耍海会,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 b* V9 J) M; w; W7 e$ [& H! ^* o* d3 U& y& f3 P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9 r5 t. C+ [4 o+ E! x3 O+ h+ @
/ z; S* {  [3 m! M) R0 q火把节,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0 p; N  y6 m- J" o
  P9 T! Z# [4 e6 S7 E. |7 H葛根会,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