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乡村旅游上演“成长的烦恼”

2
回复
159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6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p9 B$ [9 H4 N0 W
大理乡村旅游上演“成长的烦恼”% w# b( J; O, `" O
旖旎的自然风光,别样的民族风情,淳朴的民风民俗,这是云南省乡村旅游的美丽一面。美丽的背后也有不和谐音符。基础设施条件薄弱,限制接待能力;服务水平欠缺,影响消费体验;经营模式……4 q, ?5 K# h' W- b1 L
0 I$ R; d/ o2 k6 L% p3 j6 A
(原标题:云南大理一村庄每年迎70万游客,有客栈污水直接流入洱海)# H9 o4 {4 z- U' i2 I' l

/ _  a0 ?. S, @! P- F4 u9 x旖旎的自然风光,别样的民族风情,淳朴的民风民俗,这是云南省乡村旅游的美丽一面。2 a( g- J# b( G0 U- o* p$ {0 x

: r% ~- {( h; C/ o9 W美丽的背后也有不和谐音符。基础设施条件薄弱,限制接待能力;服务水平欠缺,影响消费体验;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恶性竞争……
8 R: Q: \( q6 m5 H7 F; R, \0 B8 Z$ O* R6 [
作为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云南省的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但量上的突破遭遇质的瓶颈,提档升级势在必行。近日,记者走访了丽江拉市海、大理才村、腾冲银杏村等村落,力图探寻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之路。8 C/ K5 S$ }* [& P7 W3 k2 Z
( @" B$ E& T6 }4 w
7000人的村庄每年涌入70万人
  Z/ Y2 w0 I5 I) w) T1 X: \5 c6 c, M6 |/ `5 w/ q
红火背后有成长的烦恼
) |. r6 }8 q6 w
' a% q( K' `5 |2 ?8 b数据显示,2015年云南省接待乡村旅游者1亿多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近千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三成。但是,乡村旅游红红火火的同时,也遭遇“成长的烦恼”。
! e9 [( P" p  I  Y* Z3 y
8 J, s( W  c/ x: d$ E硬件条件差,限制接待能力。紧靠洱海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才村风光秀美,是不少旅游爱好者心驰神往之地。如今这座远离繁华都市的村庄却有些喧闹。
, y7 R$ `( J; U( w# m1 U7 O0 d* [6 W0 b3 N+ b9 O# b9 @1 S( C
凭借离大理古城不过10公里的区位优势,这个7000人的村庄每年涌入70万游客,客栈数量更是从40多家猛增到170家,小小的才村难堪重负。交通拥堵严重,高峰期堵车路段达几公里长;旅店接待能力差,村民和租房客之间的纠纷不断。+ T) F5 B& d8 O, y/ Z/ d
0 P# t; k; u; R# o
景区管理滞后,影响消费体验。最近几天,丽江市拉市海景区管委会主任和顺英处理了一件棘手的纠纷:一位骑马游玩的外国游客投诉景点没逛全,要求退钱;牵马的农民矢口否认。双方各执一词,又都拿不出有力证据。几番协调,和顺英说服马场退掉部分费用。此举被当地人指责“胳膊肘往外拐”,这让在基层工作多年、性格泼辣的和顺英一肚子委屈。
) Y; @* ^6 @& n+ D! P8 ]
, y: {+ c5 w. L“当地的旅游纠纷主要是因为缺乏管理导致的。”新上任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党委书记和建强说,2007年,因丽江建设调蓄水工程,淹没了不少土地,拉市镇农民人均耕地从5分降到了3分,农民自发搞起了牵马划船旅游项目。生意最好的2013年,拉市海周围有69个马场,规模从几十匹到二三百匹不等,既有个体,也有公司、合作社。旅游项目一直处于自然生长阶段,无序竞争在所难免。“经常是农民心里有气,游客也不痛快,双方都有火,一点就着。”和建强说。( ~  W" x1 v; L, n+ d2 C% [- h

: c2 [! A) J4 E2 W* G乡村旅游是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产业。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游客对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追求和当地软硬件落后的矛盾,云南省下一步应着力解决产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补上硬件的“短板”,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软环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D5 K4 M; ^! w' ?! g! A: ]( Y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村子收门票,村民腰包没有鼓
0 `8 p$ r# }9 U: X
" ]: B/ l/ S" H探索企业加农户模式实现共赢
  M# C" g2 f0 v6 \4 E
% B( I1 C" ]* B' d' {不少村子确实富了,但是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大量涌入的游客给公共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完全依靠上级投入不现实。有一些地方打起了门票的主意。
' z2 F4 O+ M4 _$ K7 s, \8 o
4 x# a6 e/ n0 G腾冲市固东镇江东银杏村位于高黎贡山脚下,全村3000多棵古银杏树,让这个小村庄显得古朴深邃。每年深秋,黄叶纷飞,景色迷人。
& b" x) f! u$ a0 ?% `) Z
' C+ y! p5 D# _, n+ T" t银杏村成立了由开发公司、集镇开发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三方入股的公司,利益分成,由公司负责银杏村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并于去年10月开始收费。: a! S" V7 E& ^7 n! r
& p8 ?! \8 B( S3 w- D/ a
令人没想到的是,门票对当地旅游带来不小伤害。村民说,“基本收的是旅行团大巴车上游客的钱,开放的村庄、复杂的亲朋关系,很难挡住散客。收门票的效益并不明显。”村里开办农家乐的人家认为收门票导致游客减少,影响了生意。游客认为原本自由进出的村落,支起栏杆收门票大煞风景,破坏了心目中乡村的淳朴自然形象。村集体和没从旅游中获益的村民则认为,没有收入,哪里来钱搞村庄公共事务?利用大家的资源自个发财公平何在?
5 R4 b( J) O% v, y7 u+ U' p1 i4 B( {- ?
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云南各地积极探索。3 A8 u' S9 i; N4 F, Q+ s0 g" m
# v: ]# Z. ^; t+ Z7 ?* h7 A
才村发展企业加农户的运作模式。才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国介绍,过去20多年,才村基本没有发展规划,170多家客栈分散经营,各唱各的调。“规范化是必须做的”,他说:“比如龙凤村民小组,准备采用企业加农户的形式,只规划10家餐馆和30家客栈,村民租房收益拿出两成交给集体,实现企业、村民和村集体共赢。”  p7 X! t- ~. P1 `* K6 d2 a
0 b7 e9 i9 o) G. ?0 r4 u+ S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乡村在发展旅游业时,通过规范的公司化运作,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村集体在公司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里的土地等集体资产不断增值,也让村民分享到产业发展红利。3 G/ n9 b1 }! K1 G
/ y! S- h; X4 ^7 }3 x' r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在拉市海,湿地景观涉及若干村委会,以前各有各的小算盘,遇到好处没人让,碰到难题没人上。面对一盘散沙,镇政府的作用凸显。和顺英介绍,管委会和镇里加强了对马场的规范管理,如给游客买保险、向社会公布规范的马场清单、对从业人员开展服务培训等。今后还准备对马场实行积分制管理,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9 k4 y. e( `  c- Y' j; R7 O6 U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别客栈污水直接流进洱海
  [8 ]7 l; D$ i; J) k1 f+ m" u* N! r. n/ S% t9 ^7 }2 I
村里的事还得靠村民自治
4 |% C/ d5 W3 i7 M/ e; G' v! [7 m0 I$ f1 z8 I
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幸福感却没有随之增加。
3 F9 N$ b/ o0 q( e* A) H" H( B1 y0 p+ L: p5 K& R- X
村庄的环境“脏乱差”。在才村,个别客栈餐馆偷排污水,直接流进了洱海里。有人调侃,小小才村,就使“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的任务遇到阻力。
! C2 |: Q, y8 `/ K2 F5 s6 \
2 ^# h2 R' V, q5 B0 I8 R$ r更严重的是,村里事务没人管。一度才村集体账上只有43元钱,村干部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原本在外面搞建筑当老板的张庆国,被动员回村里做“当家人”。
4 ~* r  @" E; E" y7 s7 j4 ]9 e4 w/ `) Z" f
张庆国的第一招是动员党员干部搞大扫除,每个月一次,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再加几次。如何建立村庄环境治理的常态化机制,村里两个月开了30次会,60多个村民代表通过“一事一议”商量,决定收取卫生费。“村里的事靠政府投入不行,还得靠村民自治,靠村规民约 ,外地人来开客栈,也得按照村里的规矩办,因为房东是村民。”张庆国说。
* ^3 K  N- H! z) B2 b- a- @+ q! K+ ~: c) ~4 ^
客栈根据区位分成3个档次,一线海景房每个床位每月收20元,二线房每月每床收10元,三线房一个床位一年收600元。对村民,每人每年收36元。这几年,村里既坚持做好保洁和设施维护,也坚持公示收费支出。今年上半年,村民都自觉交了卫生费。% r2 O) L- C' ^

8 K5 d$ X8 H% S* b: Y# ]: w如今,通过村民自治,才村还自发组建了“巡逻队”,管理内容覆盖村庄秩序、环境卫生和村民在建项目规范。大理市洱海管理局的张社能说:“村民自治可以增强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也能增强被管理者的认同感,有助于让旅游发展和基层治理、生态保护得以协调统一。”: t) W' q, @+ f# ?- e, c8 J

0 P1 `. Y6 G# n" Z$ T" Y% K. Z未来3年,云南乡村旅游将创建200个旅游名村、2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和150个旅游传统古村落,支持建设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不少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村已经认识到,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软环境瓶颈”,村民自治无疑要规范、强化起来,这样才能让更多远方的客人留下来。3 @, P5 u. ]0 s2 t0 y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