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p; r% x. R" O4 l* X
/ b$ L$ [/ F! e2 p' w5 K; F$ K& j# @5 ]% L- k( M1 [9 n
0 O" ?1 V+ c2 f ]$ K! z1 n 12月12日,段银开在制作扎染图样版式。段银开,云南省扎染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生于白族扎染世家的段银开从小跟随父母从事扎染制作,十岁时便学会了扎花,17岁开始专门从事扎染制作,熟练掌握扎染工艺全流程。段银开在继承了传统白族扎染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新创了多种扎染花色,并丰富了扎染产品的种类,新增的扎染衣裙、围巾、头巾等产品深受欢迎。多年来,段银开还致力于扎染工艺的传承,教出一大批徒弟,努力将扎染工艺发扬光大。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理白族扎染选用纯棉布、麻纱等为原料,制作时,先在白布上按照印好的图样采用不同的扎染针法进行扎花,然后将缝扎好的布放入自制的染料中反复浸染,浸染到一定程度后,取出晾干,拆线漂洗,便呈现出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由于在浸染过程中,花纹的边界受到染料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别有一番韵味。传统大理白族扎染主要以白、蓝两色为主,近年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扎染作品因其古朴雅致的特点而畅销国内外。
& B9 B9 K7 `3 [8 X# i: D9 e 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 j) K3 [* S; u* a0 J, L, y/ y8 H6 k+ T6 D+ w
5 L, C9 k8 D9 F) [( N# t) W- V& ?7 j, ?* X9 N; P# n
12月12日,段银开在白布上印画花样。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8 J7 c- [) F6 R. W5 E z0 |
, e+ b2 w( U0 P$ G! g# M, F
( V0 N$ t- y; T8 g5 t5 ^/ n; [/ E2 u5 c4 i: A
12月12日,段银开按照白布上印好的花样进行扎花。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 F! K5 C% u! }' w% P/ M7 m9 H/ M2 Q L9 \6 E
2 g, U( w3 t" m: m2 D1 T1 T6 ?- K1 I; `
12月12日,段银开将缝扎好的布料放入染缸内浸染。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 ]9 j+ l0 _" ^,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8 @: K7 L0 t' q' z" k2 |(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0 ?2 g ^+ P& q# ~& b3 D
7 E' m8 P1 [( z5 W+ m! c) r1 l9 O, o3 g8 `8 m
0 Q! S1 n/ t4 K ~
- b& z T) S4 f% x5 p) `8 t+ k6 b- ^8 [ 12月12日,段银开在对染好的布料进行拆线。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w" h- L& c4 [, Q% \! T1 {
# O w! O4 i; e% G! r0 b
! l4 P' X1 b, V9 R5 b
' \! A3 V0 x" l# v$ j 12月12日,段银开在织布。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2 l5 a& L, \8 N/ }; q
( q a2 ^3 Q0 `$ z% c7 z2 x2 n* F0 ]3 K- s& M
I7 N; z( p4 G) z
12月12日,段银开在晾晒扎染布。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g1 e, m6 Z. j8 R
! |1 e4 K) e2 L! q/ y
, U) Q e% w, i# q
2 H7 `1 _3 y+ k1 G 这是12月12日拍摄的扎染布成品和织布梭子。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 f$ b6 C2 ^$ r) D- O/ ^% b
4 g" K: h$ V) R9 w2 M& [% x6 M9 t
, C! y! z* I" b7 f# u8 d3 \8 d! V9 W
12月12日,段银开走过扎染坊内的走廊。新华社记者 秦朗 摄6 @* c) }9 M( ~. E2 \- N. f6 _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k, p* ^0 c4 E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