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 {% ~% T. y X关于赴云南省大理市学习考察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报告$ d# y) R3 C. o2 t' D
, m% q/ I: e9 I/ |+ j1 H( q
5 b, I6 O/ {4 D. R, e Y# V) B. C5 }: z- W0 j, t& e4 M
2017年4月25-27日,县政协副主席孙仲华、李定国率领县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资源环境委员会一行赴云南省大理市学习考察,重点学习考察农村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旅游开发等方面情况。通过实地学习考察,受益匪浅,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2 l5 g7 p' j/ ]8 v2 v( `3 G T: b
, b `/ \" B$ i7 u6 ~ " r" c |9 D% z6 u) s, |
4 F0 T# D3 l6 T- _8 m4 a4 H
印象篇1 ` I; {, T7 u/ n( V. T! ?
& n; x4 C5 t8 C0 B/ S7 p
印象之一:资源得天独厚# o) \- b2 D1 h& b
8 ^. g$ a5 o3 g7 g4 S) R; C7 b% R9 `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洱海面积250平方公里,全市辖1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11个村(居)委会,501个自然村,总人口65万。大理市是云南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历史上南诏、大理国的都邑,曾一度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市是首批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城市等多顶桂冠于一身,素有文献名邦、“高原明珠”和“东方瑞士”之美誉。大理市苍山与洱海珠联璧合,大理古城、三塔寺、蝴蝶泉等文物古迹享誉中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秀丽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风、花、雪、月的自然景观久负盛名,蜚声海内外。
" ]% t$ R& r+ b: ~. r4 ^8 A) g0 @! a8 ?& w% V, H# t% b4 V
印象之二:发展思路明确
7 p5 O9 z& ~6 Z1 \) x$ ~$ P
3 h1 [; }; C( s8 h# y3 C! D近年来,大理市依托苍山洱海,发展全市乡村旅游,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全面、完整的保护与开发,致力把海西片区打造成为农耕文化的承载区、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区、康体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打造享誉中外的苍洱风景、田园风光。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教兴市、创新活市、和谐稳市”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以“两保护、两开发”(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凤仪、开发海东)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财政增收、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7.73万人次、同比增加46.73%,旅游社会总收入246.71亿元、同比增加51.33%,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6 b( C, \) ^. q% S, l* P
) ]4 b3 R5 @; j4 I& H1 M印象之三:发展特色显著* e a; P7 Q9 g( E
: Q( b* C( I/ J, q- A2 b! d大理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点多面广,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805个,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休闲农业企业开始出现。环洱海景观带特色客栈群体异军突起,环湖区域共有客栈1415家,形成了以下关、大理、喜洲、银桥镇为主要区域,各景点周边均有分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独具规模的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旅游产品。例如,有以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著称的喜洲镇、以古村落文化为亮点的挖色大成村、以“喜林苑”“聆海沐月”“桃源人家”“颖翼轩”为示范的特色客栈、以“野猪林”太邑农家温泉为代表的农家乐,以及以银桥镇蓝莓采摘、薰衣草园区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互动游、田园观光游、生活体验游、农事采摘游等,形成了民俗文化景观型、近郊休闲娱乐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生态农业体验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012年度,大理市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2013年成功申报金梭岛鱼鹰技能文化展演基地为全国“最美田园”。4 q- N" t, G, m& r7 W. z
% l; \/ c# O5 X G
) |# M3 h& I M# j
) w, M- T! S7 A* y/ W经验篇
. L) R+ t- G( a% a8 n
, S, r( k1 W- f4 ?' E. _+ C经验之一:坚持政府主导" R* d+ Y x" A. ~, y7 F3 A" i4 w6 h
# L! ?5 ^; a0 J5 z2 c @大理市在发展实践中认识到,乡村旅游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在乡村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置、市场主体培育、开展市场监管、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必需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大理市政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及时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明确提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大理旅游“二次创业”,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着力培育“新农村旅游示范户”,不断推进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要求,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q& U" Q2 B5 ?- t/ w! o. N6 @8 t! }0 v1 ?, P: a* Z2 t' D e
经验之二:坚持示范带动7 P, [( ], r5 Y: u$ H; s# y
* R% x( v1 c$ n/ p5 g
大理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以旅游经济强县为目标,以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与管理、国家级特色名镇名村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评定等工作为抓手,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树立典型,坚持示范带动作用。大理三塔、大理古城、喜洲古镇、蝴蝶泉、苍山地质公园等被列为国家、省、州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各旅游营销公司相互合作形成互补,使休闲农业成为重要景区的配套景点。依托著名景区效应和带动作用,突出本土文化,突出本地区农村及农业特色,以优美田园生态风光,做出张家花园、野猪林、兰国花园、苍山茶花园、休闲农业庄园等精品旅游景点。6 L+ a$ g) \0 R
, \( P$ o8 H2 M9 R
经验之三:坚持项目战略9 D0 g' E9 }0 Q# j ^6 @& G1 Q
7 O! f& R! s* K! Q
大理市从编制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规划入手,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加强政府财政引导力度,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香港力宝集团、辽宁丹东天赐花卉有限公司、昆明好宝有机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福安园林公司等发展乡村旅游,创建了全国西南部最大的蓝莓种苗繁育基地,发展了优质有机水稻基地,引进了千亩苗木基地和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14年在南博会暨昆交会上签订拟投资80亿元人民币的《大理市挖色文旅度假集镇项目》和由云南城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拟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的《大理东岸山崖酒店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的注入,为全面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 t4 d( k3 R5 \" Q! n$ P/ b) `, e" }3 ^4 w1 H
经验之四:坚持产业融合
: c, b4 e+ {4 [4 b% F3 S# @( |
K. V! \! O! Q) X大理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与加工业发展,有效促进大理市产业结构升级。大理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滇西中心城市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展示现代农村和农业风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资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化,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生态、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开展了以渔文化和农事活动为平台举办的“开海节”和“开秧门”等活动,打造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乡村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业和农业双赢。( m5 M7 w8 n5 p' A
3 E9 e" ]7 ^" Y7 ~, F; V7 k. C5 t
经验之五:重视环境保护
- T) \4 N& I \6 l/ y
z6 D1 n* j! e大理市一直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围绕“洱海清、大理兴”全力推进环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实施了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四大工程”,减少“三废"排放对洱海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一度达到Ⅱ类。大理优质的森林植被、优良的洱海水质、优美的田园风光,为大理乡村旅游向生态旅游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4 N B& V, x5 B# X P
. S K6 N* M; H
经验之六:重视民俗保护
u5 y+ g) r& m
4 }0 b6 Y1 C/ A2 S旅游的灵魂在于文化,富有鲜明个性和魅力的乡村旅游才是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大理市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旅游的文化属性,深入挖掘和整合大理乡村本土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文化的排他性,开发性保护其“原真性”,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凸显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努力推进并形成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互融共进的良好关系,增强大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乡村历史文化魅力,树立大理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 L* u; u* L4 k: x: a4 x1 i( i
! P9 w: n6 Y' V
2 T: i A8 W& n4 Q v& Y. E* i
- s2 u" _* S8 A& N1 f
启示篇
5 ?; c' q/ k3 X6 Z2 ^* P. Y! s) q; o' r. G2 u, |
启示之一: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农业特色
* V( a( P: X* H1 ~, i
2 b" a9 C: C3 ?, r7 Y: b! o4 {6 O大理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合理规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大理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做到认真调查和分析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大理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突出特色,全力打造特色民族旅游村,重视乡村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进一步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白族为主兼具其他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相互交融的人文文化、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通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文化挖掘及乡土文化开发,打造出最具特色的周城古村、桃源田园、海岛风景、双廊风情、罗荃半岛寺本土特色旅游景区。
. Z! Q. f. F% K8 j' M-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