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倾心,沉静在巍山利克村的春光里

0
回复
932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 1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0 q% v* }. c
  大理的巍山古镇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为砖城,如今风貌依然。
# c7 e( f) f( f* e) l  在巍山古镇不远处,有座利克村,是藏在深闺的一位少妇,纯粹透着质朴,古典中透出温婉,深藏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中,少为人知,也少为人识。如果不是热情质朴的地道的巍山土著摄影大师、巍山文化赤子范健华老师带队,我们还真的不知这座安静、幽深,一见如故的古村落。0 R$ W. N) F) n9 t( M& ]
  就这样,我们一行四人,在阳春三月里,走近了这片神秘寂静之地——
+ H) e- x$ K$ Z: z2 s- B( ~% ^" _& l: r

% }$ a) s' K+ o& K7 w; d! a& A1 j5 i3 S4 d$ F
  摄影/朱文鑫
1 \, \6 M( x8 i5 l  一走近这座古村落,村口立着一座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颁发的传统古建筑保护的石碑。利克村古民居建筑群背靠青山,前面临箐,布局井然有序,依山势递升,分上、中、下三排,共36院,上、中排约13院,下排约10院,东南西北各建有一个栅门,所有民居都保存,既为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颇有营寨之感,体现出当时规划建设村落时,明显受到规划人的军事思想的影响。各个院落布局或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细致精巧,工艺精湛,且多有主人书画于照壁及门窗,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原数户大门门额上曾悬有古匾,现仅存一块清道光二十七年的“盛世耆英”匾。
' i4 S9 v: y9 \/ O) j" \( o1 _' y/ Z0 V9 ]

7 P& {% D3 a$ h. e
! p8 p5 ~$ A' t  摄影/朱文鑫$ q. Q- W8 o' }$ \+ p
  穿过这片梨花树林,就进入了村子。与民居群相对的小山包上,建有郑氏宗祠和土主庙,郑氏宗祠保存了清代所制的祖宗牌位三个,土主庙现存明代观音老祖和土主石像各一尊。+ H7 g4 O, D0 X# j& U( y
3 f# t( k0 v5 V" D
6 a2 s5 C9 A. o* ?# J
. F2 t* m$ d$ D2 \. T" s3 _" d$ U
  摄影/朱文鑫3 V' w# H0 J# H$ o; B. Q
  对于巍山有着深厚感情的范老师,带着我们一户一户的看。从布局到结构,从木雕到院子的年代,他了如指掌。这个村子虽然外界很少知道,但范老师已经来过30多次,一石一瓦,都被他记录着。
6 p* m! T& n' |: P7 F, g- a8 A3 S8 v% m1 w

0 o# C4 B; Y6 B6 X$ a0 C
* f, k7 j5 a% c7 t0 G  摄影/朱文鑫: t% e) [& n! t5 j; Q" ]# w
  整个古民居群整体风貌保存完好,格局完整,建筑工艺精湛,2009年5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中作为重大发现登记在册。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J4 v% q4 u/ X4 i5 s  ^8 v1 o# ?0 L& U. q
& l" o9 q) {; `( t1 X8 Y# z2 T- J
" O- w/ ^. F3 S; H0 z6 e
  摄影/朱文鑫# y: i7 c4 k! G* v; P! J7 H
; E- B$ T8 x7 F" `) @" z; z, j

' \8 ^# Z# t+ m* k
, k8 s' z" U" T& [* E% o0 W  摄影/朱文鑫. N. N/ p9 A' ?# l4 }8 O5 Z
  这里的每一寸光,美的岑寂,春风渐渐吹起,我们穿越在建筑群的时空里,静静的一户一户走,我不知一次的问范老师,这宅子租不租?暖阳斜光影,在民国36年的那一刻沉吟,我久久不愿归去。
9 [4 y1 J$ e: k* T3 ?# `
4 {# q# g$ `9 A2 w. g* s' o

; E; J7 B0 X) O7 G, N# u6 @; k
0 {3 N7 L' |* z5 e! j  摄影/朱文鑫/ ~: G- Z; j: h
  美丽的姜老师亦被这里的古朴和厚重的文化震撼了。她穿越在光影里,一次次回眸,细细回味着古建筑的细节。) A* \+ b3 R5 L+ ]

5 |5 r' W. f) c9 l( @0 t' B( v# ?
1 v4 n8 P9 ~( R9 B1 P8 j
: d$ X# X) B' c* ]" f7 t( W
  摄影/朱文鑫, \( o# @* w$ P
  当我们走近这座梅园,是的,我称呼她是一座梅园。在村口,我摘下一枚枚青梅,咀嚼她的特有的滋味,再举头望与梅树相拥的那株梨花时,我们感叹人间的美好与时光的美丽。走近这座老宅,同样在园子里有一株百年老梅树,依旧青梅累累。这青梅在,竹马呢?
% u% @( b9 L; x9 |) u- I/ ~- d5 L7 [: ^4 c: A4 X
5 @& u: H' I9 Q& ~, q$ K

# z5 |! n, d2 z) ?- ^  摄影/朱文鑫
( o) m) y1 k$ J+ D. M  这真是藏在巍山深处的一块古村落的处女地。三面竹林掩映着古村,一面湖水静静的滋养着这里的村民日夜安静生息。
! F' h: O9 y7 _3 [; h6 X" j+ q. e
! l$ H/ S0 V; ~9 Z; i+ P

1 c+ ^- w+ n; V! T( V' j- o$ Z+ u) ^" x8 S
  摄影/朱文鑫
5 W* L( J# o! H8 c6 i. Q3 e/ o9 m( X$ N

; A/ O% ^& n, J) A3 O5 C- b4 p4 l  z
  摄影/朱文鑫
8 a/ T5 B9 c" }5 T5 d0 o( I# S  这里的民居十分讲究,对联、字画,木雕.....依旧清晰可见。这座古宅高墙里,一株桃花烁烁的开放,越过高墙抬头闹春,古往今来,有过多少风流雅士,热爱着,吟诵着。但真正可以入眼作为知己的,却少之又少。范老师我们一见如故,每天谈饮食、谈摄影、谈风俗,谈古建。这座幽深的古建筑村落里,你看不到匆忙行走的过客,你也听不到摩托车和汽车声,家家户户种花种草,安静地过着简单安静的生活。忽然,想起谢眺曾经唱出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佳句来,真想在这里置办一处宅子,喝茶,晒着太阳。7 d, r, M5 L3 z* q
, X! d+ W5 y. X6 l) D4 f* a* J

4 O1 x; K1 h- R9 r2 ?. ~' f+ M" t% x" R: |* @! O# p
  摄影/朱文鑫8 Q/ w6 j  n1 y& t+ E$ B  X

" U# }6 u1 s2 A- k, r1 N

3 Z5 S9 C# f, `1 v" P
7 S# `* i, k5 P6 c+ {  摄影/朱文鑫+ ^3 u9 J5 ?$ i) h$ W1 X' r; H/ h
  青青草长静,黄黄刻漏长。独坐谁是伴,紫薇与谁郎。4 S3 R: _' }, b* l  M, L+ C- m
, J- ]7 V& v3 V9 g; i1 f0 i% }. u" P

( R0 A( j2 e* b) W0 ~6 `/ o% m; K. e& g; X# O' C# Z+ _5 _
  摄影/朱文鑫* v) N: L2 m# E" c* P: T
  我,与时间过得慢而又慢,把自己印在了青砖绿草间。
# c2 f' F! ^  S5 F! j+ f% D% A' Q% J" \6 {
! R) F3 [# D: _0 `* ^7 y9 i
: t. e$ H' X* R: ]8 f" I
  摄影/朱文鑫
6 `3 N9 ]0 [' v5 m$ }# r! \  那位74岁的老人,拉着我们去他家里。房前屋后,三面竹林。人到一定的时期就特别喜好安静,他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若问他通达的道理,他说,请听我屋子前渔歌的声音。. m2 P' f* m6 V

" X9 g+ e5 Q4 H/ F( k

1 Y& R/ Z+ m" Z" a8 |8 J, K+ t) O3 H" n, z0 v
  摄影/朱文鑫$ u$ D& d1 B: G' P' d! n" K
  天涯静处,只为定格日月光。姜老师一定是喜欢上了这座园子。- r, a" K+ g0 F0 @6 F, W$ k

& c6 K. {1 k. w

) }' ]% L! w7 ~. }; d9 H6 R! v' ]
1 b7 I( v/ C9 m; J$ C( y9 b  摄影/朱文鑫
% h. K# _/ O- d2 z2 s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样的影壁,这样的青梅绿意,随处可见。
" h' }) X2 n6 E( {% E& ?0 F! q* D, X0 Q) y  a# W* X6 E

  @6 b1 e; f  h! I
' V1 O# d! k& Q- |/ n& \0 }: a  摄影/朱文鑫
" q3 w* y7 P$ l, _  老墙,老狗,光阴,花开,就足矣了。
* H3 _0 `% i; T1 L$ C, y' L
- T, r! x0 m( D0 Y

( G' [4 M8 l6 }) \  V, @
, s# ]8 z  e% X  摄影/朱文鑫
' q: z$ U0 L# m  午时,我坐在村头睡着了。春梦醒来,我,隐约记得:我驾着小舟在这古村落的那个湖面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平静如镜。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梨花飞舞,鸟鸣声声,巍山利客村里比往常更清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