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o2 @1 _5 B3 k, i' \
五、风景名胜
+ p0 X @5 p3 L% u9 h1 O0 ^% Y! h. j诺邓周围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除了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池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诺邓村,还有众多的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天然太极图”、“桥梁博物馆”、“虎头山道教建筑群”、“天子山及清水河风光”等众多景观。
% L! }" [& R* W1、天池。在诺邓镇西北22公里的高山上,被誉为滇西的“高山明珠”,属高原断层湖泊,湖面海拔2552米,四周森林植被完好,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云南松原始生态类型和原生的云南松物种。天池周围仅高等植物就有60多科200余种,其中有三尖杉、红豆杉、榧树、滇楠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另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9种。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天池景点的优势。此外,天池还是古代盐路驿道的必经地,天池西部署场以下澜沧江边有“飞龙桥”遗址,是滇西杜文秀起义时所建的要塞,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 Y& C4 |* N3 h. d
2、天然太极图。在诺邓镇北面1公里处,因沘江水在这里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奇观。在这天然太极图东面有诺邓河流入,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太极”上有阴、阳两个鱼形平坝,同道教图案相似无二,而在太极图东面山中有诺邓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南面山中有虎头山道教建筑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统一在古代道教文化思想上,旅游资源内涵丰富。
% `/ I: ]/ s* S$ `2 Z* E0 c, X" G2 p3、千年白族村景观。即诺邓古村景观,作为唐代南诏时期遗留的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邑。村中大量的明清两朝古建筑,因山就势的民居住宅和道路街巷,体现出山地白族民居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典雅的特点,村中古盐井及明代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文庙及“滇西第一木牌坊”棂星门等古庙宇建筑,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 h4 D) d+ B- a8 q; w8 C0 i
4、虎头山景观。在诺邓镇南面,这里危岩高耸,山势雄峻,石壁千寻,风情万种,在天工造化的奇景中,前人因山就势,修建了大量的寺观庙宇,还有众多的石观、石窟、石梯、石刻、石牌坊等艺术品,近年来又新增“龙池、虎泉”和“蟠龙栈道”及亭台建筑等景点,使虎头山人文景观更加婀娜迷人。: R/ v, _) ]2 y( w( C2 Y' ^8 _
5、沘江古桥景观。云龙县境内众多大江小河上,千百年来修建了无数跨江过河的桥梁,有藤桥、木桥、石桥、铁链桥、钢桥等各式各样的浮、梁、拱、吊古桥。特别是贯穿诺邓镇境的沘江河上以及其支流师里河等地,各种古桥的风格形式变化多端,堪称“古代桥梁博物馆”。
: Q, C, L5 I o m" o* Z9 t3 x诺邓村历史文物古迹一览表
' N- |3 n6 @0 N4 L* L! J( o0 Z& ~. `六、建筑遗产
7 f1 `$ _$ R8 u& h D" N+ K: f诺邓村现存元、明、清、民国以来的古建筑遗产十分丰富,有古代民居、古代庙宇、古代驿道及盐井、牌坊、街巷、商铺、
2 F4 x4 j9 F" O. w7 I古碑、古墓、石雕、木雕,全村很多村民家中还保留着众多的古代家具、什物等,具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 q% Z8 l( V0 i- M: _诺邓古建遗产除了玉皇阁、文庙、武庙、棂星门、龙王庙、题名坊、盐井、盐局、宗祠及其他的庙宇、村巷、驿道等公共建筑外,还有众多的民间建筑遗产,主要有:
8 [- q2 O% c- o0 g$ T$ a9 x3 r1、黄家宅子。提举司衙门外迁后被诺邓黄氏家族改造为私宅区,现存题名坊及明清时期所建的20余处院落,皆因山就势构建,且有古街铺、古市肆等,街向纵横交错,风格特异。) e/ A& j% f* Q; \8 d1 N5 t- Q
2、河东院落。诺邓河河东有明清建筑30余个院落。其中四3 H: W* _0 v- ` k( A
合五天井为全村最大的院落,穿插构建于街巷周边的其他各式大
( i, }- l- G4 A% J) Q小院落风格奇巧,各具特色。8 E0 w+ G' P/ y: l+ [1 O4 ~. ~
3、道长月台。明清以来道教在诺邓地区影响较大,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长的家宅旧址,其建筑特色是院内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在此可作法事或弹演洞经等。
, ~) B) m% m; b' a4、银匠旧居。明末以来,杨氏家族的银制工艺名声远播,银匠旧居在河头一带比较古旧,为明末所建。
. D2 I6 `# t6 d8 D& L0 P5、屋檐五滴。诺邓民居多为因山就势修建,其四合院异于平原地区。正房与厢(耳)房、面房高低错落不在一个平面,故形成了前后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层层递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现象,全村这类院落十分普遍。
# ]) B1 L$ q5 m+ g/ `6、多台院落。诺邓北山民居皆建于陡坡之上,便形成了一种“台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内有三、四层台面,逐级上堂,风格独特。( l% c \# z3 D3 R' Z
7、袖珍小院。诺邓村人烟密集而地面有限,很多民居的安排都很紧凑,精巧玲珑。北山一户人家的小四合院天井面积只有一平方米多一点,堪称袖珍小院。
$ x! ^3 k" J8 J. Z" p! x w8、贡爷家风。河东贡爷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遗留的屋梁焚烧痕迹,传说是无人在家时大楼失火但仅焚毁一梁即自灭,该贡生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样本,告诫后人须重视文化、遵守礼乐、行义好善。6 e4 F& o4 G$ z( K+ z
9、进士家雕。清乾隆间进士黄绍魁旧居有精致的木雕图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黄榜题名荣归故里”图及“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为珍品。$ n; \% ?" I5 c8 R; a, Z
10、窗棂百式。诺邓村古建筑中窗棂格式达数百种之多,尤以菱花式、书条式、万字式的变形居多。至今每幢民居中都可见到风格多样的古代精致木窗。4 y: R, i# G8 f8 d" U4 f' n
11、花雕大门。白族民居非常重视大门建筑的美观大方,诺邓村民各家大门头上的木雕图案十分精致,且形式各异,一家不同于一家,其形式内容一般都反映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 G& Z5 A+ F; G4 Y2 J( o( \2 {
0 O* {* S R# w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