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大理白族绕三灵 延续千年的美丽乡愁

0
回复
285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2 14: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 i5 j- i* l. t& d! Y5 m$ ~7 b
  [导读]5月29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一大早,来自大理市上关镇马厂村委会东湖村的花季少女赵海玉和李雅婷身着“花柳老人”的服装,“率领”着上关镇的“绕三灵”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喜洲镇庆洞村……
' I/ Y1 z# C$ F$ L" k% ~- C7 n: d( C' ]* E; f, I( \3 ?2 q" _
getimg.php?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dali_house%2Fpics%2Fhv1%2F27%2F60%2F155%2F10094202.jpg

5 y* Q5 W- P; H. e. \. @; H  b/ }0 a: G% x& R. R( W. W1 @( l( j
  赵淑珍(右一)、赵彩庭(右二)夫妇俩与孙女赵海玉(左一)、李雅婷(左二),祖孙同台扮“花柳老人”
3 {. Z5 v( x  q) M7 l  5月29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一大早,来自大理市上关镇马厂村委会东湖村的花季少女赵海玉和李雅婷身着“花柳老人”的服装,“率领”着上关镇的“绕三灵”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喜洲镇庆洞村。- s" P- W; A$ W" F8 ?+ W+ `
  当日,大理白族延续千年的盛大节日——绕三灵拉开帷幕。* h* ~3 e, Q( v# Y8 Y( K9 F
  苍洱之间的狂欢盛宴
2 Y+ F# k3 S& V6 @/ Y  绕三灵,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是大理白族为求雨祈福、祭祀本主而举行的盛大传统民俗活动,活动区域主要是以洱海区域为中心的白族村落。2006年,大理白族绕三灵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 I2 _* K1 p) C9 L5 a% D5 N( L: H
  上午8时,其他来自喜洲镇、下关镇、海东镇的“绕三灵”队伍先后到达庆洞村村口。214国道上,来来往往的马车、三轮摩托车、小型面包车、中巴车,从四面八方载来盛装的白族群众。欢快的唢呐声、三弦声,悠扬的白族民间小调,混合着欢快的白族语言,在苍洱之间掀腾起节日的喜庆。1 b" A; ?) \0 m1 F
  各路“绕三灵”队伍开始从村口沿着乡道向“神都”(喜洲庆洞本主庙)进发,一路上边唱边跳。17岁的赵海玉女扮男装,与16岁的表妹李雅婷手执一棵柳树,一路上用花柳调唱着周围的事物。她们的爷爷奶奶则是队伍中的另一对花柳老人,爷爷赵彩庭是白族绕三灵项目省级传承人,奶奶赵淑珍是县市级传承人。两位老人一位68岁,一位67岁,赵彩庭告诉记者:“我们从小就学会唱花柳曲,我和老伴扮花柳老人也已经好几十年。”' Q: j2 Z; q! y1 E+ m
  这时,“神都”周边已经聚集了众多白族群众,人们在这里筑灶设锅、念经祈福,一部分人则继续前行到苍山脚下对歌、唱调子。当 “绕三灵”队伍到达时,这里热闹的气氛越发沸腾起来。
3 W2 x% t3 s8 g9 w& @, O* x  为了集中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理白族绕三灵”的魅力,今年首次举办“绕三灵”展演活动。此次展演,由州文化体育局主办,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理市喜洲镇政府承办,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委会协办。来自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作邑村、河矣城村,海东镇向阳村委会江上自然村、镇文化站,下关镇文献村及上关镇的7支“绕三灵”代表队伍在这里进行展演。
- |( F- J; i* L3 ?  这7支队伍的服装、道具、乐器、表演形式都较好地保存了原有的传统。
1 N+ u3 y  m( h- R! X! p# x3 z9 w  这是一个世代相传的美丽乡愁
! Y; t6 h. v; `. I8 k$ b2 Q  5月30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经过了庆洞的狂欢,“绕三灵”的群众来到河矣城村。热情高涨的人们聚在洱河祠前的空地上,自发地对歌、打霸王鞭,节日喜庆的热浪继续炙热地延续。/ B1 Q8 a& k  i  z
  今年3月25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绕三灵”活动线路保护点之一,喜洲镇金河村委会河矣城自然村“仙都·洱河祠”被州文体局、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保护。
$ a0 ~4 _/ P: r. r4 g; ?# c  洱河祠,来自大理市银桥镇富美邑的李延秀和同行的姐妹们把带来的行李放到了厢房的楼上。她告诉记者:“今晚我们就住在这里了,等明天再回去。”她说,绕三灵是当地最重要的节日,几乎每个人从童年起就开始绕三灵。从孩童到现在年过六旬,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她们都要来绕三灵,既是为了过节,也是为了祈福。据介绍,有部分绕三灵的群众至今仍保持着夜晚留宿的传统习惯,在洱海边对歌狂欢。
* j/ a8 t& l- i3 q8 p1 p( C6 z  40多岁的段月化、李海英、段育秀这次参加了庆洞村绕三灵队表演,头上粉色的格子头巾是庆洞村白族服饰的象征,让她们看起来像三朵粉色的玫瑰。她们说,绕三灵是庆洞的盛大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的活,一起来绕三灵,到了晚上还要唱唱跳跳闹通宵。
3 l# `" t' A( O" k  河矣城村绕三灵队的花柳老人赵胜祝今年72岁,他骄傲地向记者炫耀帽子上的头巾,白色头巾上一针一线地绣着雅致的小花。这是妻子四十年前给他绣的,每年的绕三灵,他都戴着它出演花柳老人。赵胜祝告诉记者:“我在娘胎里就参加绕三灵了,所以虽然72岁,但实际上已经‘绕’了73年。我和妻子也是绕三灵认识的。”6 R& I8 A8 z& F) h
  绕三灵,对大理白族群众而言,不仅是一个延续千年的民族风俗,而且还是一个世代相传的美丽乡愁。
: p4 o4 `+ K; W% P  O' M9 g  守望与传承,让民族文化延续  b: \& x" K# V( e
  赵海玉和李雅婷师承于爷爷、奶奶,她俩扮演的“花柳老人”十分老道熟练。赵彩庭告诉记者:“她俩小的时候,我们就背着她们绕三灵。”赵海玉说:“从小听爷爷、奶奶唱花柳曲,我们潜移默化地无师自通。”现在,姐妹俩在学校里也小有名气,每当学校举行文艺演出,她们都要表演一段花柳曲,每次表演都掌声如潮。
' x- k: V/ B0 `8 d  河矣城村78岁的段树春老人把他的“双飞燕”也传给了儿子、女儿和孙女,他还曾带着儿子、女儿把“双飞燕”带到了全省艺术节上。
1 w- n7 U0 |4 g2 v4 q0 }+ Z; ~  “我希望能把‘双飞燕’教给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让白族的传统永远传承下去。”绕三灵县市级传承人毕志明手里的竹片年代久远,光滑的表面泛着暗黄的光。他心里的这个愿望也是许多民间老艺人的愿望,也是白族老一辈人的愿望。现在,也是众多热爱和守望民族文化的人的愿望。
( i1 N: v) Z  P1 B9 J1 h  W/ S7 O  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向军介绍,大理白族绕三灵是白族仪式化的文化空间,它是大理洱海周边白族地区的服饰、音乐、歌舞、宗教、风俗等的集中展示。
% J) y  a' ]' l% j( h0 k  目前,我州将加大力度进一步保护绕三灵,并为此成立了项目保护组织机构。今年2月至3月,相关部门对白族绕三灵路线做了调查研究,访问了绕三灵国家级传承人赵丕鼎、省级传承人赵光宗、赵彩庭,州级传承人杨美华、赵成,县市级传承人赵淑珍、杨正田、毕志明、李啟道等9人,收集了大量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
3 G- v# C6 H0 N6 E4 v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立专题数字化博物馆,恢复和辅导培训10支白族绕三灵队伍,设立传习所和文化展示室,引导绕三灵队伍恢复传统线路,推出绕三灵精品原生态展演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理白族绕三灵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2 [/ o+ g7 w; K& t+ H+ a1 f4 x; g7 R+ I. ^0 n3 a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