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汪金友

1
回复
1931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9 23: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0 f9 N+ f/ A% P7 _' H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汪金友, E! d7 h' u( v, I% c
8 a8 Z( S& K+ d
  到云南大理旅游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民间的房屋建筑非常奇特。除了青瓦白墙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家的门前,都有一个洁白的照壁,照壁之上,写?四个黑色的大字。比如“清白世家”、“琴鹤家声”、“百忍家声”、“青莲遗风”、“水部家声”、“工部家声”、“三策生辉”、“明道家风”、“眉山挺秀”、“濂溪世第”、“瑞雪三槐”等。
5 R3 e% L" n  X' D; [2 G) |5 y  t' g7 U; O, J1 ~9 t
  我很惊奇,这里的农民,怎么会有这么高深的文化造诣?后来向当地一位老者请教,方知这里的照壁文化源远流长。每一幅照壁题字,都代表?一个姓氏,蕴含?一个故事,也传承?一种家风。
. Y6 }0 {1 X/ o7 F
3 O- q3 |3 y1 Y- `  在云南,最富裕的地区是大理;在大理,最富裕的民族是白族;在白族,最富裕的象徵是房子;看房子,最有代表性的是照壁。3 i0 R" D, v$ @% K
6 F! X# q0 O: ]6 S8 |8 i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早在西周时期,很多建筑遗蹟中就有照壁的形象。至元明时期,照壁更为流行。古人称照壁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照壁又称“影壁”,也是由“隐避”二字变化而来,门内为“隐”,门外为“避”。照壁不仅在风水学上具有导气驱邪的说法,而且能够增加住宅的气势和层次感。) l& L* v$ i* P

' i0 L. e* }- Z; @! X  白族民居大多坐西朝东,面向洱海,主要建筑形式为“三坊一照壁”。三排房子位于南、西、北侧,西侧为正房,照壁则位于东侧。整个布局,酷似北方的四合院,只是朝向不同。房子一般为两层,也有的正房为三层。每排房子,一般是三开间。还有一些富裕人家,在东、南、西、北建四排房子,形成“四合五天井”。大门开在东房,照壁也在东边。建房是一件大事,几乎倾尽了全家的所有财力。很多的白族农民,一生奋斗,就是为了建一所好房子。
5 ^) a, K: M; |1 r8 v1 y* _" V* j! X+ V3 v: O: P; W$ b
  白族民居的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其主要形式有独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壁顶为民殿式,为仕宦人家选用。“三滴水”照壁系将横长而平整的壁画分成三段,左右两段大小对称,形似牌坊,中段较高宽。这种形式多为民居普遍採用。其宽度等于院子的宽度,中段的高度约等于厢房上房檐口的高度,左右段的高度等于与厢房下重檐间的“封火墙”等齐。给人以外形比例匀称、体态敦厚的优美感觉。
0 ~6 z. w% V0 F0 v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3: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6 ]! u2 S, s" T2 A. q  V1 `

9 [  M' Y7 ]% W0 a% R  回头再说照壁上的题字,很多与姓氏有关。比如,在照壁上题写“清白世家”的,都是杨姓。究起渊源,来自于东汉名臣杨震。当年杨震任东莱太守时,有人给他送来十斤金子,他坚决不要,并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是陕西华阴人,可没有想到,连大理白族的杨姓子孙,都以他的清白为荣。
* h( H: S* x# F, e
/ ~$ t8 w! e( D* \  “琴鹤家声”,源自宋代御史赵抃,他为官刚正不阿,被誉为“铁面御史”。平时生活情趣高洁,举止潇洒,家有一张名琴,还养了一隻仙鹤。因此白族的赵姓人家,就取“琴鹤家声”这四个字,展示不俗的家风。, i/ W' P0 K( B- k# O' y

. _$ \2 Q! \$ r$ h! u" b+ S; N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所以白族的李姓,便把“青莲遗风”题写在自家的照壁上,鼓励子孙后代像李白一样,饱读诗书,入室升堂。
! x8 ^3 U" d  W  e5 Q2 e% [; Y. V, v. O* W' m/ w4 k% e
  宋真宗时,兵部侍郎王祜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等果然都成为栋樑之才。“瑞雪三槐”,也就成了白族王家代姓之词。
9 B7 F3 o6 ?9 h
1 r; S" N! D2 ^& X# o; `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是因姓氏家风而来,也有的是因人生追求而来。我很敬仰这里的村民,虽然他们身处彩云之南,居于大山深处,但却始终不忘人生的责任和追求,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V' _+ ]7 t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