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饮食】 u& C: W( m8 _% _* d7 v* ^
: }/ m9 x" E6 g$ m- I$ T/ T& O% f/ e+ Q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下列几种较具民族特色。
* |0 O3 E" Z( Z- x+ a" P/ m8 w
* q4 ^$ I/ Y6 G# V 生皮
" t8 _4 Z7 `" ~" y4 R3 G4 A0 E. c% h5 ~. Y+ p8 Y5 ?; j( y
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置于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时,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黄色时为止。吃时将肉切成肉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芜美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 t3 r: k' Y. S! ]! _
+ J- Z0 m2 K3 o, o7 e
海水煮海鱼
$ G9 x4 d( E6 J3 g6 T6 W5 t3 w, {) M
洱海边的渔民煮鱼时,特别是烹煮当地称为“油鱼”等肥美鱼儿时,一般都不用油煎。他们舀来洱海之水,待锅内水沸时,放入鲜鱼,再搁上浓重的辣椒粉和花椒粉,其味鲜美麻辣,俗称“海水煮海鱼”。
3 Q# O; g& a: |" m k& e R! O) Q' V. W X6 g K
下关砂锅鱼
5 G* R+ S% i! W2 X" m o, [, b. F% a" C2 a2 t) H6 [# P0 u
这是下关的地方特色菜肴。将洱海的肥美鲤鱼,剖腹洗净,抹上少许精盐,腌上十来分钟,与火腿片、嫩鸡块、鲜肉片、猪肝片、冬菇、蛋卷、肉丸、海参、豆腐、玉兰片等各种适量配料,同置砂锅内,再撒入适量的胡椒、精盐、味精等调料,置炭火炉上文火k煮而成。食时,将砂锅以盘衬垫上席,即热气腾腾,又鲜美可口。 & L) b8 S/ ~, s# {! U
8 f+ F1 I0 e6 | {2 X5 o1 W
炖梅
/ C4 @) l9 O) o3 n$ u0 _ [
% |6 _( s) n' N. }' M; ]# f' F 大理地区产梅,尤以洱海东岸,绵延百里的半山半坝地区到处是梅树林。梅有苦梅、盐梅两种。用苦梅制作的炖梅,是白族人民喜欢的调味品。炖梅是将苦梅放入沙罐,加上盐和花椒,盖严后,置于火塘正中,周围堆上稻壳,点燃后,用微火连着炖上一至两天。这时,黑色的炖梅味道酸香异常,老百姓常用作吃生皮的调料,或加上红糖做成炖梅汤。炖梅耐贮,能放上一二年而不坏。 5 T0 `2 E* C0 u- _, Z
2 \# o- j6 K7 Q) w# q, |: _6 d; _1 v 雕梅
2 i4 a+ P: \8 v* O* b) G8 A& w. r! c# { r# c; x; y8 [& V6 Z; f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几个月后开瓶取出,雕梅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 T0 T" j4 C4 k E
& G$ t" B) H' r/ W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给婆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新婚之夜,新娘要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新娘带来的蜜钱、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0 u% U$ C; W) b: V5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