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F. B3 H% I7 H) m
满树的木瓜花姹紫嫣红。 . Y+ s5 u3 q% p+ e! E" ?* Q% e
/ y$ u: c' }4 y( T1 `效益可观的干木瓜。 8 J" |' h$ H L/ s* g! W
近年来,洱源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植和发展木瓜产业,木瓜产品远销上海、四川、广东等地, 广大果农走出了一条以木瓜种植加工等为主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洱海源头生态木瓜显示巨大的发展潜力。
4 @& ^* L4 k% j5 b. P2016年,是洱源县木瓜产量产值最好的一年,产量达11200吨,产值2460万元。漫山遍野的木瓜树成为洱源县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涌现出以洱宝实业有限公司、金碧木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志康木瓜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多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果脯、果酒、饮料和调味品四大系列产品加工和开发为主,梅果加工产品达150多种,形成了“洱宝”、“中洱”、“云洱”、“云宝”、“仁德”五个品牌企业以及300多户个体加工户为主的梅果加工链,诸多品种先后被国家、省、州有关部门指定为“优秀旅游产品”、“中国知名食品”等,生产总值达1亿多元,从业人员5000多人,产品销往省外和出口日本、韩国、台湾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9 r2 M3 B/ L8 h3 C6 @
“家里木瓜种植18亩、700余株,年产40余吨,年创收9万多元。”茈碧湖镇大庄村委会大庄村木瓜种植大户王志明说。“每年7、8月份木瓜进入采摘期时,来自昆明、广州、上海等地的商客便云集大庄抢购优质木瓜,销往省外。”每到木瓜丰收的季节,在洱海源头各交易市场上,出售木瓜的农民和外地客商络绎不绝。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木瓜产业,洱源县积极培养和支持木瓜种植大户、专业户,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通过建协会、带农户,推动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围绕产业建协会,建好协会促产业,强化木瓜种植、销售等服务,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同时,以百亩木瓜区、千亩木瓜园、万亩木瓜风景为带动,挖掘潜力,发展旅游业,建设生态家园。/ F/ Y7 g) u$ z& d* e# J
“现在家里种植木瓜15亩、600余株,年产木瓜35吨左右,去年单木瓜就收入8万余元,今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茈碧湖镇大庄村委会大庄村木瓜种植大户杨吉海说。
- |8 m {0 g& ~$ k洱源县积极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边渠旁、河堤塘埂等空闲地大面积种植优质木瓜,规范化移栽挂果树种到好田好地,改选低产田,淘汰劣质木瓜树种,实施规范化、连片区种植,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 N% e. D& p& t! Z- P作为洱海的源头,洱源县将发展木瓜作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战略来抓,结合洱海源头绿化和净化环境,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洱海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牢固树立抓源头管控,以“源头削减+生态拦截”的水体清洁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切实把好农业面源污染入口关。在永安江、弥苴河等主要入湖河流两侧100米及支流两侧50米,流转土地8400亩,种植5万株低耗水、低耗肥的木瓜树,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种植隔离带,不断改善和提升入洱海水质,永葆洱海一泓清水。; D6 L8 {5 Q: v
如今木瓜特色林果业的大力发展,改变了该县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助推了洱海源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 a' |2 }: D; H% J- U记者 施新弟 文/图(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