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共青团云南省委在永平县举办“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共青团与你同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经验分享会。当地6名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的故事,朴实生动,平凡感人。9 [7 I. `$ \! L0 K! K6 S
勤奋学习 赢得信任+ U' }, x1 E" p' k, @
“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普通职员,成长为能做方案也能做销售的经理,收入也随着自己的付出不断增长。”年轻姑娘杨发清出生在永平县杉阳镇仁寿村,2009年在县职业高中毕业后到昆明投奔亲戚。
( _9 }# `5 C/ H) V6 x# s" J3 e走在省城的大街上,她不认识怎么乘坐公共汽车,第一次听说网络产品。在一家公司应聘后,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凭着对工作的热情、认真与负责,赢得老板和同事的信任,也积累了属于自己的人脉跟客户。她说:“我的梦想是将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公司,更好地回报社会。”
& y! R0 F2 ]$ B7 i" G% q杉阳镇小寨村村民马维艾,最初在衡阳探矿厂的一个分厂做行车工,她发现厂区里有学校,晚上就去选修电算会计。后来分厂需要一名财务人员,她就调到了财务室做出纳及仓管。一次,她发现自己签字、会计和负责人已经盖章的9000多元发票开重复了。如果不报事情可能就过去了,如果报了就是自己的责任。她最终还是向厂领导上报并请求处分。厂领导不仅没有处分,还勉励她细心工作。马维艾提醒青年朋友“外出打工,难免会犯一些错,但做人要对得起良心,不能让小错变成大错。”
( t: i+ k0 Y E6 O: I前几年,马维艾和丈夫到了常州,在一家私企打工。一次,因为看管的机器比较多、比较忙,她的工作服被链条勾住将人带到机器上,肚子右边受伤缝了12针,休息一个月才能上班。企业只报销了医疗费及50元/天的误工费。她至今很惋惜:“当时我不懂维护自己权益,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在外边打工的人除了学技术外,还要多学法律才能维护好自身权益。”
9 V& j1 N5 }. c' W9 X7 y脚踏实地 成就梦想
$ m6 {/ L( i1 t3 ]7 l“我从小就想有车有房,可是家里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杉阳镇杉阳村村民张金文如今在深圳打工。他回忆说,1999年在南京打工,七八个人睡在一小间宿舍里,因太苦太累回到永平。2003年又到深圳,误入传销团伙趁夜里翻墙逃走。后来,他再次到了深圳,在一家眼镜公司打磨部工作,活计又脏又累,手指都会起水泡,水泡被磨破又变成老茧。从普工升到技工,又从技工升到管理层班长,工资一年涨两次。* d( U+ G* d( n: I& P/ Q
如今,张金文夫妻俩在永平老家盖了一幢3层小楼。儿子初中毕业了,春节后一家人出去继续打工、学技术,将来再回家创业。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像我一样家里土地少、没有职业的年轻乡亲,设定好自己的目标、梦想,每天向目标奋斗,让梦想成真。”
6 F# P: v2 g" D& }: }9 E杉阳镇兴隆村村民王伟,夫妻两人带着大儿子在东莞打工。开始时,他一个人在惠州一家五金厂打工,干了不到半个月,因为性格问题甩手走人。兜里只有5元钱,饭都吃不上,还睡过公园。后来,在工地、酒廊干了几个月,心想还是要脚踏实地,就到惠州电线行业做学徒。几年来,工资从400多元涨到8000多元。, N) S* z! c. w2 [# Y$ O. S
刚进厂,王伟从扫地、擦桌子做起,他用心一点点学技术,习惯了当地的饮食,也听懂了广东话,渐渐融入当地人生活圈。他总结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首先要诚信待人,别人的意见要耐心、虚心地接受;一个人要有自信,重要的是你愿意努力,工作经验可以积累;要知道感恩,做事要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也才能有你想要的回报。”
4 _* z" _* m3 `% r& T诚信为本 实现精彩人生
1 }# T. ~/ ]* f- e# Y: `“创业让我明白了诚信赢天下的道理。”杉阳镇兴隆村村民肖永启回忆说,15岁时,因父亲生病家庭困难而辍学,务农两年后由亲戚带到外地打工。一年春节,他在相馆照了人生的第一张彩照,也发现了“商机”,就用半年工资买了一台傻瓜相机,回家走村串寨照相。当时有人照相收了钱不送照片。他就先照相,村民满意再付钱,效益好时一个月有300多元。
. A* \# _% C, f* R) C结婚后,他和妻子商量买了一辆拖拉机,从事运输及百货销售批发。大保高速公路开工时,又到工地承包工程,用赚到的钱创办了永平县永启拉丝制钉厂。凭着质量与信誉,小作坊变成了公司,在县外还有3个分公司。他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帮助当地老人、残疾人学藤编技能,带动620人就业。/ {$ |- r p) M9 s, w" W
永平旺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杨从显,如今44岁。他出生于杉阳镇兴隆村,“起点”比同龄人要高一些,重庆建筑大学毕业后,回到大理州一所学校任教,两年后辞职到民企“打工”,在大理、临沧、昆明等地7个房地产公司,从项目部经理做到了总经理。# Q+ I) V+ t7 s W, ^
“目睹老家的亲戚朋友抛家别子外出打工,究其原因是本地没有规模化的产业,没有可以边打工边照顾家庭的地方。”2015年10月,杨从显回乡创业,总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滇西一流的标准化生猪示范养殖基地。为支持脱贫攻坚,他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让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 F9 s9 h" R) l# n% I% j( K& V
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8至10年时间,把杉阳镇建设成为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生猪养殖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农业观光基地及文化旅游小镇。”3 U, M% d Z) a9 n+ D0 H
本报记者 庄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