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 : i# l$ g% T" S# x) r" P
湿地沼泽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 乡村小镇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 民俗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 其他人文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 阳光中的洱海,犹如一块镶嵌在千山百峰的美玉。美得晶莹,美得剔透。晶莹间闪烁着温暖,剔透中映衬着悠悠的山影。苍蓝下的洱海,宛若一位身披着碧衣翠裳的仙子。仙得清丽,仙得冷艳。清丽间驿动着微笑,冷艳中隐含着脉脉的柔情。; b6 v K8 e4 d2 |* e( S9 i
冬日里的洱海,时而静若处子,好似一位倾听者。聆闻着心灵的声音。冬日里的洱海,时而随风波动,好似一位抚琴人,叙弹着年轮的民谣。; ?' b# c- `; c% F7 o
大理古城,双廊,蝴蝶泉,崇圣寺三塔,喜洲……太多的美景。反复的纠结与考量,反复徘徊与筛选之后。终于,还是因那句“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经验之谈,选定了那一日由喜洲去往双廊的环洱海之行。% P3 y# t0 g& n! K& d5 `+ M

3 P8 C" D, ~* H! M, ~+ G洱海,因其外形狭长,犹如耳朵,而故名洱海。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是云南的第二大淡水湖。因大理的海拔近2000米,所以,洱海属于‘水缘纯正’的高原湖泊。亦是 白族的母亲湖。 泽丹卓玛/摄 左观苍山,右望洱海。伴随着车子在山与海之间的疾驰,与司机师傅谈及关于大理的种种。苍山,又名点苍山,位于洱海西岸,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自北向南,十九座巍峨雄壮高耸入云的山峰首尾相连,犹如巨龙。雄壮嵯峨,气势磅礴。苍山,任意的山峰,海拔均超越3500米。其中,以海拔4122米的马龙峰最高。感叹之余,再次放眼凝望。远远的山巅之上,大片大片的神圣洁白。原来,那些定格在薄云萦绕之中的皑皑白雪,便是大理风花雪月中所隐喻的“苍山雪”。8 N8 \5 w3 N6 i+ D; V
喜洲:美在白族建筑的雕梁画栋,美在白族姑娘头上的“风花雪月”
. ?% B: f3 I/ F! D) F夜幕过后,天空再次晴朗如初。走出酒店大门,嘴角不禁上扬。是的,高原的空气虽有些许稀薄,可阳光与蓝天却总是仰头可见,触手可及。好空气亦是毫不吝啬,任你肆意取之。& V( @7 r- q0 d/ }# I5 G4 E
+ R& G- e; D1 [/ L" T据说,白族人已然在喜洲生活定居了千年有余。喜洲,是名副其实的大理文化发祥地之一。泽丹卓玛/摄 司机师傅憨态可掬,言谈随和。简单的问候与确认之后,便启程了。环绕洱海一周的景观公路全长115公里。于是,沿着西岸,一路向北,沿洱海顺时针方向前行。
! K V7 D1 i5 x( y. C$ q. }不知不觉间,一幢幢二层高的白族民居展现眼前。原来,已然抵达喜洲古镇。据说,白族人已然在喜洲生活定居了千年有余。喜洲,是名副其实的大理文化发祥地之一。此外,西靠苍山,东临洱海的喜洲,还是众人皆知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下车前,司机师傅取出一张门票递交手中,并商定了见面上车的时间。# W9 z7 K+ `+ M8 U9 t
走上干净的石板路,放眼四周,缓缓前行。眼中的喜洲,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有和蔼友善的土著居民。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有美味诱人的传统美食。泽丹卓玛/摄 走上干净的石板路,放眼四周,缓缓前行。眼中的喜洲,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有和蔼友善的土著居民。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有美味诱人的传统美食。眼中的喜洲,端庄古朴,精致典雅。流转着大气飘逸的风采,弥漫着深厚淳朴的质感。 U6 H* _" w. G+ n8 C2 P1 V' J
. x+ ]' q* c3 J' H$ h9 f7 A7 i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几乎每栋住宅都建有垒砌精美的门楼,并搭配以雕工精湛,画工精致的木质大门及门楣。泽丹卓玛/摄 视觉上,白族的建筑风格,跟徽派建筑略有近似之处。白墙灰瓦,雕梁画栋。或许是沿袭了明清古建的特色。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特点。几乎每栋住宅都建有垒砌精美的门楼,并搭配以雕工精湛,画工精致的木质大门及门楣。且木门之后,绝对不会直接看到院落。那里,会有一面修砌得高大美观的照壁将院中风景藏匿其后。白族人异常注重居所设计,当然,更加注重门楼的气派与风格。0 }0 J" v" t) M$ C
自古至今,绝大多数的白族人,一生勤勉,不懈追求,就是为了能够建造并拥有一栋舒适讲究的住所。泽丹卓玛/摄 自古至今,绝大多数的白族人,一生勤勉,不懈追求,就是为了能够建造并拥有一栋舒适讲究的住所。且古时的白族人尊崇墨客雅士。往往,凭借门楼与照壁的建盖高度就可推断出主人的身份与学识。若祖上家中不曾有才高与德高的文人及学者,就不允许建造高大的门楼与照壁。" e4 k" f$ X! {! O1 z$ a& J
西靠苍山,东临洱海的喜洲,还是众人皆知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泽丹卓玛/摄 眼中的喜洲,端庄古朴,精致典雅。流转着大气飘逸的风采,弥漫着深厚淳朴的质感。泽丹卓玛/摄 视觉上,白族的建筑风格,跟徽派建筑略有近似之处。白墙灰瓦,雕梁画栋。或许是沿袭了明清古建的特色。泽丹卓玛/摄 暖暖的阳光之下,在街边,看到一位正在专注于刺绣的老阿妈。泽丹卓玛/摄 游走街巷。漫步院落。浅饮由白族金花奉上的三道茶。观看了精彩纷呈的白族传统歌舞剧。而后,坐在拐角处的空地上晒太阳。白族,顾名思义,果然崇尚白色。女子名金花,通常身着白服,搭配色彩艳丽的刺绣坎肩,头戴风花雪月头饰。男子统称阿鹏,穿着白色的对襟上衣,搭配颜色各异的花边黑领褂。在喜洲,身着民族服饰的金花随处可见。' B- }' Q0 ~! Q" S, L2 l
街巷拐角处,那一座宁静的院落之中,原来,是一片“锦绣”天地。泽丹卓玛/摄 正在晾晒的豆子,也同样享受着阳光温情的沐浴。泽丹卓玛/摄 环游洱海:观鱼鹰捕鱼绝技,追寻心中的那片海
6 u/ s6 L! m4 Z: i: P% W再次上车。去往喜洲附近的沙村。那里,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泛舟于洱海,体会古人之雅趣。6 f& ]" a# i# g% J* j4 d
岛屿不大,三四十分钟便可徒步环岛一周。驻足,远眺,休憩,拍照。闲庭信步,趣味盎然。偶遇风花雪月的新婚男女。偶遇拾柴劳作的中年妇人。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看到渐行渐远的客轮。远观苍山,近观洱海。时而,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时而,斑驳陆离,如诗如画。
; I2 i, a D4 F2 L一排排手摇小船,一位位年长阿鹏。泽丹卓玛/摄 碧波荡漾,百鸟飞翔。空灵浑厚的船歌,不绝于耳的传唱。泽丹卓玛/摄 洱海的渔民勤劳智慧,世代与鱼鹰相依为命,对鱼鹰驯养有方。泽丹卓玛/摄 空灵浑厚的船歌,不绝于耳的传唱。彼时,看到湖心小舟之上的水鸟,那就是睿智神勇的鱼鹰。鱼鹰又名鸬鹚,以鱼为食,是名震四方的捕鱼大咖。洱海的渔民勤劳智慧,世代与鱼鹰相依为命,对鱼鹰驯养有方。每每,鱼鹰都会在主人的歌声中,矫捷下水,迅疾抓鱼,主动靠船,将鱼交至主人。而后,在围观游客的喝彩声中,被主人连同被捕鱼儿一同打捞而起,高悬展示。一连串的动作,几十秒的光景。百发百中,不费吹灰之力,一气呵成。很难想象,如此一套人鹰完美配合的绝妙技艺,已然历史久远。且仅靠世代相教的口语秘述得以传承,无任何形式文字记载。
7 h2 m( p. u: d& V! d. G7 F) G每每,鱼鹰都会在主人的歌声中,矫捷下水,迅疾抓鱼,主动靠船,将鱼交至主人。而后,在围观游客的喝彩声中,被主人连同被捕鱼儿一同打捞而起,高悬展示。泽丹卓玛/摄 这就是睿智神勇的鱼鹰。鱼鹰又名鸬鹚,以鱼为食,是名震四方的捕鱼大咖。泽丹卓玛/摄 近处,碧波万顷,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依水建。泽丹卓玛/摄 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尽管,双廊的部分街巷都在修葺中。但,当车子在狭窄不平的小路上穿行而过,豁然开朗的那一瞬,还是被那片海,那片令人一见倾心的海所震撼。4 W0 R" A; w! [. T% z8 _
远处,群山叠翠,霞光万丈,天光云影共徘徊。泽丹卓玛/摄 那时那刻,水的这一方,天堂在人间。- J7 E1 w$ R M6 ^6 T6 o
那时那刻,水的另一方,人间在天堂。
+ Y9 V7 t4 ]6 N! G( @ z [" s9 {: k2 f* ~9 k1 z) ?$ o
, {2 o' W8 \# k) \8 E t
O- i! z) Z- Y4 r9 a&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