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之“祥云样本”

0
回复
108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5 16: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大理白族自治州总工会和祥云县总工会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正在打破这种体制性的板结,他们一掬甘冽的清泉,挹彼注兹,滋润293户困难职工的心田。 6 ~: h8 c3 ?1 t! N

1 A+ a. ~5 O" M: t' v 1 y  y9 C" ?0 J) r  o8 B

9 D7 H1 n/ N& D2016年9月13日,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彭增梅(左)在祥云县实地调研“祥云样本”,与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总主席程云川(右)在畅谈4 s1 X% C" ~+ m, E  r. Z
" ]1 S$ `( I* g0 N0 `2 B1 N  ^5 [  X
祥云县县委书记王正林! k6 U- @. F% R

& o' `2 g0 Q) y9 Z/ m/ O* T: Y' n祥云县人民政府县长黑尚锋) l; C: ~& {: M
4 Z" Y; A$ w/ L% H$ {5 e5 G
祥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枝兴
( o0 ~- X: u9 M6 u$ z. |( k8 @& X" V
$ X9 Q- q- K( R/ r0 G# G“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只有岩石,没有水。一条砂路蜿蜒而上,绕进群山。”——题记
3 m5 |9 O# m1 M9 C: T& Y20世纪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在其不朽诗篇《荒原》里用“岩石”、“砂”和“没有水”等意象表达了一种生存的绝望,“水”这个符号,无论是其自然属性,还是文学属性,都是生命存在和生命力旺盛的象征,面对困难职工所处的“岩石”和“砂”所构成的绝境,大理白族自治州总工会和祥云县总工会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正在打破这种体制性的板结,他们一掬甘冽的清泉,挹彼注兹,滋润293户困难职工的心田。2 Q/ |4 {% Q8 D) `
在全国脱贫解困奔小康的洪流中,他们为了兑现“不让一名困难职工掉队”的诺言,推出“祥云典范”,以此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以及为工会自然有机融入社会治理所应当扮演的角色,寻求一个生动的“样本”。
$ Q8 W0 O. ]7 x1 P3 \/ G清代中叶的桐城派文艺理论家姚鼐于1775年1月29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偕友冒雪登泰山,留下了令后世传诵不辍的散文《登泰山记》,文中,姚鼐用了“苍山负雪,明烛天南”8个字竭力描摹雪后于泰山之巅俯瞰祖国山河大地的壮丽文字,有趣的是,这8个字,巧合了大理最负盛名的苍山、苍山雪以及臻于苍山之巅同样景观的图景。9 H2 H$ X/ }% \, L9 ~: k
大理工会依托党政所力推之“祥云样本”,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这项艰巨重任,亦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范本效应。
/ _# Q3 F9 o1 V8 B! s* ^4 L: Q  O3 A/ C1 E9 [3 l& P9 ?9 F
祥云样本:( E' {& H2 H/ _! ~- O: q' j
大理州和祥云县总工会携手祥云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解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的有关帮扶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指示,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工作架构,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整合党、政、工和全社会至少27个单位的资源,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困”的原则,到2018年,将全县293户(1080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具体达成“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助,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不愁吃,不愁穿”的“五有两不愁”目标,使之如期同步进入小康。5 ]  b9 V$ L5 p/ c" S  Z
祥云样本的意义:2 [( y, |7 r! R8 T6 p: ^
充分发挥党、政在调集、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方面的强大领导和主导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工会作为桥梁、纽带的沟通、联系潜力,利用其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到位而不越位,积极主动作为,牵头党、政、社会,服务困难职工,以5%的工会资源撬动了95%的党、政以及社会资源,为工会在党和政府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创制了一个普适性极强,可无障碍复制的典型范例,同时为工会组织去“四化”、强“三性”改革,在党委、政府社会治理框架中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做了有益的探索。
( o" F0 O6 z# x! s* p“突发性、刚性支出”:一个逼着工会主席思考贫困职工的新角度
3 S6 \4 z/ f3 T8 \上手术台前,张永祥在心里想,“最好死在手术台上,一了百了,媳妇还年轻,还能再嫁人,我哥不会不管我妈,我的儿子他反正会长大。”
- J: J* D( V) u- Z6 A  K  r此时的他,看天,是铅云密布;看地,是风狂雨骤;看亲戚,面目是那样的狰狞。! E& T. y; F) ?5 N$ Y/ i* Y; C7 f
绝望,宛如一坨硕大厚重的铅块,压得他艰于呼吸。  d  F# U# n" h! h8 n
所以有如此灰暗的心理,只因张永祥此时活得太艰难。7 m5 @& B. f2 l" a4 B
“2013年5月底,我被检查出患了乙状结肠癌。”他说:“这不是最惨的,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治疗费用,我和我哥发生矛盾,我爹一气之下,为这事喝农药走了。”% u+ r7 A' ^2 E& [- j& \
时年33岁的张永祥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一位中学老师。
1 M. r) Z- G1 Q, e- b8 q就在张永祥要被送进大理州医院的手术台之际,一群工会人来到他身边,要把他转到省会的专科医院去治疗。0 j$ `% B6 x6 \
李枝兴说:“我们觉得州医院毕竟不是专业的肿瘤医院,担心手术效果,于是联系了云南最强的肿瘤专科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把张老师转移到省肿瘤医院去手术。”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