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传说故事

0
回复
128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3: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弥渡传说故事
* ^- T! `; B6 v% L( V( F4 q太极顶的传说: w+ u. o, S" x1 J4 g  _8 I; v
李泽9 d- W; P4 ]" o( m! S. T3 E

' W1 Q6 X/ e) K  t很早以前,鸡足山有位松形鹤骨,气宇不凡的真人。他云游四海,寻觅仙境,以为栖身之所。
9 c# {/ x( |) c+ P0 G真人跋山涉水,餐风宿露,一日到瓦哲胜境支锅山,举目眺望:嵯峨的山顶抚摩着天空,千年的古木连结着云霄,乔松盘翠,树挂藤萝;怪石嶙峋、青苔映目;泉水飞流,寒气透人。他心中一喜,早已跃上山顶。先试试地基是否牢固,只一跺脚,山顶陷凹了。他好生叹惜,只得往前走,不一时,又到了在黑山,但见山以一块巨石为骨架。山上,古木参天,密密麻麻;巍巍碧石,挂满野藤;阴风惨惨,不见阳光。壑岩深处,碧苔藓茸,林木茂密,群鸟悠鸣,水流如泻。
5 e, M% a- T% _3 D& H( }' o真人喜上眉梢,又试试山基牢不牢,只一跺脚,轰然一声巨响,巨石被震裂了。真人没法,只能又往前走。& Z9 C4 V8 a4 d1 W: v: Q% C* V' y# z
他行走如飞,刹那时,早又见一座大山,名太极顶,与前大为不同。块块巨石,千奇百怪,颜色各异,构成稳固的山架。那参天的刺栗木常栖着野雉,株株黄梨树时有山莺高歌;山形凸凹,势态崎岖。千壑狂风吼,万崖气象奇;一径野花香十里,数竿幽竹绿依依。真人跃上山顶,跺跺脚,无甚响动;跳一跳,固若金汤。真人大喜过望,决定在此起殿盖宇。) Z( H. n. ?; H- {. {7 C: m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载,巍峨的殿宇已耸立在雄伟的太极顶山巅。
( ?: p6 N0 {, q竣工那天,密祉、瓦哲、梯子坡等地成千上万人都来祝贺。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天,真人欣喜若狂,兴趣盎然,邀请瓦哲、密祉、梯子坡的人耍龙打歌,是先玩灯耍龙,还是先打歌后耍龙?密祉人同瓦哲人发生了争执。( m. p# K  J/ A
真人摸着长髯,对大家说:“我有个道理,密祉一带的人是灯神的后代,瓦哲一带的人是歌神的后代。歌神为大,灯神为小,依我看,还是从大到小。”大家同意了。
9 u- j5 M% p  r1 Y打歌开始了,一阵婉转悠扬的笛声响遍了太极顶的山山岭岭。随着笛声,打歌的人陆陆续续地围起了圈子,跳了起来。妇女们头戴古丁桂花璀灿夺目,宛若群星闪烁;身身绣服瑰丽,款示新颖;脚登绣鞋,小巧玲珑,精致美观。那艳丽的服饰,多姿的舞步,构成一幅令人赞叹的神仙行乐图。真能把人们的五脏六肺洗刷得干干净净。  X: W+ Z5 j& I& t" z$ B8 V
打歌结束后,玩灯耍龙开始了。七八条龙从山上飞奔而来,有黄的、青的、黑的、紫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别开生面,蔚然壮观。那跳跃着的龙头,时而卷风而起,绕空三匝,时而饿虎扑食,张牙舞爪,令人目不暇给。一对对龙眼,恰似一颗颗明珠,金光闪闪,光照四方。龙后面又滚来狮子,跳来麒麟,真叫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2 ^4 v* H+ e" y' L: D! j7 |夕阳西下,玩灯结束,朝山的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太极顶。那天正是正月初七。以后每年正月初七,人们便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到太极顶,照样玩灯耍龙、打歌。照样先打歌后玩灯。这个习俗现在还在继续着。
, c2 }- ?* |2 ^* O& u3 ]$ B+ \----------------
% Y- _2 j) C4 _7 f" W) `天生桥的传说
6 P  {$ Y4 [: Y, e郤开基5 X- v! z, ]/ z0 u! X, ?& e: ^
$ m: M; S( l1 x9 Z# Q
天生桥是弥渡有名的风景游览胜地。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y1 ~. E- ^2 R! V- V; k/ c
相传在很久以前,黄矿厂有个小伙子叫黄兴贵,生得英俊、高大、威武,练得一身好功夫,颇有力气。他生性刚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方圆几十里内甚有名气。可是空长一身本事,生活却比较清苦。他的父亲,帮矿主到洞里背矿维持生活。由于几十年的劳累,再加上常常忍饥挨饿,积劳成疾,吐血而死。临死前,他把祖传的神斧留给了儿子,要他好生过活。父亲死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办了丧事,不免又欠下了一笔债。( E& p- ~. X( V9 W
此后,他只好上山帮大财主看管果园。这果园方圆几十里,栽满了梨、桃、杏、李、梅、苹果树。
% b- X) B0 S. M1 Z' R一天,他遇到一个帮地主放羊的姑娘,姑娘因走失了一只羊急得坐在山坡上哭。黄兴贵便替她找回了羊,她笑了,两人便坐在一起唱歌、谈天。后来,由于长时间的接触,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并私定了终身。
* M% J- x) U- d; r7 @& ~这姑娘是许家村的,名叫许二妹。热心的乡亲们知道了他俩的事,都为他们高兴,择了吉日迎亲,便东家凑钱、西家凑粮,年轻小伙扎花轿,一切准备就绪。
7 b: L% J. J1 r* }! S迎亲这天,新郎穿简朴,到许家村讨亲。回来的路上,新娘坐轿、新郎骑马,锣声、鼓霫震荡山谷。+ q5 E9 R$ L; t- I& Q
住在山洞里闭目养神的独角蛇龙,听到锣鼓声,便出来看,好一个如花似玉的美貌姑娘,象仙女下凡,一晃一晃地坐在轿里,它顿时心生邪念,张开血盆大口,作起法来。向地面一吹,瞬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扬尘,刮得行人东倒西歪,不能言语。' n- E# h$ Q* K0 w* F' s
独角蛇龙手指花轿招了招,许二妹不由自主地飞出花轿,落到独角蛇龙身边,并被带回山洞。
( x$ q$ z3 r/ r) \' {云散了,太阳出来了。人们睁眼一看,许二妹不翼而飞。分头找遍山里每个角落,连影子都不见。兴贵想,定是独角蛇龙抢走无疑,他便骑上骏马回家,取来祖传神斧,奔往洞穴,准备与独角蛇龙拼个你死我活。
9 d$ P8 A) X! b. P/ w1 T% Q这洞穴在河的西岸,河水清澈。黄兴贵来到岸边,眼望对岸怒火万丈,他登上一叶小舟划向对岸,走向洞口高声叫骂,可里面没有回音。: V9 C+ a/ W/ I& @; Y, o
他就钻进洞,摸索了好一阵,忽见前面有点亮光,他朝着亮光走去,原来是另一个世界。兰色的天,白色的云;地上有花园、荷花池,可他无心观赏这奇花异草,一心只想救出许二妹。他顺着石拱桥过去,便看到独角蛇龙怀里抱着许二妹,许二妹正在哭泣。黄兴贵纵身上前,独角蛇龙吃了一惊!推开许二妹,挥刀迎战,两人斧砍剑刺,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战了一个时辰,独角蛇龙早已气喘吁吁,现出原形,盘旋飞舞,张开利爪,猛窜过来,黄兴贵闪身避过,挥斧一砍,劈下一叉尾巴。独角蛇龙大叫一声,使出妖风吹来,黄兴贵和许二妹被大风吹得向洞外退去,独角蛇龙见状,收了法猛窜过去。黄兴贵和许二妹藏于石壁后,紧张地瞪着独角蛇龙,独角蛇龙以为他俩被风卷走了,便放心地冲出来,不料石壁后跳出黄兴贵,它刚想躲开,可已来不及了。“咔嚓”一声,剩下的尾巴早被砍掉了。独角蛇龙滚落在地,疼痛难忍,便在地上翻滚。它喷出一股洪水,向他俩冲来,身子一卷,“轰隆!”整座山被撞得粉碎。霎时,黄兴贵和许二妹被大石头覆盖并被洪水吞没,那股洪水带着夫妻俩向河里冲去,洪水在不停的嚎叫。* U" j( y- M) C$ _" S2 j" I
这对夫妻就这样双双毙于河中。几天之后,一座天然大石桥矗立于河中,人们说这是夫妻俩变的。, ~+ P$ ?# b4 G2 P/ j9 T( J
观音老母来西寺壁磨豆腐,见此情意,颇为惊讶,知道其中原由后,便大发慈悲,用手一指,两山渐渐靠拢了两桥头。; r; ^2 O  G( a1 n
乡亲们见他俩死后变成桥,就取名“天生桥”,因为他俩是天生的一对。每当二月十五日,明月当顶照于桥上,他俩并坐在桥上谈心。听老人们说,这时在桥底下还能听到他俩的说笑声。( S6 C+ @7 B* ]% {# v/ |
--------------8 |# b& q7 T0 [  Y; g
铁柱庙的传说& R" Q4 J! B; W: R( D4 B9 i% ], D
张昭
2 l1 I% Q6 V& o# | - n+ U: K# }& F* w9 s& b
不知是龙年马月,还是蛇日虎辰。在巍峨峭拔的弥渡老尖山麓,在碧波荡漾的毗雄江畔,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的彝汉两族人民。他们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泰不、前程似锦。
; r8 F, w* ?2 G. @: [) [# ]- W谁料,邪恶不遂人心,向人们施展了淫威酷刑,给这里的彝汉人民降下了空前的灾难。2 }( Z& Z3 e1 I
一天,夜深人静,忽然狂风阵阵,越刮越紧,漫卷的乌云从北边涌起。满天的星星渐渐失明,一道道刺眼的闪电划破弥昆天际,轰隆隆的雷声震憾着千家屋顶,倾刻间房塌屋陷、禽兽嘶鸣!乡亲们惊骇得魂魄不定,儿找娘来娘唤儿:“儿呀!你在哪里?”“阿爹阿妈哟,你们在哪方?”众乡亲扶老携幼,噙着悲泪,彼此照应,恨不能即时除去灾情!# X2 t) {; F2 ~& O
毗雄江边有着两位彝族老人:阿爷打猎又网鱼,阿奶纺麻织衣裙。两老年迈无儿女,心慈善良顾乡亲。这里的姑娘们穿过阿奶纺织的麻裙,这里的小伙吃过阿爷猎回的野味,全村男女老少十分尊敬和爱戴两老。
2 Q* V1 e, A# _9 c% Q( a$ G. @6 b地震时,阿奶纺麻正来劲,忽觉纺车摇晃不停,阿奶也坐立不稳,顺手把纺猛击锤插在旁边,一霎时,一道金光耀眼闪起,纺锤发出“铮铮”声。山不摇了地不震了,纺锤变成了一根大铁柱子。阿爷惊离火塘边,阿奶睁大了双眼。两人走到铁柱前,小心地你摸摸,我围围。阿爷乐得淌眼泪,阿奶喜得抚胸膛。阿爷说:“老伴啊,想是苍天把善行,赐下这镇邪的大铁柱,拯救众乡亲,我们何不给他盖个屋顶,以防日晒雨淋!”( o2 i# b7 Z' l1 ^6 `
一场浩劫刚过去,乡亲们喜庆脱灾情,听说两老家中长出镇邪柱,更是欢欣,涌向两老家中去贺喜。围着铁柱议论纷纷,有的说是降妖柱,有的说是镇邪柱。听说两老要为铁柱盖房屋,人人欢喜个个赞成。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个争先把屋造,拾的拾来垒的垒,砍的砍来创的创,用了六六三十六个时辰,熬了三夜三个白天,石脚下好了,屋墙舂好了,屋架做好了,只等明天黄道吉日,好飘梁竖柱,为铁柱盖上屋顶。阿爷乐陶陶,阿奶喜盈盈,招待着帮忙的乡亲,等待着美好吉祥的明天......
& i& q- ?8 s8 P想不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邪恶乘空又降临,深夜狂风血雨腥,山川大地震欲倾,人喊马嘶声悲切,熟睡中的美梦被惊飞,太平的希望又破灭,惊呼、狂奔、绝望、挣扎,充斥着原野大地......
1 d4 e, v' X. v$ W突然间,只听一阵隆隆声,狂风平静,腥雨住点,山川平稳,丽日展现,吉祥的彩霞闪耀于哀劳山间,乡亲们两次死里逃生。; T* y  I' v  f
为庆祝重获太平,乡亲们奔向镇邪的铁柱和慈善的老人--不料铁柱不见了,两位老人也无踪影,只有一块空地坪!此地便叫做“铁柱坪”。6 r- Q  \; w, W$ k7 t
柱失人走乡亲悲,个个心内似火焚,忽见创花一串串,断断续续向西飞,乡亲们不觉猛省悟:铁柱、老人定往寿星山,全村人扶老携幼向西奔去。- e( L* p; t# e% u# `4 J
跨过七七四十九条河,越过九九八十一道坎,彝汉乡亲来到了老尖山下,只见这尖山万壑松岚,层峦迭嶂,气势磅礴!再看这山峦古木参天,奇花争艳流水淙淙,百鸟欢唱。真使人流连忘返!忽听一声大呼:“阿爹阿妈,铁柱在这啊!”大家随声一看,原来铁柱耸立于巨树丛中,在翡翠般绿叶的掩映下,更觉得肃穆、威严。大家顿时欢呼雀跃,庆幸铁柱找到了。3 Q& G3 B* k' R- g, G- f
铁柱找到了,可阿爷阿奶不见踪影,乡亲们又分头去找,尖山的梁子都找遍了,找不着阿爷阿奶的行迹,寿星山的沟箐找遍了,看不见阿爷阿奶的身影......乡亲们向着青天狂呼:“阿爷--阿奶--!”没指望了,为了大家的太平,阿爷阿奶献了身。人们都低下了头,流下了泪,在心里叨念着,回到铁柱面前嚎啕,抽泣,他们在为恩人的失踪而伤心、悲恸。8 h+ D, d9 ]- ^4 x6 Q3 \6 S
恩人永别了,遗愿大家还,彝汉乡亲拭去悲哀的泪水,操起各式工具,砍去铁柱周围的荆棘,伐来粗壮肥实的圆木,撬来坚实的细沙岩,拣来河中滚圆的鹅卵石,再次为铁柱奠基竖柱,建筑一座高大雄伟的殿宇。为了纪念关怀乡亲、拯救乡亲的两位彝族老人,乡亲们还在铁柱两边塑起了他俩的遗像。就在正月十五这天,殿宇正式落成,彝汉乡亲欢天喜地,笙歌踏舞,热烈庆祝!
4 H/ }) F& p1 k! D从此,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周围的彝汉乡亲们都到这里欢聚,踏歌起舞,笙箫悠扬,木鱼“笃笃”,向他们的先人祈祷,以求得来年的安康、太平和丰收。后人为纪念铁柱镇邪的声威和两位彝族老人的恩德,还在铁柱庙上悬挂了“威镇弥昆”、“标绩全滇”两道金字大匾呢。' c& O% W! C( L2 P7 _
---------------------& v& V; ]* k! Y6 v. ~- p+ b1 `! l
香酥姑娘的传说8 p* P0 `, O" x4 z+ T/ [
李云光  杨学成
* M3 x& [7 n' z6 L$ c4 l' X0 Y 3 V+ n1 {& ^8 r. n6 |
弥渡天生桥外的梨园中,有一种梨,扁圆扁圆,色泽圆润,口感清香甜酥,这种梨不但好吃,而且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5 q* F( o2 W% Q( N0 S1 d5 M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气候独特,不知什么原因,粮食作物总是不会饱满,一遇干旱,当地人只好丢下老小跑到祥云讨饭,饿死人的惨剧时有发生。8 [! }! I2 k, e: t
当地有一位名叫梨花的姑娘,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以她的才貌,本可嫁个坝子里的富家子弟,但她舍不得年迈的父母,尽管说媒的络绎不绝,但她总是不答应,宁愿上山挖野菜、讨饭,也要照顾好爹娘。遇到荒年到外地讨饭,她总是把讨得的饭拿回来先给老人吃,处复一年,她的孝心感动了当地人,人们都把这姑娘当作教育孩子的样榜,男女老幼都非常敬重她。6 F. B- L' H8 g) k7 J$ ?6 g
有一天,观音菩萨路过祥云时,听说了这位姑娘的孝心如何好,就变成一个年迈的老太婆,栍着棍子,来到她家的茅草房前要饭。梨花姑娘刚好把要到的饭倒给父母,自己只留一小点充饥,但她见这位老婆婆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倒给了她,然后拿起不锄头到山上挖野菜。
/ O3 O8 O$ y! J1 V% k梨花走了很远很远,也许是大家都在挖,总是找不到可食的野菜,只好在棵树下歇气。说来奇怪,她刚好坐下,要饭的老婆婆又来到她面前,梨花叹口气说:“老婆婆,你怎么又跟来了,我已经没有饭给你了。”老婆婆却笑眯眯地对梨花说:“难得你这份好心,我给你一把梨的种子,你走十步点一粒,点完了就有东西供全村人充饥了,只是点完后,你也会变成一棵梨树。你愿意吗?”梨花说:“只要能让全村人不挨饿,我死了也心甘情愿。”于是,老婆婆把梨子交给梨花后就不见。梨花觉得奇怪,心想一定是遇上神仙了,顾不得饿,就按着老婆婆说的走十步用锄头刨开土点一粒,一直点到月儿西下的时候才点完。梨花姑娘又累又饿,倒在地下就变成了一棵梨树。
: V- s4 ~+ q( n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满山遍野香气扑鼻,棵棵树上缀满象小红灯笼一样的梨,吃起来又香、又酥、又甜,当地人由于有了这些梨,就挑城里换回粮食,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挨饿了。为了感谢这位美丽、善良的梨花姑娘给当地人带来的幸福,当地人把这种梨取名为香酥梨,把梨花尊称为香酥姑娘,以此来纪念她。
1 e' \( A7 ]5 ?0 _9 L! [3 Y奇怪的是,这种梨在外地怎么栽,都栽不活,据说是香酥姑娘永远不愿离开家乡的缘故。# H6 v- B3 \" y( N- e
------------------------
& T! J) o  k' s+ ]( b+ P弥渡大芋头的传说  e) H3 [- f6 E  Z
, t8 d' I& ^$ q% v# |/ u; n9 @
弥渡的大芋头是芋中门族的一种,它以特有的茎大,淀粉含量高,食味好而出名,最大的长得比人头还大。在大理这已是老幼皆知的事了。不过,你可知道,它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3 b. f; A2 Q& G0 T
弥渡有个叫山来客的山村,坐落在半山腰,四周群山围绕,村里人靠卖山货耕山地为生,日子算过得去。) o) Q3 [4 Y" q% N( p
相传,村里一位名叫小玉的姑娘,她长得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的好脸色,她走起路来楚楚动人,站立起时又如一尊玉雕,每进村收山货的人见到她,无不说她是深山里的一只金凤凰。唉,只可惜她,从小就死了爹娘,跟着兄嫂过日子,受着兄嫂的种种虐待。! {+ p0 a3 o- o! G- H! ~5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山来客有只金凤凰”的消息随着收山货人的足迹渐渐传开了。正当小玉年方二八那年,一个个慕名而来的求婚者,不顾山高路陡,道路崎岖,扣开了小玉家的门。有骑着高头大马来的,有拿着扇穿长衫的,也有布衣短衬的,几百年来长睡着的村子好象被求亲者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唤醒了,村里好热闹。小玉的兄嫂根本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实,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平时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夜间变成了一棵实实在在的摇钱树,真是“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他们面对这棵摇钱树,一改往日的丑怪嘴脸,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对小玉奉如菩萨,百般讨好。可是,小玉不吃软,一口咬定“我的婚事,我自有主张”。原来小玉心中早有恋人,那就是邻居大妈家的小喜哥。他俩互相看着长大,俩好无猜。在兄嫂虐待小玉的多年中,多亏小喜哥和大妈暗暗相助,她才艰难地生活下来。记得小玉刚失去双亲的那年,多日无雨,天干地旱,地上草都卷了叶子。要她到山里找猪草,可是,看着干得快开裂的土地,到那里去找?晚上哥哥骂她“偷懒”,白吃食!小玉受不了这种鸡蛋里找骨头的挑剔,走出家门,看着寒星颤抖的天空,想一死了之。就在这时,小喜为她解开了上吊的绳索。劝慰她再苦也要活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两个人共承担,从那以后,他俩更是情投意合,并许下百年相好。1 Q4 |. N6 J  g5 j$ z2 ^
兄嫂看着大堆大堆的彩礼,一捆一捆的丝绸,还有许多的叫不出名的金银宝贝,已是垂涎三尺,嫂子便对小玉说:“好花才插富人家,你千万别挑花了眼!”哥哥接着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我说你就许给有钱有势的……”小玉打断他的话说:“我要留在村里”。“什么,你要嫁给小喜那小子,你,你休想!”哥哥暴跳着说。嫂子给哥哥使了个眼色后对小玉说:“你的婚事你作主,我们不管。”小玉听后高兴的跑去告诉小喜说:“哥嫂不管我的婚事,我对你不一心有二,决不节外生枝”。% T3 L6 {) n2 m+ H) s$ H" C5 h
过了三天,第四天,天还没亮,嫂子把小玉叫到堂屋,发现一队迎亲的人马已在门前等着,她才发现自己受骗了。原来兄嫂私自把小玉许配给有钱有势的县太爷大公子。此刻,她已是笼中的小鸟,怎么也跳不脱了。她恨哥哥太贪财,嫂子太狠毒。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门。她死活不愿梳装,但那群迎亲的人不由小玉诉哭就把她捆在花轿上抬走了,坐在轿上的小玉心里明白,只有一死了之,她对新郎官说:“山里人能高攀你们大富人家实属福星高照,到山门口我要下轿拜谢山神,愿他保佑我们平安回家”。新郎官觉得她说得有理,便答应了。当她下轿朝山神拜了三拜后,顺势从几百米高的山崖跳了下去,葬身于箐底,迎亲的人看看险不可登的山崖只好扫兴而归。; z5 o0 ?4 D, O2 `
小玉跳崖的消息传来后,小喜痛不欲生,打算跳崖殉情,可是上有年高老母,不能无人奉养!只好把小玉的遗体安葬在房后的山坡上,发誓终生不娶!小玉安葬后的第三天,人们惊奇地发现,小玉的墓旁长出一种奇怪的植物。看上去就像一位穿着绿色裙服的少女,她好象流着血泪在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更让人奇怪的是它的地下茎就只有椭圆形的一个,表明她一心不二,决不节外生枝。3 y7 M& T2 l2 e: o% @0 i
人们说她是小玉的化身,称这种植物为芋(玉),并把它移植在家里,时间久了,就形成今天弥渡普遍种植的大芋头。: Q* _, B1 v+ j4 \; f% Z
-----------------------6 s  |. c# @' j! L0 e2 b
鸟吊山的传说6 |! L3 e# n4 n0 \# k# W
杨学成% T! F1 C% ^% ~0 s: n
7 Z6 w4 [4 [% B) ^! t0 k" P
很久很久以前,在弥渡通往东南亚的古丝绸之路的龙箐关,那里森林密布,莽莽苍苍,气候湿润,千百种野果、珍稀植物自然繁衍,群山绵延千里,是百鸟栖息的好地方,也就是现在弥渡和巍山交界处的“鸟道雄关”,原称“鸟吊山”。
2 l3 f4 F6 m! q: u1 [由于“鸟道雄关”独特的气候很适合百鸟的生存条件,鸟中之王凤凰,就把鸟巢设在了“鸟道雄关”。6 X8 @; l" R' {$ z7 ?- c9 _
凤凰的到来,给百鸟的生存带来了空前的发展,那里没有弱肉强食,众多鸟类不敢以强欺弱,以大欺小,各食其力。世界各地的许多鸟都逐渐来到“鸟道雄关”安家落户,形成了鸟的世界、鸟的乐园。/ o4 d% y4 J& s$ M
明朝万历年间,由于朝廷荒淫腐败,害得民不聊生,龙箐关又是古丝绸之路,各种盗贼蜂涌而起,他们各自占山为王,杀客商、抢珠宝、打家劫舍,害得方圆百里群众终日心惊胆寒,生怕遇到一测,连三岁小孩哭闹,只要大人说:“龙箐关的老背背(贼)来了。”孩子马上就不敢哭了。( h' a% g4 R  T, f
盗贼的猖獗,使曾经辉煌的古丝绸之路逐渐变得客商绝迹,祸及鸟类。他们听说凤凰是鸟王,只要抓住鸟王,价值连城,于是遍布鸟网,捕捉凤凰。凤凰本会变化逃去,但她不忍心自己的臣民被盗贼剥皮吃肉,于是化做人形和贼头谈判:只要盗贼收网不再捕鸟,凤凰愿以身相许。狡猾的盗贼见凤凰美如天仙,而且目的已经达到,便下令收网放鸟。凤凰被囚后,百鸟不愿离去,凤凰怕它们再遭劫难,便狠心引火自焚。盗贼见竹篮打水一场空,便对鸟类进行更疯狂的报复,顿时满天羽毛翻纷,鸟类日夜哀鸣不断,尸首堆满了山岗,剩余不多的鸟见凤凰已死,只能被迫成群结队,离开自己的家园。凤凰虽然已死,但百鸟不会忘记凤凰的救命之恩。因此,每年秋季的八、九月份,成千上万的各种鸟类都要远涉重洋,飞回龙箐关为凤凰吊孝。因此,这里便形成了世界难见的百鸟朝凤奇观。
0 J- E: U& o7 C( H: h-------------------------/ \( K6 X- ~3 O- {
文盛街引马石的来历
" W- F- p# O/ Y5 X% H" G! w4 E李富# u! N. N) s! z" r

0 _- j7 s. Y4 V, R9 q! c在密祉坝南端有一个村叫文盛街,一进村口,只看见一条由石头支砌,正中铺有石板条的走道沿街面过,给你一种幽深,古老之感。这些沿街而铺的石板条,还有着一段新奇的故事哩。
# V$ B% i; i* O0 j( u早在民国初年,文盛街作为面来北往的滇西交通要道,热闹非凡,村子里有一姓尹的富户,名叫尹朝佐,又名龙谦,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平易近人的士伸,他不像有的土豪劣伸,鱼肉乡里,残害百姓,而是和和善善,好同乡亲们交朋友,好为家乡邻里出力。7 D7 l1 u. m" u& F
有一天,尹老邀约了几个老友,到村后山上打草拾柴,正要拾够,只听尹老叫了一声:“糟糕”,他头上的布帽落地,露出了两尺来长的头发辫。这下可把大家嚇惨了!知道吗?那民国初年,正是铲除满清余孽,这尹老还留着二尺来长的发辫。不正是铲除之列吗? 是,大家急忙回家,想法如何处置这事。
, o- ~, W- d; l- t7 s9 f: Q晚上,本村开了长老会,对尹老进行责问:“为何民国已经建立,满清已被推翻,还将长发留着?”尹老申辩道:“因我经商在外,只顾忙做生意,把剪发给忘了,不想今日不小心,把发辫给掉出来了,事已至此,就随乡亲们处置吧!”经长老们商议,尹老为人真诚和善,也不为难他了,现在正是他生意做得兴旺发达,就让他做一善事_出资铺砌村中古道上的石板,也算是对他的处罚。尹老一听,慨然应允:“村中这古道也已被踩得七坑八凹的,早该修筑了,我就依大家的决定,出资重新铺砌古道”。! Y# q3 R" k* r) z) q9 I
说也说,干也干,尹老就请人备料的备料,请工匠的请工匠,在众乡亲的支持协助下,一条中间安砌石板条、两边铺砌散石,全长140多丈的古道就这样铺建而成了,由于当时文盛街的地理位置,来往客商众多,人们就把这些古驿道正中的石板条叫成了“引马石”。
+ u: ]- e& U7 F$ N( u* ]! @------------------------
) x- I1 S; U" X) c4 C4 C* g花鱼洞的传说8 y* ^+ K, a# D! C6 O$ f. ^
鲁华中 周茂武; \  [' s: Z5 V% ?2 q

, U. U" ^+ L6 ^# n4 w(一)花鱼洞的由来+ Z/ W5 V$ n7 F5 w7 v0 `5 M; g4 S
传说,距今一百多年前,有一支军队驻扎在花鱼洞大箐,并在这地势险要的通道上筑起了防守的上下棚门(现棚门遗址仍存)。军队驻扎不久,一次战争中打了败战。军队头领就用自己的血写了一道血表,到花鱼洞向龙王娘娘发誓:如果下次打战,龙王娘娘保佑而打胜战,战后一定修座龙王殿。4 ]: P: `" {; S# R: A- I& R' q4 ^  S
不及,战打开了。正在双方胜负难分时,突然刮起了一阵恶风暴雨,这支军队得到龙王娘娘的援助,驱散了敌方的队伍而打了大胜战。为了报答龙王娘娘有求必应的神威,在群众的资助下,军队头领拨巨资亲自督修起龙王殿。遥遥相对的公母龙潭象天生的一对夫妇和睦相处永不分离。正如虎市乡人写的:混混源水不息流,古洞花鱼境清幽;悬崖峭壁千古永,茸翠岗峦万纪留;佳木参天幽谷石,野花砸地秀巅头;近访桃源避秦地,赛过马陵岳阳楼。! \# W' p5 T8 P' P, P

' u& d' g7 Y1 O% l(二)黄面鱼  B6 t& t: {2 ?$ q
花鱼洞四周悬崖峭壁、怪石奇生,天然的石洞中更是另有一番风味。洞中巧石连生,大洞小洞彼此相通,凸凹突出的石柱姿态万千,巧夺天工。两个龙潭中水出不绝,潭中成群的一面青色,一面黄色的鱼游来游去,情趣无比,这些奇怪的花鱼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7 n& i, w1 w7 ^  x- S5 r) X- W
相传在很久以前,花鱼洞的鱼也都是青色的,它们在潭中游来游去,悠然自得。有一天,一个远道而来的铁匠路过花鱼洞,他被这山青水秀的景色迷住了,不禁东看看,西望望,欣赏这里的风景,待他看够了,已是腹饥口渴,便坐下来埋锅做饭,准备饭后再去欣赏余景。可饭做熟了,却发起愁来,因为没有下饭菜,他忽然想起到潭中取水烧汤代菜。当他把碗伸进潭中时一大群鱼便围了上来,他不禁喜上眉梢。心想:捉条鱼煎吃,这不是很好的菜么?于是打捞起一条鱼来,放入锅中煎烤,正当把鱼烤黄了一面时,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起来,下起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不一会儿,连煎鱼锅中都下满了水,那条鱼趁机跳回潭中。鱼停后,铁匠找不到鱼,只好扫兴而去了。
- L  Y! Q. V( h从此以后,潭中的鱼就变成一面黄,一面青的花鱼了。
$ I% B" I0 c6 r4 ^: D' k9 a & G1 @5 ]+ p+ S
(三)母龙潭的水为什么会浑
: T* u0 c; H( c  y5 p, r 花鱼洞的龙潭分公龙潭和母龙潭两个,公龙潭里流出的是清水,母龙潭里流出的是浑水,为什么会这样呢?
$ [' O3 Y6 f6 y# y+ m; g. N相传在很久以前,公龙潭和母龙潭都是出清水的,里边成群的鱼从不离开龙潭,如果游出龙潭,被龙王找回,就会受到惩罚。因此,这些鱼从不离开龙潭。6 B, H' z' z$ N0 z3 n) v) ]

/ i) v/ `/ ?& r& o) p4 p1 Z7 I有一天,远方来了一个过路人,他见成群游着的鱼都是四五寸长,就自言自语地说:“别人说花鱼洞的鱼很大,原来是虚传。”他的话恰巧被龙王听到了,于是,就把全部鱼招回龙宫,然后令一对一尺来长的花鱼在潭中游了一圈,可那人见了还是说:“这也不大,还是小鱼。”龙王听了又命一对二尺耿长的鱼游出,那人仍说是小鱼,于是龙王派出的鱼越来越大,但那人总说是小鱼。最后游出一对有牛大的两条鱼来,在龙潭中漫悠悠的游着,那人看了仍故意说是小鱼。龙王听了大怒:“这人简直欺我龙王太甚。”于是就把龙爪伸了出来。那天见一个怪东西从龙潭中伸出,其大无比,当时吓得魂不附体,心惊胆战,“啊”的大叫一声,就被吓死了。由于龙手太大,伸出时把母龙潭上面的一块石和山都摇动了,龙手缩回时,那动摇了的半壁山就塌了下来,把母龙潭的出水口圧起了一半多,水也弄得很浑。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