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最全面祥细的介绍

0
回复
174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2: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族最全面祥细的介绍
5 w" j6 I- N  k- r   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白族少女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8 R4 g2 m1 {' ^$ K
目录% ?# f$ I: A; q  O

" @$ B6 ^. c( @5 ^" _9 [# P, d( B民族简介
3 j6 _) z) O. p民族历史
; v7 H6 n8 P0 n5 u# q社会经济
% ?, @" r0 ~: t1 P$ N4 t( x* h6 W文化艺术
3 W- V3 E- A8 u! c( o" i风俗习惯+ B1 s* d4 W8 I
民族服饰
% u+ [0 ]8 }1 e$ r5 [4 A民族民居
3 t) B' O; X! E: Z- b民族婚俗1 f1 e" y3 G% `% c; l- Z! r
宗教信仰
$ S) Y) X. R# Z! F重要节日! K* L# K7 m" m7 G+ X
礼仪禁忌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R4 |' O0 ?. |7 `" A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 R. W& U2 [4 M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A1 ]) R3 a3 m6 i$ s) ?0 n9 H
民族饮食生皮9 p3 N( R- h8 j* D0 n
海水煮海鱼! l" T4 H: m8 P% L, X
下关砂锅鱼: o3 t0 e. x. A) G$ d5 G
炖梅4 f, R0 z: _1 p: S, Y) T
雕梅
/ i: B' d- A4 ~; }+ y: E8 s8 h! v饵块
& y: [& N4 D: O! f乳扇6 Y' l& [- D% C  q: R: a' M
烤茶
7 y+ ]  i% d. d猪肝胙  M1 ?- K; l8 r) i
三道茶0 H& T2 c' \2 J/ i  C$ F
喜洲粑粑
5 a, q% {9 n1 k$ v( ], I民族简介
: E- g7 y; l) o8 ^8 _: c民族历史
" _, s; J+ ^/ Z& C! v* I$ b2 {社会经济5 N7 }+ J8 y" O8 K# \' x& B; v, @
文化艺术3 @* F# O  i4 ^/ X- I
风俗习惯
) e3 \' b3 U2 g; o6 p民族服饰
# M; K, g3 z* Z民族民居
( V5 [2 u1 M$ C1 U民族婚俗
# |4 ?4 H7 S/ V3 `+ k  g' b) Z0 D宗教信仰重要节日礼仪禁忌 9 x. ^' P9 [3 ]) ]# G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民族饮食
# y; L. C5 R+ G生皮 海水煮海鱼 下关砂锅鱼 炖梅 雕梅 饵块 乳扇 烤茶 猪肝胙 三道茶 喜洲粑粑展开 编辑本段民族简介: _' f4 v: a. _' Y! w
  白族   Bai ethnic group       . A2 g- {' A' k3 R) H
汉称“滇僰”、“昆明蛮”,唐代称“白蛮”,“西爨”,“白爨”或“洱河蛮”,“下方夷”,元代称“白人”或“僰人”等。其他民族对白族的称谓初步统计达六十多种。   白族主要分为“民家”“勒墨”“那马”三个支系。   白族共有人口159.4万人(1990年),其中云南有134万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其中民家人约90万,勒墨人约30万,那马人约14万。   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云南全省,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现大部份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丽江、兰坪、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以及湖南的桑植、贵州的六盘水、毕节、四川的西昌、凉山等地都有分布。   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白族有古老的10月历)和宗教信仰(本主和佛道儒)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本族自称“僰子”、“僰儿子”、“白尼”、“白伙”,意为僰人或白人。3 m) T2 a4 k, E  I# E: T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 f& W! V+ [! l) x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文明的水稻农耕文化,过着农耕渔猎的定居生活。从西汉至唐初,白族先民在汉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不断进分散和聚合,先后形成东\"西洱河蛮\"、\"白子国\"、\"渠敛诏\"及\"六诏\"等酋邦,后建立了南诏国,大理国等政权,历500多年.历500多年。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灭亡。建立了云南省.元朝任命大理段氏为“大理总管”,世袭其职。终元之世,大理总管传11代。公元1381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取消了段氏在大理的世袭特权。元明清三代,白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与中原逐步形成一体。      
; p: ?4 x5 E4 M4 N! n8 U+ K+ Y1 p白族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与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密切交往,不断发展,创建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科学文化。大理地区在两汉时期,就是从四川到印度的交通要点,汉、唐时的西南“丝绸之路”亦从这里经过;大理有名的“三月街”也形成于1000多年前,商业贸易盛况在古籍中均有记载,并出现了闻名滇西的三大商帮。尤其需要指出的,大理城不仅是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而且是当时我国与东南亚诸国通商、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是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理地区至今保存的崇圣寺三塔、南诏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等名胜古迹,似乎都在叙说着白族人民在丰富祖国文化宝库方面所作出的 卓越贡献。大理城现已列入国务院首批批准的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关于白族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白族可能已经有青铜文化。关于白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土著说 认为白族]自古以来就是本土产生的土著民族。论据在于民族语言部分特征、民间故事比较、历史出土文物和其他史诗。2008年云南剑川海门口发掘出迄今3000多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表明白族地区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并产生出当时属于云南最早的青铜器文明[。 外来说 认为白族人是早期入滇汉人土著化形成的族群。论据包括:白语中汉语成分多于藏缅语成分,很多白族人声称祖上是流落发配到云南的汉人。经典的说法是祖先是从南京应天府柳树湾迁徙来的。传说中庄蹻入滇发生的年代是公元前300年,而根据en:Sergey Starostin的研究,白语与汉语分化的年代上限是公元前160年左右,时间与庄蹻入滇的史料吻合得很好。这又为外来说提供了证据。 从明朝到1956年白族民族身份得到确立的几百年内,云南大量的白族人被同化为汉人。现代云南白族除了大理州外,昆明的西山、丘北的马者龙、保山的旧寨相互之间呈不连续分布的事实也反映了这一点   历史学家马耀的观点是白族是异源同流,即白族是由一个藏缅文化主心骨的族群同化了大量不同来源的人形成的民族。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