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朱子治家格言》里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随着国家的富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地提高,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作为新时代的儿童,吃穿用度不用愁,根本体验不到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所以对他们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是势在必行、必不可少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它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其意义是深远的。我抓住这一节日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
其一,讨论:各种饭菜、水果、衣物、书本、生活用品等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这些东西来得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少工人、农民叔叔伯伯阿姨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又怎能轻易浪费呢?
其二,讲故事。给孩子们讲周总理、雷锋、李嘉诚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故事。以真实事例打动教育他们。
其三,实践。让幼儿利用区域中准备的毛线、玉米皮、橡皮泥等等材料,实际动手操作:织布,编蒲团,做面食……体验劳动的艰辛。
其四,参观。带幼儿到附近的田地、大棚里观察大人们的工作,激发他们对劳动者的赞叹感激尊重之情。
其五,讲解、背诵古诗《悯农》。
其六,说一说:自己以后要怎样勤俭节约?引导幼儿要从多方面来节俭,如怎样节约粮食、节水、节电、节能、节钱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真的学到懂得了很多,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谈中,我发现,他们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很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们在朗声诵读。
2 相信幼儿的能力
户外活动时,我经常看到孩子们趴着玩滑梯。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难免紧张,生怕他们会出现这样那想的状况。几番劝阻,收效甚微,孩子们依旧按着自己的意愿玩着。于是我便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玩,不按常规出牌,猜他们怎么说:“坐着滑得慢,趴着还快”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还真是呢。孩子们还真不那么简单,在玩的过程中居然发现了阻力的存在,坐着的阻力要比趴着的阻力大。我感动于孩子们的发现,尊重了他们的选择,允许了他们的花样玩法。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保证注意安全。为保险起见,先请他们说说怎么样来保护自己。大家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面的不能推前面的;为了不磕到嘴巴,可以用手捂着嘴;可以仰起头;也可以侧着身子;可以轮流当监督员……看到孩子们玩得最快乐自在,我也高兴开心。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也维持了秩序。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们要善于发掘幼儿的潜能,相信并赏识幼儿的能力。
3 如何对待内向的孩子
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对待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我们不能责骂他沉闷,也不能强制他活泼,更不能拿话刺激他。因为你越斥责,就越容易使孩子畏缩、消极;尤其是以命令口气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在人前当孩子的面说他性格内向、不会和人打招呼等等。
对于这类孩子,应给他们制造一个相对没有压力,较为宽松的环境,让同类性格的孩子和他们一起游戏,彼此便容易相处,还能使他们交谈;还可以让他们与比自己小的孩子玩耍,找到自信。只要拥有了自信,假以时日,孩子的内向性格和消极态度自然而然会有所改善。
4 父母该怎样帮孩子克服恐惧
害怕是人人都有的,何况孩子。要想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应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而父母在面对孩子因恐惧产生的情绪反应时,需先了解他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如害怕黑暗,应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增加面对黑暗的勇气;如果恐惧暗影造成的幻象,应先让他看清楚阴影的真面目。
如果大人发现孩子有害怕“鬼”的倾向,却无法得知他害怕的是什么,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一边说给孩子听,一边让他说说他的感觉,以理清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实其心灵。
若发现孩子所恐惧的是“黑暗”,就为他开一盏小台灯,或是在孩子活动的每个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线。硬是强迫孩子勇敢面对他不会处理的恐惧,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他觉得更加害怕。
如果孩子说的“鬼”,是一种黑影或是找不出来源的声响,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去发现那些令人恐惧的物和声,究竟是哪儿来的?如果孩子年纪还小,说不清他害怕的“鬼”是什么,父母不妨给予他情感上的保证,让他知道有人陪伴他,他不会被丢在黑暗中。千万不要在孩子害怕时,说他是“胆小鬼”或是“不勇敢”,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没用,,或是认为天不怕、地不怕,才是好事情、好孩子。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甜蜜温馨的爱,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谊,还会使他觉得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下,都是温馨与安全的,对于未知的事物,又何惧之有?
5 多一些鼓励
离园时,经常听到家长问孩子:“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扼制。所以,应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6 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八个一活动中,拍球是中班的重点项目。在组织孩子们练习拍球和花样玩球的过程中,我经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以便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表现的机会。可是,每次晨晨就是不愿参与到其中去,我又不能强其就范。我心里想,可能晨晨还不太会玩球吧,只好尊重了她的选择。可是经过偷眼旁观,晨晨竟然拍得不错。一次,我抓住一个有利时机,悄声问她:“你玩得这么好,干嘛不参加比赛呢?”她四下里看看,终于扭捏着说:“我害怕人家笑我”我一下释然:“哦,原来晨晨是缺乏自信啊!”了解了情况,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就经常有意识地鼓励她,不时地表扬她,这样子慢慢儿地树立她的自信心,提起她的表现欲。感受到了甜头,孩子的转变是很快的,后来看到的就是晨晨在活动中兴致勃勃自信满满的样子了。(寿光侯镇南仉幼儿园 李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