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时期碑刻

0
回复
132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诏大理国时期碑刻
$ s. Y7 Y4 s) ^7 I6 D+ U5 p( L

8 w2 \  `0 w' ], r
8 `6 [; ?' M/ h. y' ]5 d
  现存南诏时期的而又与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有关的重要碑刻有四种。它们是《王仁求碑扒《南诏德化碑》及剑川石宝山劝丰天启十一年沙退附尚邑《张傍龙阖家造像记》《元改造像记》两种。- D- T& w$ ?( o
  《南诏德化碑》在今大理市太和村的南诏太和域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高约3.02米,宽2.23米,厚0.58米。两面刻字,立于“赞普钟十五年”,即公元7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碑文对阁逻风统一六诏的史事记载详实,凡南诏前期的政治制度、社会情况、农业水利、手工业生产等都有所反映。更主要的是从南诏国的立场出发,记叙了唐王朝与南诏国之间“天宝之战”的经过。说明“阻决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而揭碑国门,并说“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嗣容归之,若唐使至,可指碑澡吾罪也,表达了南诏一心一意归奉唐王朝的思想。该碑证明,云南自古以来便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云南境内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该碑受到历代史家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备受珍视,为研究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
- |; }" ?, ^4 Q' O8 {  碑文原有3800字,历千年风雨碑字多漫漶,至今仅余800余字。
* `* d8 N# L% _3 f0 B; O3 g* V' b  碑文的文章,徐嘉瑞先生赞道:“其辞令之工巧,文体之高洁,在有唐大家中,亦不多见。”
2 S* C1 A1 ]" U6 T0 |  碑文的书法“有晋唐风貌,兼具北海遗风”,是为上品。宋代大理国的碑刻也不多,数百年来,载之各种史籍的一般  只有四五种,最多没有超过十种。近年来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人士的努力,大理国时期的碑刻铭文陆续出土,笔者经过统计这些碑刻铭文共有22种。可以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            # Q( W3 _$ c2 j! {
  经统计这22件碑铭有7000余字,内容为宋史《大理国传》的10倍有余,为研究大理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宗教等提供了一大批难得的史料。+ q* ~7 k9 Q, x7 S. _9 Z: M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