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雕、木雕密切联系的是白族碑刻。白族碑刻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重要的碑刻有《南诏德化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元世祖平云南碑》、《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等,是研究白族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 {; U' f# ~, b, b2 I7 w& b7 t, x* t* x0 z8 ]. c8 ]- q
白族绘画艺术丰富多彩。《南诏中兴图传》是白族画家张顺、王奉宗的杰作,包括画卷和文字卷两部分,因绘制于南诏中兴二年(899年)而得名。内容主要为梵僧点化奇王细奴罗为南诏王、梵僧教化愚民、兴宗王罗盛等祭铁柱、中兴王舜化贞奉祭观音等故事,依据《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等南诏早期史籍绘制而成。它是南诏时期的民族艺术珍品,对于研究南诏历史与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u M* m" v& O, m' E
( m( \+ P- ?. k( M, S, i3 O& K
《张胜温画卷》,大理国画工张胜温创作于大理国盛德五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是世界佛教图像画中的珍品,画卷有明翰林学士宋濂、清乾隆皇帝及近人方国瑜、罗庸等诸多名家题跋,是云南历史上绘画艺术步至颠峰期的巨型精粹杰作,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画卷与同时代的另一画卷《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南北双绝”。画卷为纸本设色、贴金,总长1636.5厘米,高30.4厘米,134开,以《护国仁王经》为主题,画着628个面貌不同的人像,将大理国时期从王者至平民笃诚信奉佛教的盛况,以及崇佛祀佛的内容备细描录、展现无遗。整部画卷大气磅礴、酣畅有序,人物众多而疏密得当,并从艺术的角度体现了南诏、大理国的相互因袭与联系。此外,元代大理凤仪遍知寺的壁画、明代剑川沙溪《兴教寺壁画》均为一时之绘画艺术珍品。 I& R) X+ p; i X8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