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间的“甲马纸”,亦称“甲马”、“纸马”,是一种木刻纸画,是白族原始巫术礼仪尚遗民间的一种木刻作品。
3 x1 y- L9 H$ m. d3 w1 Q
+ Q% b/ e2 s4 c2 p2 n7 Z" A 甲马纸以阳刻线为主,粗线接近于面,木刻后水墨印制,产生出线条简洁粗放,线面错杂纵横、虚实变化,而又协调统一、古拙朴实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上,千变万化,打破了复制木刻千篇一律的程式。刻工凭着他们纯真的感情,不循固有的技法,毫无顾忌地握着手中的刻刀,在自由的想像中把心中的意象挖出来。
. ^/ G4 P$ |- L+ d* t1 p
5 |" z( m' l0 X% u3 T3 O$ |! W, e$ b- M5 W+ q8 N# b& [" o) Z! {
白族甲马纸,内容丰富多彩,其数量近千种,归纳起来有三大类:一是白族固有的“图腾”。如“龙”是白族先民的图腾,在甲马纸中有很多表现,有“白龙”、“苍龙”、“财龙”、“飞龙”、“芭蕉龙”、“五方神龙”、“青龙神君”、“火龙太子”、“水府龙王”等,还有以“龙”为配景的“瘟司”、“天蛊”、“春牛”等的甲马纸。二是白族特有的“本主”。“本主”白语称“武增”,汉意是我的主人,是白族民间宗教信仰中的主要内容,源于白族先民原始宗教中的自然神“社神”崇拜,在白族甲马纸中,“本主”神占有一定的数量,典型的如:“水草大王”、“阿利帝母”、“清宫本主”、“洪山本主”、“雪山太子”、“品殿大王”、“本主娘娘”等。三是白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的各种偶像和白族民间信奉的各种神祗。如“家神”、“喜神”、“土地之神”、“水火二神”、“木神”、“桥神”、“路神”、“岩神”、“脚力神”、“五谷神”等。 4 z2 ]# F: l- v3 R
0 R. [1 W( d' n5 S
+ o8 U- z* n1 x+ ]4 x5 C1 i$ f
白族的这三大类甲马纸,用途涉及了白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从事的主要活动,自身的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审美观点、艺术歌舞等各个方面。 2 V* ]* Q. |+ O! h+ C
6 l' J1 w" q" z: L% p: i# J0 D& I( H 白族甲马纸始于白族古代社会。当时,中原汉族地区有一种“甲马”,即“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彩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白族先民很快引进了汉族的“甲马”,用这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传统文化、民族意识。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白族甲马纸”。无论是在制作和内容上都与中原汉族地区的“甲马”有了严格的区别,是源于斯而不同于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