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n) F7 X4 ]- ]% D" B
晚上小马姑娘的爸爸把我们安排到喜洲一家客栈入住,早晨天不亮就去洱海边拍日出,等我们赶到小马家宴席早就开始了。: r+ f, p$ a& \" C

6 e) k* J# I4 { x 
2 u* C3 m) a# ]8 c 院子里满是人,爷爷说我们来晚了,已经吃走了好几拨人了,流水席天亮就开始。/ E2 Q, a. E6 V0 L& p5 O1 ]
4 R+ X% |% ^4 S4 t- G7 i

' ^5 q9 f& V8 W/ j5 ?- t4 ` 乡里乡亲的,都是一家家,拖儿带女的赶来,挤个地方,坐满八人就上菜。
( W+ q, h6 x b; `. }! n& v 写礼单的台前也是挤满了人,人情份子也都不小。0 s+ @# K. J6 }# c
; ~. L' C3 F/ G3 p
记完账会给随礼者一大包洗衣粉回谢,这一天整个村子的大部分人都会来贺喜,加上外地赶来的亲戚,小院子真是挤煞人啊。
) \% S5 S& D; E - ]4 U9 Q+ Q' l% T) u9 a
但由于伊斯兰不饮酒,吃流水席翻转的还是很快的,只是忙坏了帮忙的人,不断的收拾、不断的上菜。8 C% i C/ C" K$ p g
这里婚席叫“土八碗”,就是一桌不分大小坐八个人,然后上八碗菜。
+ }: h/ O8 f8 D# ]$ Y" g+ K9 ?6 q% x 
1 t+ ` v0 ?6 t! s0 M) Y& q5 U" d 很快我发现了趣事,人们坐好后每人先发一个塑料袋,而菜端上桌子人们先吃的都是粉条和拌菜,而鸡和肉却没有人动,就连那些孩子也很守规矩,不主动夹菜。
* d: k8 e& u7 ~ 
: h% P7 x# W+ r9 G7 Z 直到快吃完了,才由一桌的长者把鸡和肉菜分给大家,而每碗里刚好是大小一样的八块,最后这些肉食由就餐者打包带走,竟很少有人桌上直接吃掉...
$ ]% {6 c& O# W& R7 g; Y 这习俗让我觉得有趣,也有一些心酸。这是以前留下来的习俗,曾经怎样的贫穷过啊。吃席的人还要考虑家里的人,那些不能来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她们)不忍自己吃下,要打包带回去。/ b5 H1 P& [! A [" M5 z; c9 I
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习俗依然在,那份牵挂依然在。: q" H n0 U6 G ]
后来我同当地一个白族女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她说不单是回族,当地的白族和汉族也有这样的习俗,所以她轻易不去吃喜宴,因为别人都不吃,她自己也不好吃,而且又不想往家里带,倒是觉得想吃又不好意思吃非常的尴尬。
, A" L! I+ u6 q; `1 R7 V 这尴尬同样也体验在我身上,在后来的几天里虽然天天吃“土八碗”,但都是只吃一两块肉而已,因为同座的别人不吃,自己也矜持了起来,不敢尽兴的吃...
! ]. N+ _ }" S, A4 \- N6 Z4 m, e 接近中午小马姑娘在城里化完妆回来了,今天她是新娘子了。是一生中最风光、最惹人注目、最漂亮的一天。9 R! J% K/ @! s- [* v3 Y5 o
W: O/ N. d+ O* A; ^0 w; T
N: a2 k4 A4 _) F* D
按伊斯兰的教规,结婚的女子就要包头发了,她的女孩子时代也就结束了。- L6 R8 K8 }! v2 g% a1 s* n
9 w8 s, H5 e0 b1 x |- l
; v9 @ E+ D" A
同疼爱她的爷爷奶奶合影。4 Y% Y7 x5 o) x6 L( y

. T2 g# {- s3 R6 \ 
2 d5 e5 _, _" O: L8 g 两个弟弟也来看一下子漂亮了很多的姐姐。+ n9 O0 R K2 W6 e( I" \/ M9 d
) S& ^. C) q& T' f

* H; v! ?* Z5 K% G9 p6 O8 ` F 同她的闺蜜拥挤着合影,新郎来电话了,迎亲的队伍已经到了村口...% n, t, c( E, q

) h5 i/ f: F1 z% a0 L 喜气洋洋的接亲队伍到了新娘家门口被一根红线拦住了。/ z X5 S* q* \' k3 [1 p

5 m/ x G) ^# M 除了小孩子都要红包,家族长也“挑理”了,他查看了新郎带来的礼物,摇头说礼品饮料太少了,要新郎马上去买...
# \3 ]7 b+ V O& P 
4 o$ a) U; I5 [7 | 这事当然不用新郎自己亲自去,他可是带了一帮小弟的。但是礼品不够门是不让进的,就在门口等着吧,小舅子也帮不上你。! G; p& e; N' d W( H
R8 D! K. {, W, L. z8 W4 ]' _- }
& |# K* k3 R1 s. R. X# k5 [/ V5 e; i5 a+ |
很快饮料买来了,礼齐情至,欢迎新姑爷入门。
) b* s! u- e$ V8 o/ k6 s& R! c" q 在给迎亲队伍准备的宴席上,多了一道菜,是奶奶亲自做的炸乳扇。我不知道这道菜的含义,但在大理乳扇是家家都爱吃的东西。乳扇其实使用发酵的牛奶做的,大理有一怪,说“牛奶炸着卖”就指这东西。$ m+ @1 r2 W, k3 n; o9 V! k k3 N0 L; w- R

: i5 P. F, k( q. m& E1 s2 K8 I, ^! b( Q 新郎和迎亲队伍吃完了饭应该迎请新娘了,但此时闺房的门关的紧紧,谁也叫不开了.... f3 X& {& |3 R7 y; [
2 o: l3 |. ?5 v# k# K. _
新郎自然要说好话,这个时候好话不单是给新娘说的,而是新娘的闺蜜在把控局面,有些话还是要先说清楚,闺蜜要把关。
4 p/ L' N5 y8 F6 ] 
/ V7 W$ N, Z; ?& I" D1 y' g; h- x5 u 好话了不少,最后还要红包拿来。当然新郎也是有备而来,腰包满满的。红包一个个数,差一个都不给开门...(我偷偷问过新郎包里有多少钱,呵呵,原来只有六元,大家都想讨个吉利)
: _6 M) |: ~8 O7 z) a: C 终于“打动”了新娘的闺蜜,把门打开了,新郎你别急,还有仪式呢?& T# ?$ b# t$ X. Z
5 Y3 i: A- }" K3 L, v
再一次表白,好吧,给新娘子穿鞋!
/ Z, ~/ b* s, F4 d: M, {; v3 j 
0 W& n3 N$ D: K$ c) L9 C 
7 A6 `' E( f; ?6 @- i) f) m 
+ J) Y* Y$ Y: Q& t7 I5 x3 K9 p, M/ V/ c 终于把新媳妇迎出娘家了,不是说姑娘出门子要哭吗?马姑娘怎没有见你掉眼泪?到是奶奶叮咛又嘱咐。# R( t4 i( ~, E P+ ~) t1 u

" ?4 z1 I+ X$ q5 {5 `: M) w: L 
. R" ?( g) Y7 B- R8 S 4 ~5 [9 n4 [4 N5 j
广州来的王女士同小马告别了,他们一行今天要返回了,不能送新娘到婆家了。. z# R" k2 Q) r/ f

& ]0 J( `* g3 C4 w$ W) O/ W6 {6 V 婆家在洱海北边的洱源,离喜洲有几十公里,婚车就是他们自己新买的车,远比租来的豪车踏实得多。3 d; v+ [3 x2 S5 \( V4 ^

& i$ `6 r9 D; x; f9 L 在离新郎村子还有一公里左右,婚车停下了,除了新郎新娘还有新郎的小弟与新娘的闺蜜下车,他们要恶作剧一下。其他送亲人员去新郎家吃喜宴了。7 X6 [8 G1 ], U$ H5 p
刚才在新娘家是闺蜜难为新郎,现在是新郎的小弟们难为新郎、新娘啦。
! y" _3 s, z' N: W 先是一个坏小子拿一个吹大的气球要他们合力夹破,结果爆出一股脏土...
# X4 }& D' g$ Y ! v) u8 N- u( X8 S, o; s
接下他们来要求新郎抱新娘走,这个好办,新郎彪悍,新娘娇小,不是问题。
+ V; N4 K: C# Q$ D . M1 Z& R8 y( q+ ?: A/ q; M# \$ }
在一个小桥上一个小伙子拦着要他们合吃一瓣橘子,那知新娘机智,一把抓住塞进嘴里,臭小子没有准备,还没有备品了,只好放过他们。
9 A! G* E. c( H* q 4 g( W* S9 m% U# E: J1 K
一个骑摩托小伙子拦住他们,要求他们同陌生人要六元钱。村路上没有几个行人,他们只好道路上拦过往汽车,很快有车来。虽然不认识但这个场面谁会拒绝呢?祝福新人,也谢谢好心人。
" b6 z. d: y, _8 | 1 R/ p" {; C9 U, J
但“磨难”并没有结束,几个小子一商量,又来新主意,给他们2元钱,要他们去村口的超市买红牛。哈哈,这次可失算了,忘了新郎口袋里还有没发完的红包...3 R2 _: E# D9 v0 L
: d7 m- V& r$ f
终于进村了,小伙伴们更加变本加厉,情节一个接一个,而其他的送亲人员已经吃完喜宴了。
8 G/ M5 Y* Y4 j9 S 
' G4 u' _7 U7 ~ 3 j/ o2 [: ?5 U- M2 w
走到新郎家门口小伙伴们还有未完的故事,递给他们盆和铲子,要他们说、唱、喊...: @& L6 q0 L% y/ G+ o

$ n# n" d/ W7 K) Q6 {/ r3 b 但新郎的奶奶不让了,她拉起新娘直接进门,不许别人再阻拦,孙媳妇奶奶喜欢着呢,不许你们胡来!) V/ V- i3 l! U+ c, {6 z
! j3 b7 @5 b2 @5 t5 j6 |
新郎家很富裕,有大理地区标准的两层半楼房。新房设置在顶层的“半间”,足够的宽大。同城里结婚一样也是家电家具俱全,婚纱照也是花了好几千。2 _" L1 H' V1 @
4 o& w; B1 t T" i, {
; [" G, k9 Y u: s
新郎家的婚宴已经接近尾声,也是“土八碗”,但菜同新娘家略有不同。! v ^/ r" M9 u4 M2 V7 b0 i7 U

a( Q& a2 b& H, @& n$ e' @4 ~ 
- n' t3 v( c8 {1 ^. R, S: L9 ~ 0 M3 K0 p4 F$ w- r5 H
新娘坐下,吃嫁过来的第一餐,她的闺蜜陪着她。晚上有四个闺蜜也没有走,陪伴她到婆家的第一夜。. L* n( R; d* U7 h1 G0 ]7 p
. {# @1 Z" C# O7 W" h
我曾在西宁清真大寺听阿訇讲解伊斯兰教规,其中讲到伊斯兰主张时我记住“伊斯兰主张拥有干净的财富”,“伊斯兰讲究厚养薄葬”。但印象最深的听他讲“伊斯兰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不主张差异太大的婚姻”。
; ^% r7 t" a% Z8 b3 S( m 门当户对的婚姻曾一度被我们贬斥,因为我们觉得爱情就一定要打破“门当户对”,但现实中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却经常被打得头破血流。伊斯兰提倡的婚姻上“门当户对”,其实牢固婚姻的一个基础。
2 I# |+ w4 k7 P& b! n! b 那么伊斯兰婚姻除了要“门当户对”,还有什么规矩呢?5 }# X4 o, k0 w% m) \6 z+ D7 M
晚上八点当地最有名的阿訇来家里主持婚礼。$ f3 N. T! d! m
4 O" f) y, _# M
他讲解伊斯兰的教义与婚姻和家庭的关系。讲到他主持伊斯兰婚礼的要求。
% [# k- l F8 Q' d) l, e6 O/ ^ 他说“你们必须了解掌握伊斯兰的教规和教义,我才能给你们主持伊斯兰婚礼,如果你们不了解伊斯兰,就不能用伊斯兰的名义结婚”。同时考问新郎新娘对宗教和婚姻的理解,场面非常庄重。% H9 T1 d5 h, g. L& E( [2 T/ a2 n

6 @, I1 m# o! `8 v, d 阿訇要求新人念经,然后逐一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这一刻可是众目睽睽之下,问题很多,不能回答可不单单是尴尬的问题啊……% y, m0 E3 }- x8 y+ ` N/ d

; { b) W/ z1 F; a! b9 E 新郎新娘人聪明,又提前做了功课,所有的回答很流畅,阿訇很满意,同意为他们的伊斯兰婚礼主婚,承认他们的伊斯兰婚礼。
# Z8 Q7 t1 z( e1 i l) b1 a6 n L ) `. f. A* @ ~4 F7 L, I
家族的长辈和亲朋都参加了,同时也为他们的婚姻证婚。. o5 u$ P. o1 y0 W7 J/ P! L8 ~6 y
中途曾有停电,但仪式没有停止,这一庄重时刻也让我永远记住。
5 |4 R" `( L4 S' i: \! t 
$ [- r, b8 A* V+ g 伊斯兰的婚姻严谨认真啊!爱情是缘分,婚姻是相伴,且行且珍惜,相爱到永远。祝福你们!+ @# ?( m6 Z, V& R
看到这里请不要也为文章结束,还有 《拍摄手记:大理回族女孩儿的婚礼(3)》,请等待。4 ~* d4 j/ J, E; q3 a; I
作者:书影;微信:shuying-916 ;QQ:1154429719* T5 u6 e% A+ a
【公众号:sy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