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4 c) G: G2 T, ] j8 `
庭审 4 ~" ] e; `; I( l
9 ]8 @- X* ^5 Y' p5 l' v通道“微”法庭
6 @# k/ O4 l8 r6 K) M% [0 J% g P' o9 F
丈量
; Z4 S4 y! m# E8 e- ]. A云南网讯 (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赵颖姝)3月28日,云南大理市人民法院凤仪法庭的法官们驱车34公里前往位于大理市与弥渡县、巍山县交界处的后山彝族村开展“阳光司法”活动,公开开庭审理原告罗某诉被告罗某俊相邻通行纠纷一案。1 {) C) q. f7 b6 B) {3 |
后山村地势偏高,是依山而建的彝族村寨,原、被告争议的又是相邻通行问题,为了便于当事人诉讼及现场勘验、调查,法官们带着国徽、身份标识牌、皮尺等到双方家争议的通道口开庭审理案件,一个简易的“微法庭”在山村里开始了定纷止争的工作。: s$ Y& b: D! ]) f* b3 s
原告罗某诉称其与被告罗某俊系邻居,原告房屋居西,被告房屋居东,中间有一条历史形成的两米左右的通道,原告房屋南面系本户承包田,原告需利用该通道通行至承包田。( o, m( ?8 F) ?1 O
2015年,被告拆旧建新,但在建房过程中,被告将旧木料堆放在通道上,且新建房屋抢占通道,妨碍原告通行。经村委会调解,被告承诺留出宽1.33米的通道,2016年1月,被告房屋建盖后,未按约定留出,所建围墙占用通道,入口处不足0.8米,导致原告通行困难,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原告起诉请求被告拆除占用通道而建的围墙,并清除堆放在通道上的木料等建筑废料。
* j1 q% E* u6 w" _6 m' R庭审开始后,附近的村民也都跑来旁听了案件审理,觉得这个通道里的法庭特别“接地气”。# w7 k; N& _. a7 @) L) ^( w1 w
审理结束后,虽然法官们进行了耐心的劝解,但是双方因争议较大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法庭决定再挑选合适时间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将择期宣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