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v0 f" M% u8 `苍山上浓雾积雪,气候恶劣。春城晚报 记者 黄兴能 摄 & _; Q' Q0 Q, u% h
4 t( F& I6 \9 U
雪路难行 春城晚报 记者 黄兴能 摄
, |; u' S* s; V# U3 [20日下午3点,本报摄影记者黄兴能接到一个来自山西的电话,说话男子姓张,山西人,他希望能汇集更多力量,尽快找回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必须动起来。”黄兴能的另一个身份,是民间救援队云南蓝豹的队长。出于职业习惯,黄兴能通过镜头将这段救援经历记录了下来,也让我们得以看到新闻中“600人次参与救援”的背后,是怎样的揪心与艰辛……( `# O$ [- C2 n- B# ^* E, f
实录
3 x# L. u [9 R) r' V4 C连夜奔赴 3月20日 18∶51
h% o7 o! N" i2 e6 l下午收到家长求助电话,云南蓝豹救援队两车8人第一梯队赶赴大理。这是云南蓝豹第一次接到高山救援的案例。这个成立于去年的民间救援队有70多人,全是志愿者。深夜12点左右,黄兴能率队到达位于漾濞县马鹿塘的一个护林站,漾濞县在这里设了救援指挥部。大家商讨救援方案直到凌晨两三点,清晨5点半,天蒙蒙亮,救援队员就背上行囊准备出发了。/ R: ^% m' }& e) `# @
整装上山 3月21日 7∶11
% ^+ E; J& u4 k1 i, j$ M3 d背着20多公斤的装备,黄兴能和队友出发了。在他的背包里,有急救包、头灯、睡袋、救援绳索,还有队员背着无人机、电台,“在山上,很多时候是没有信号的,只能靠电台的对讲机联系。”可就算他们负重20多公斤,一个65公斤的汉子在山上还是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5 u$ D1 w. c" g& W$ {3 x# |* O
雪中跋涉 3月21日 16∶08
, B$ l2 |- g" l4 _“一脚下去,雪能到你大腿处。”黄兴能说,他们只有跟着前面队员的脚印走,节省体力。在山顶救援队员发现了手印、划痕和鸡蛋壳,“下午两点多,接到总部的消息:人找着了。”黄兴能说,那一刻,他心里松了口气。, o0 T8 M3 q2 {: T: E
疲惫返程 3月21日 21∶092 O% h4 P" y' [% p- o
带着脚上的两个大泡,黄兴能连夜回家了。深夜回昆路上,他在微信中写道:希望其他人引以为戒,敬畏自然,千万不要拿生命开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