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刚刚吹过剑湖两岸,四溢的花香就已经弥漫白乡剑川。在百花竞放的春天,最为绚丽耀眼的是“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花香四溢。% ^3 p, w7 \6 N B& a) U2 B7 v
剑川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少数民族人口占96.15%。县民宗局局长和福善说:“近年来,全县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为重点,大力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呈现各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 p! G+ G! z% u! F和谐共处奔小康6 y' U4 P; d c' L
“我们村内有白、回、汉3个民族,长期以来和睦共处,亲如一家。”剑川县金华镇桑岭村村民段淑玉说,全村有402户1688人,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纠纷。
8 e8 f! r' {* F) `( s, c" g坐落在老君山东麓的金华镇双河村,有白、彝、纳西、傈僳4个民族。50多年来,分散居住,风俗习惯不同的4个民族没有发生过一起民族纠纷,没有发生过群众上访事件。双河村书记和文汉介绍,2010年7月,村里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灾害面前,各族同胞紧紧团结在一起,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H$ K# `# g/ d4 _( `
“我们四家村彝族同胞做梦都想搬新家,住新房,现在梦想就要成真了。”剑川县金华镇双河村四家彝族自然村村民罗务海兴奋地说,村子属高寒山区,村民分散居住,生活比较困难。去年,启动了自然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将新建34套安居房和其他相配套基础设施,估算总投资1400多万元。3 N. ^7 y9 r. d' r% W
“剑川县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从2015年12月开始实施,将分3个年度实施,到2018年将底将努力实现所有山区少数民族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县扶贫办副主任段瑞霖介绍,全县异地搬迁项目涉及8个乡镇,3072户11588人。目前已启动实施10个安置点622户建设任务,完成100多套安居房建设。+ R, t* m/ K2 O% x
文化惠民群众乐
- D, `+ V+ y! ~* I“我们虽然居住在偏远山区,但在新修建的文化广场上打歌跳舞,有了新鲜的生活感受。”甸南镇发达村华丛山萋坪村村民小组长陆金泉高兴地说,2015年7月,政府投资65万元建成彝族风格鲜明的传统文化广场,彝族同胞聚在一起过火把节,大家都非常高兴。' L/ _0 O, ~1 b9 u F
近年来,剑县共投入3502.6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安置了体育器材、启动了“点亮剑川”乡村路灯建设、通村公路等系列惠及百姓生产生活的项目工程。
8 ]) q3 {) B+ \% z剑川县还积极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在沙溪石龙村和金华镇西门社区建立了白曲传习所和白文化传习所,开展剑川民族文化精品项目——白族阿吒力文化数字化展示项目工作。8 A: c7 Z- F) q1 O1 Q5 r, P
各族干部一家亲
R! o+ N% D: r" O$ [, ^“我们老君山镇领导班子中,镇长张忠山是彝族,镇党委副书记和国典是纳西族,副镇长胡双杏是傈僳族,其他成员是白族,大家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老君山镇纪委书记李续葵深有感触地说。
A2 ^+ d: ?! a2 ?剑川县坚持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所占比例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适应的原则,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有492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82名,占97.57%。努力实现每个世居少数民族有1名以上正科级实职干部,两名以上副科级实职干部。
! Q$ o; S1 |# p' r2 e0 H近年来,剑川县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特少民族专业技术人员40名。同时实行照顾政策,确保了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有1名、每个世居少数民族至少有2名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在世居人口较少民族地区,适当恢复小学校点,积极支持开展双语教学工作。
2 j$ u; R0 T! t' @2 m# b春风吹过,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白乡剑川,纯洁闪耀的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剑川大地。
" j0 ]; R% g* y4 J( T1 S通讯员 吴剑熔 董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