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啊男人,我该拿你怎么办?
. w( E/ A% p) k! a4 x$ g+ c m 许多文字信息都在做各种各样的揭秘,说着男人与小孩的联系,告诫女人什么时候要给予母亲般的温柔关怀与懂得接纳;什么时候需用情人的姿势让他男人的征服;什么时候该以正室的身份在公共场合搭个大台子放好他的面子;什么时候要像水仙般清澈、纯洁,做位聆听他的心声的红颜知己。- ?# B1 n3 @! X) r& h
为何这样的标题,点击直上、永不落败?1 Q) c3 h# e- ?" \6 g
也许,女人都害怕失去,而男人也吃定了女人放不下的温柔。于是,更多的男人肆无忌惮的提出要求,更多的女人照本宣科,唯恐疏漏了哪一条要点。湿面团女人像瘟疫一样蔓延、扩散,随男人的表情或阴或晴,随自己的猜测多云地,惆怅地,用生命书写诗意。
+ F8 n" ]8 [' A3 y" ^ 然而这样的顺从下,男孩要如何长大,然后像个男人的照顾女人?
, ], M2 l, i7 u3 [ 女人啊女人,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2 c. O: R2 z% S5 f& ]
很长时间以来,一些文字工作者都把女性的柔美做了极致的放大处理,把女人坚强的那一面,用一种悲惨故事的结局做了“最完美的批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男人和女人都沉迷于女性的温柔、贤良、乖巧。这样的女人可以年轻的如一个精灵,也可以只待采摘的熟得刚刚好,这样的女人,甚至能在人生尽头,用银发与褶皱获得掌声。女人的身体与思想,被这样的文化与拥护这种文化的男人束缚着的,弱弱地呼吸着,不敢有一丝不快的表情。
2 w3 T( E) x( K& k4 g* n; ^; u 一些女人开始醒来,向这种束缚文化叫嚣,首先放开了身体,进而攻向传统文化。可惜她们中的一些成了“反击战”中的牺牲品,被另一些图谋的人欺骗与利用,还有一部分则败给自己并不洒脱的心。4 S8 x( J% \ C
很容易的上了床,却发现不能容易的下来。在这场战斗中,大着胆子快乐的上去了,不能带着同样笑容的走下来,眼泪不再是女人的专属,不能把“互动”哭诉成“被骗”, 得男人一样的坚强、洒脱,还得更女人的勇于认错。树立起来的所谓“全新观念”,仍然逃不脱想要废除的旧章影响。
2 L) R0 }$ F; q+ A7 q. U/ v 是不是像男人那样把性与爱分开,就是文化复新成功?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明白,自己想要的是这一刻寂寞之时的拥抱,还是心底真正渴望的浓浓爱意?
/ r% b8 r6 ^7 t2 Z) f 
1 T) e, o. R. k6 w9 f' y 像害怕平庸般的害怕寂寞) D+ F( Z" O+ d
在积极人生观面前,“平庸”是贬义词,一生忙碌却没有什么收获。人们认为生活中有所求,并求到了,才是成功,才值得被赞扬。
1 f: X8 O6 C; A; S+ H! }0 j 需要努力赚到几辈子的钱才能安心的消费,悠闲地晒太阳?谈几回恋爱才真的懂得什么是爱?一生之中,拥有过几位爱人才算够本?生活中除了金钱和社会地位,还得要家庭,有了家庭还要有座别院,以备不时之需,以解岁岁年年无惊无险的平淡。
" l* }: o9 f+ x# X3 R 怕穷,因为没有人喜欢和穷人做朋友,似乎谁都更愿意得到。那些付出也是为了最后的回报,种棵树也是想着它的观赏价值、树阴和净化空气的回报。喜富,就算是观望,也更愿意看到“好”的那一面,憧憬一下也好,羡慕一下也好。不管是人脉的富足,还是金钱富足、性伴富足,富的总比穷的那个嗓门高,身板硬,得到更多的肯定与关注,身边有更多的人围观。0 ?1 x0 w- W* V9 q
为此,尽情的折腾自己,或用鲜艳的色彩把自己标党起来,或搅尽脑汁以最低投入换最高回报,或炫耀自己拥有与幸福并无多少关联的众多东西。在得到了票子、地位、爱人和情人后,不再“平凡”,却离幸福更加遥远,寂寞的夜更为漫长,长到当意识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阻拦剧本的印刷出册,没有力气回头去修订那差强人意的剧情。
1 ]& Y& u9 s p- ]* g. b N" u& Q 原来我们只是害怕寂寞,怕平庸的自己没有人在意,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喜爱。虽然,大多数人都难免平庸,我们还是尽力去争取名额淘汰制下的“名牌”。于是,那些低智商的艳丽,和高智商的利用,让淡紫色的血红在空气里徘徊。
9 B( O k3 k* W; c2 Z5 ~ 乐活是每个人的权力
1 x/ r# {, w: y6 Y6 M) s* n/ x( T 有人曾问我,爱可以理智吗?笔者也曾写道,爱情需要一点盲目。然而,如同我当初说的那样,是需要一点盲目,并不是彻头彻尾的迷糊。( `3 V3 e! _- N1 ?* Z, ?
在亲密关系中涉及到的公平,并不是单纯的对比每个行为的付出与回报的价值计算,而是,交涉中心理上的计算、行为动机、信念和情感,综合起来影响结果的认知。长期受益不足的一方,会认为受到欺骗和剥夺,而感到愤怒和厌恶。另一方面,受益过度的一方,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负疚感。如果某个人乐于享受过度受益,让你爱得委屈,那便是他不够爱你,或根本不爱,起码连如何处理公平关系都不愿了解。每一个伴侣从亲密关系中得到的收益与他对关系的贡献是成比例的,在公平理论强调的公平不能实现时,爱,变得辛酸委屈,如果偏执的认定这也种爱,则会被真正了解幸福的人批评为“不懂爱”“诋毁爱”。 真正能令人开心、感受幸福、满意的情形是对结果进行尽量公平的分配,男女一样,并无性别差异。所以女人,别再盲目的爱下去了。
+ i+ y" w& N; O* Y( {! F 乐活是每个人的权力,有权快乐的为爱付出,也有权索要能让你开心、欣慰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