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李万泽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提高了广大山区群众的素质,既帮助农民转变了思想观念,又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各种现代科技教育培训,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有计划地培养了农村种养殖大户,培植壮大养殖业,使胜利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7 m _# @+ _0 i3 M7 {2 w. T# d' X
该村水井小组村民李泽奇告诉记者:“我们一家5口,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吃饭,又要供娃娃读书,生活过得十分艰苦,过去就盼着哪天能盖上几间比较亮堂的新房子。”如今,他家通过政府补助3万多元、自筹资金15万元建起了新房。而且通过养殖项目的扶持,现在全家人均收入已达到6000元。) i4 b) H# g5 }$ [/ C2 c
如今,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农家庭院,一排排新修的砖房错落有致,村里还有了活动场所、活动室、路灯。$ Y) N0 E; h% p' F f
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民风纯朴的新农村以其独特的风韵和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 H* L' F9 g1 K- B7 t. L5 O7 w/ f
夯基础
8 a) a' ^# ]7 M2 ^& c. S抓好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 M" @# k6 v6 u% W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使李万泽深切体会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f/ }8 j$ m5 {- l9 i
“我们贫困,所以我们应该比别人更努力,从我开始全村党员要负担起更大的责任。”李万泽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不抓党的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党的建设就是不称职。只有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基层建设,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J0 E. w9 g. E% c5 d& V
他用抓经济工作的热情和决心,抓好党的建设,带领支部一班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投入资金18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20亩的“胜利村泡核桃种植基地”,投资2万元在泡核桃基地种植了150亩林下中药材。
/ w- L# O2 }, q2 M' o9 \; V; @" F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他多方协调资金新建6个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他坚持“一室多用”,依托活动场所举办党的基本知识和农业适用技术讲座,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G0 n f/ ]3 v3 N" `9 B& o# @
2014年保春耕抗大旱期间,他号召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抗旱保苗,生产自救。/ a, x4 U5 }+ R1 y+ p( q
每当群众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贫困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和党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修复加固工作中,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受住了大灾大难的考验,以实际行动关心受灾群众,帮助群众渡过难关,诠释了何为人民的好干部、群众的好党员。( \- g& X3 Q, h& \8 ?1 l& k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 `5 `3 i! j( [基层党建典型人物:. E2 A/ g0 ?+ G, ?3 D& e8 [5 n
从乡村医生到村支书记 云南德钦山寨领路人李瑞英
& ~2 ^" `/ L0 W! e: `" u和勋: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 W- p$ }/ w& j9 ` c周自兴:甘当螺丝钉 稳守岗位当楷模, B# Z6 Z* W- h% S3 \* |; u8 {
马光会:心系百姓 甘当“孺子牛”
0 N! m. |( w6 W- i李玉繁:尽职尽责一心为民 做群众满意的党总支书记
# s, \& E* C$ Z+ P赵声跃:用真情换民心 用真心换感动
' s: }) N% B- r: h: q2 G杨德良: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2 n* `; V6 W* U& N6 V( c; D" q$ b+ a李德寿:为了侨民的一切+ C2 n4 I% |0 P
张炳尧:务实创新的开拓人
' r( }9 m& b( e/ p- h' O1 z金之杨:山村幸福路上领路人' r0 r7 _* N% e* U
马兴伟:“全面小康”建设路上的带头人9 J. s& N' J9 ^) d, G% ]+ w0 y
侯友义:和谐社区的“当家人”9 A5 Z/ h2 k+ V& e% v. y
刘仙:幸福路上带头人+ ^& n) I' S' y5 J4 L
岩温来:傣乡致富“领路人” 为民解困的“贴心人”
$ n2 s; n, o/ Q2 E9 w8 l- E& u玉应罕:和谐社区“领头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