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听,一首孤寂的咏叹调

0
回复
38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 0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勒内·马利亚·里尔克是诗人,首先是诗人,然后,他也写散文,也写小说,多才多艺,令许多诗人作家同行仰慕尊敬。最近阅读的《抒情诗的呼吸》里就有前苏联的两位著名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对他坦诚崇敬,倾心仰慕。手上这本《马克特手记》是里尔克的小说,这本号称“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先驱作品之一”的小说,我宁可当作游记体的散文,也像随意性极强的个人日记。</p>当然,《马尔特手记》依然是一本小说,是里尔克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却没有明白结局的结局。
出身贵族的马尔特从儿时就是孤寂的——“我差不多不跟任何人说话,因为一个人独处是我的快乐;我只是偶或跟那些狗简单地聊上几句话:我们之间拥有令人惊叹的灵犀相通”,“沉默是我们家族性格中的一大特点。”,接下来的成长岁月,接下来的四处的旅程,他都是一个人。“一个人,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同伴;一个人,带着一只衣箱和一箱子书,浪迹天涯;根本没有任何好奇心。”这样的生活,他展示了从对孤寂充满了恐惧到最后与孤寂共舞,从淡淡的绝望哀伤、一步步行吟到冷冷清清的畅怀,里尔克笔下的马尔特穿过思考,不再惧怕孤寂,认同了孤寂。
古今中外,将孤寂当做小说主题的很多,还有很多小说将爱情当做主题,描述的却是孤独和寂寞。生在目下没有同类的蓝色星球上,似乎孤寂是人类逃不开的恒永的悲哀。描述孤寂的美丽,孤寂的哀伤,而最终,孤寂成为了永远不能改变的事实而一直存在人类的身上。同时,在孤寂之中找到乐趣,并乐此不疲的也有,著名的便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在《马尔特手记》中,这种孤寂并没有变成乐趣,而是一种苦思,它一直纠缠着男主角,无论是贵族家庭里的生活,还是他独自旅行中的生活,马尔特的孤寂就像给他披上了雪白的单薄的外衣,踟蹰中,徘徊中,总知道他血统高贵,总怜赏他素养精致,总看见他支影独行,总看见苦思行吟。马尔特总在精致之中孤寂着,总在孤寂之中吟游,总在吟游中思考着,总在思考之中纠结着,也总在纠结之中生活着,就这么一直延续这一本探讨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的,很“精神暗流”的小说。这也正是里尔克自己的摸样,也是里尔克的诗里贯穿的思考和沉吟,也就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他辞世十周年纪念会所定位的“纯粹的诗人”。
本书在描写马尔特的思索之时,不经意地展现了里尔克这样的男性作家异常细腻的一面,比如:“在用夜宵之前,看着浸在银质水盆里的双手,又开始了沉思。这是自己的双手。他们活动的时候,能保持一直协调吗?他们一抓一放的时候,能否保持某种次序,某种连贯性?”这样的细腻,来自诗人,更来自贵族化生活所带来的精致,这样的精致则导致了更贵族化的阴郁和沉吟,渴望得到渴望释怀,却又高傲得不肯奋力主动,静静地停留在思索里,就像不断循环往复的一支咏叹调,婉转缠绵,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并能从中找到一种纯粹的美丽。能将“孤寂”写到如此投入,里尔克想必也孤寂得非常彻底了。
小说里最令女性动心的是里尔克通过马尔特之口的赞颂——“女人站在变化多端的男性身边,坚贞不易,超越命运,犹如永恒的象征”,这样的赞颂颇类似歌德写在《浮士德》末尾的颂诗——“伟大的女性引导人类上升”。
苏珊·桑塔格曾经谈到诗人写的散文独具魅力,她说:“诗人的散文不仅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密度、速度、肌理,更有一个特别的题材:诗人使命感的形成。” 同样,以此类推说,诗人的小说也有一种特别的使命感。
<p>里尔克这本颇有散文形式的小说,别有一种使命感——他详细地描述关于生死、关于爱恨、关于恐惧、关于恩仇等等,他的思考里有一种为人求解的使命感,于是,他就这样引领着读者,从绝望走到了释怀。从此明白,孤寂没有源头,孤寂没有尽头,孤寂只有一直存在,小说也就到此戛然而止。(《马尔特手记》书评/蓝文青)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