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 Q/ z q* b6 `, N4 k——筑美丽家园 建生态大理 & F- ]. ~* I0 P9 c( x D: B
7 s: r8 p# h% @; n0 J
“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土壤,种出的是一流的蔬菜、水果、粮食。”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杨雪明说,“我们保护好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享受到了保护环境带来的福利。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卖空气也能赚大钱呢。”
+ I! j2 y3 ]( {! Q7月中旬,细雨蒙蒙,记者走进漾濞县、洱源县、鹤庆县、大理市的20多个乡镇、村庄,深刻感受到大理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干部群众把生态文明建设摆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保护好大理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8 W+ R& Z+ k) v q
$ u+ u$ s" V9 R# h( U. \进入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细雨密密,一山一山的核桃树望不到边,轻雾环绕层山,置身山顶犹如乘坐在飞机上,进入仙境一般。1 _3 d9 \, M2 R1 m& x* |; p
“这里地处苍山腹地,属高寒山区,一二十年前,主要是喂牛、养羊,种包谷、荞麦为生,粮食上年接不到下年。”苍山西镇人大主席马春红说,“路不通,水不通,茅草房多,贫困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 k; Y: C8 E& H% z: A- P' I
村民李水英做了20多年的代课教师,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从贫困“蜕变”成富裕,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如今住上了3层乡村“小别墅”,年收入10多万,还有两辆车,这些在村里只算得中等家庭。
! ?9 H; b: a5 G, @$ a“变化太快了!”杨雪明说,自从种上核桃树之后,人们不再砍树,生态好转,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他们村有304户1279人,现在,种植核桃1.2万亩,发展农家乐21户,人均收入达到8300元。目前,他们正准备修建山门,今后人们到村里要收门票。村里成天然氧吧,他们将大赚生态钱。6 Z/ b6 e( W3 g/ _' w3 [# c' i3 b
“现已签订合同,完成了定界,总体规划基本落实,今后村民在家中就可以有收入,村民的人均收入将会得到大幅上升。”石门关旅游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王民说。
1 e9 Y/ v! l# A$ B2 Q$ |5 j: e; b漾濞县环保局局长陈智勇介绍,苍山西镇光明村、平坡镇向阳村的发展,给苍山保护区在开发与保护中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村民从保护生态中得到实惠。通过生态示范创建及农村环境整治稳步开展,坚持规划优先、项目支撑,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漾濞形成了核桃为主的农业化,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城镇化良好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