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之用7 V8 r$ s, ?7 V# R, Z% v3 s( n2 R
灌溉周边土地 庄稼长势喜人
" E/ e" K& {) a; V 2011年,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投入1.7亿元资金后,青海湖水库工程开始建设。项目主要是进行湖底清淤及环湖堤填筑,并建设了两座排涝泵站,配套放水涵洞及排水沟工程等。同时,实施九股水提灌站工程,作为青海湖新水源补充。 W! B" v2 |/ _+ a+ U
当年11月25日,工程建设全面完工。扩建后的青海湖水库湖面达4平方公里左右,总库容1900多万立方米,可满足周边1.48万亩的土地灌溉。“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青海湖。”杨家富当时感叹。水库刚建设完工,政府马上从上游的小官村、浑水海水库抽调1200万方水,一部分留在湖里,一部分灌溉周边土地。
- l& p6 U& B) F1 c y8 ~5 d' m# r1 P 当地人称“沿湖十三村”,意思是青海湖改建之前,可以灌溉周边13个自然村的土地,“算多的。”但工程完工后更多,“包括附近的芮家村、花园村、沙龙村等5个村委会的20多个自然村都可以用青海湖里的水灌溉。”杨家富说。除此之外,周边云南驿镇、刘厂镇、下庄镇的不少村子的田地,偶尔也需要抽调湖里的水灌溉。
) C4 T- {( A7 U2 O& I2 r 受益最大的莫过于位于青海湖下游的芮家村,水库没建成前,村里的3300多亩土地主要靠深井水浇灌。“费用高,一方水2.5元,灌溉1亩烤烟要近200方水,也就是近500元。1亩烤烟浇灌3次,就是1500元。以每亩烤烟3000多元毛收入计算,除去水费、人工费、化肥等费用外,基本没有纯收入。”杨家富算了笔账,如果用水库浇灌,每方水只要7分钱,“1亩地浇灌一次才10多块钱,浇三次才40块钱左右,成本降至十分之一。”
" h+ @9 b. v8 o4 Q7 J( f0 o# h 7月14日下午6点多,青海湖边的田里,无论是烤烟、水稻、苞谷,均郁郁葱葱,与数公里外的荒地形成鲜明对比。“连年干旱,今年截至目前,全县大春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0多万亩,干旱造成10万多人饮水困难,可你看看青海湖边的这些庄稼,这几年一直是全县最好的,没有之一。”县水务局王副局长说。1 W1 \5 V3 w& X8 @
湖之美
( M; R/ t2 w1 _ 祥云人休闲的“海埂大坝”
! Z. U, U8 S/ R4 Q* i6 C$ H6 x 除满足灌溉外,青海湖又一次成为旅游景点,每天傍晚,都会有不少骑友绕着10公里长的环湖公路骑行。* d& N# Z; Y! r$ E, D
与此同时,5米多高的坝堤上,宽5米左右的景观大道也成了人们观光旅游的景点,“就和你们昆明的海埂大坝差不多。”杨家富强调。因为离县城近,下班后,趁着落日余晖,不少人或开车,或骑车来到坝堤,或散步,或跑步,或租车骑行。此时,深二三米的湖水清澈,野鸭成群游荡,几十只白鹭点水飞过。
6 r. {9 v/ n7 k3 C8 B! l 青海湖水库管理所负责人段玉平对游客人数做过粗略统计:“平日里,每天有100人左右,周末时接近1000人,今年仅大年初一,青海湖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整个春节七天假期,人数超过15万人。”他说,这些人中,不仅包括祥云人,还有专门从宾川、下关、弥渡等地赶来的。
$ O+ Z! O8 Q5 z! D0 P% Q 杨家富偶尔会去坝上走走,特别是晚上,在昏黄的路灯灯光吹吹风,“舒服,治安也好!”此时,通常会有一群老太太,扭着身子,跳着欢快的广场舞;或者在路灯下,一对对小男女蹲坐在路边草坪上窃窃私语。
( P- I4 x* L. d# a9 ^8 _ f 青海湖最红火的时候是2012年,那年,县里在此举行了全县自行车竞速赛、环湖跑步赛,以及全州龙舟大赛。2014年8月,青海湖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w- u- Z$ x$ R" l, s' V1 J, f% B
游客多了,湖边逐渐开起农家乐,当地人石云华开的一家名叫“千娇生态园”的农家乐最大。2011年底,青海湖水库刚建成时,因为水多,石云华就将自家的玫瑰花养殖基地搬到这里,还开了农家乐,总占地近100亩,“平时,游客可以来这里观赏玫瑰、骑单车环湖、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