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非常易读。</p>作者真是将自己不那么拼的精神贯穿始终,章节松散,内容更是松散,排版零落,段落稀松,字占不到纸的一半便草草收尾了。0 w; R; y0 {1 M5 a, {+ W& N
结果便是我一口气读了半本。
: v# N- ~0 f- x7 z4 o本来可以一口气读完,之后兴冲冲的便来写评,吐槽一些诸如言之无物,迎合惰性之类的话。但我想不妨先放一放,按着书中所言,不要那么拼得做事。
% f' a$ h* C5 d% p之后的阅读便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o' Y' e" L5 P
原来一切看似懒散的表象,都是作者对我接受能力的体恤。恐怕也唯有读一阵,放一阵,才能有时间消化理解书中随性的精神。: h% l7 O; w; c) V/ v
起初,我觉得道理过于浅显,便不在意,匆匆略过,不去考量,这实乃大错,按着这个套路即便通读之后,也是索然无味,白白废了时光。
0 U, T1 K: b2 E- k4 Q! K唯有细品。
4 i$ A% R2 n d( e8 D3 J本书前半部分都在刻意灌输一个观念,那便是“你很棒”,接着“好事自然会发生”,在读者可以自我肯定时,便更容易接受其“不要那么拼就可以了”的思想,后半部分又在讲如何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建立信心,如果反思之后,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核心价值,并从日常琐事中有所筛选,着重布置。: H, G+ u0 |7 N. h9 P$ n" A
我觉得,后半部的意义更重要些。放下了争取之心,那生活又将何以为继?这与我们一直以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教诲是相违背的。后半部则是在“不拼”、“放下”之后,又将如何打理之后的人生。, u# t" Y! W, d! s8 I$ h
看过之后,如果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过往,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已经达到了。1 o) o, _) M& h; t3 K+ }% M0 t
毕竟,它是本启发思想,而不是解决问题的书。2 S1 o2 l! x ^+ q0 V" E
作者忽略了一点。$ J6 u* g4 {8 _+ b+ F2 \
再之后怎么办?
* I- h: q( ~) f# E7 Z工作被分担了,琐事被搁置了,我们从而有了大把的时间去享受“自由”。那么,“自由”又是什么?2 S% i) _8 ?8 @- \& z% x
我的很多朋友,总是有大把的时间,却没有坚持下来的兴趣,如果说晒朋友圈不算兴趣的话,就是这样。我却从没发现他们有什么能坚持几年甚至更久的兴趣。
6 c6 M% b0 `1 l总是觉得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吃不同的东西,拍下来,发出来,就通体畅快,身心得到了满足。
- j- o. Q7 J1 j% ~总该有更有意义的事儿吧,更值得用心做的事,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于是在看到矫情的晒着“要减肥啊!”这样的消息时,我想,投桃报李,也算付出终有回报的正面教材。5 D- }; Y6 X" T8 t0 ^2 m" Z3 W5 L: K$ y
我并无意吐槽别人的生活方式。7 ^* W: ^( c6 h! K4 y1 Y3 l
只觉得,人生苦短,时间还是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 p& m8 g) X) Y$ h
意义这个词本身,也是因人而异的。前文提到的我的那些朋友们,也许晒朋友圈就是他们人生的意义也说不好。
! W) [* I" j5 e. P只是在我看来,培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兴趣,长久积累,得以沉淀,才是一个人的伟业。
' [$ {. B" c( s& J6 w6 c本来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 J# `" A& N9 a, u% F7 V<p>老了,追忆往昔,高兴就好。(《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书评/猫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