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Q6 L+ i$ w9 I q0 q# D3 h5 ~ ~白剧脸谱
& q* `& @* O: j
% H/ N1 y5 D/ N( y1 c: i“三下乡”演出
0 P- ~( ~, e/ n- S" n; h5 k* U ]& F( ^9 F' H; Z
《白洁圣妃》剧照 % h7 ]3 J" c. z" S
世人眼里的大理,能被记住的东西实在太多,唯有白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
% {$ X5 d( n' {, \# G* d6 N白剧是流行在大理地区的少数民族剧种,它包括吹吹腔戏和由曲艺大本曲发展而来的大本曲剧,同时融进部分白族民歌、舞蹈。据白族学者杨明老先生的考证,吹吹腔戏在大理地区大约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演出活动多在迎神赛会、节日盛典上,属于自娱自乐性质。
: y! Y0 E7 S% N2 R1 y& g国家一级演员叶新涛解释,白剧运用了吹吹腔里面的音乐,也可以说吹吹腔属于白剧的一种。吹吹腔主要在云龙地区比较活跃,有几十支队伍。1 Z+ F; j7 r) d$ B
但无论是吹吹腔还是白剧,都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3 H2 B; Z# V3 ~/ D0 W3 b/ X曾经辉煌
* x- D6 z" ~) H9 v0 T* u8 p5 d/ {“颠沛失所去又还,驿道崎岖尽峰烟,且喜又见王城近,感谢英雄挽狂澜……”即便是年过70岁了,国家一级演员叶新涛还能张嘴就唱出大型历史白剧《阿盖公主》里的唱词。; P% z5 B9 F( g; c2 Z
“感谢英雄挽狂澜”,短短7个字,叶新涛唱得十分动情,两次运用了蒙古族长调,然后才回到白剧唱腔。“我们的音乐创作者张绍奎特别擅长根据剧情、人物特点来选调,阿盖公主是草原上的公主,就加了蒙古族的影子在里面。”白剧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衬词比较多。为了让我明白什么是衬词,她又唱了一遍唱词,短短4句话里面包含的衬词就是“哎呀呓嗨哟……”。
, h' M- b4 ]$ }叶新涛说,白剧音乐也是很丰富的,主要是三腔九板十八调(其中三腔指的是南腔、北腔、海东腔,十八调指的是山歌小调),同时运用云龙的吹吹腔。“一个剧本的成功,一个是本子,一个是音乐,音乐是灵魂。凡是听过白剧的都说音乐太好听、太优美。”
% U3 K& o7 P' j2 j9 X. {) J; u) |4 n1991年创作的《阿盖公主》,是白剧最负盛名的剧目,获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当年,46岁的叶新涛挑战出演二八年华的公主,依然十分受欢迎。
7 }8 o( P( A2 d& e+ I7 V$ F0 \/ k叶新涛并不是戏曲专业出身,但她从小热爱文艺、喜欢唱歌,1970年成为大理州宣传队的文艺工作者。
, {: P; n$ C6 p8 X+ ]" s# e叶新涛是汉族。1974年,她在大型现代白剧《苍山红梅》中主演阿梅,阿梅是一个赤脚医生,负责防治血虫病。“白族话跟汉话差不多,就是声调不一致,比如血虫病的虫就要念成冲音,舌头要往上翘,我不知疲倦地练了无数遍,练得满头大汗,最后吐出来的词又清晰又好听。表演结束后,听到观众说,这个阿梅是白族吧。”! X& K! M6 i# g( t2 G( G
第二年4月,演员到北京演出,因为受欢迎,原计划演出15天,最后整整两个月才回到昆明。但真正让北京戏曲界对白剧和叶新涛刮目相看的,还要数她在1980年排演的大型神话白剧《望夫云》,《望夫云》演出时间为3小时。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原以为,少数民族戏会看不懂。不料,却是看一场往前挪一点,最后挪到了第一排观看。“他当时的评价是,这部戏好听又好看。因为我们的布景有白族民居的青瓦白墙,也有苍山、洱海,很漂亮。”
7 }" Z" R, }' c1985年,表现突出的叶新涛去日本演出了一个多月,演了70多场,平均一天两、三场。1988年,已经是白剧团副团长的叶新涛带着演员们在春节期间下乡,一个村一个村地为老百姓演出。“我们演出的布景和道具跟城里面的表演一模一样,老百姓都说像在看电影。”她记得,下面那些村民看得如痴如醉。演完以后,满山遍野都是手电筒、火把,像一条长龙,从演出地点向他们的家方向延伸,壮观,也确实鼓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