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探索
/ A: t) g7 Y0 [1 g; N, G' P" s+ @! F由于剧种的唯一性,1992年白剧团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天下第一团”称号。
d( s1 Z' C- p6 s3 m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5个白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市,白剧或多或少还有一些群众基础,在其它地方几乎被遗忘。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大理州白剧团)副团长彭强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在于文化市场对专业团队的冲击,在年轻人群中,白剧已悄然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取代。
& p# w; X3 v2 b& O2 ~) w2004年,大理州作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将大理州白剧团和大理州民族歌舞剧院合并,保留白剧团的牌子,编制为120人,实行差额拨款,政府拨款70%,其它30%由单位按照文化产业走市场的原则来解决。70%的政府拨款大概是190多万元的人头经费,扣除行政经费、杂费,仅剩下50%左右发放职工工资。
8 }0 `* O( p, f {9 v为保证工资待遇,团里每天都在想怎么利用优势去争取项目,从而得到一点经费。彭强记得,每年无论大理州什么地方、什么行业,只要有宣传的需要,他们都会争取去,比如漾濞的核桃节、剑川石宝山歌会、巍山的小吃节,都有他们的身影。
5 u0 u( s* A m% _+ X9 a, w通过努力,经济上有所改善,但白剧团却走到了要作品没作品、要人才没人才的境地。2011年和2013年连续两届全省新剧目展演都没有白剧剧目参演。4 y& |- K+ g. O5 O
“这使得人心更为涣散,影响了大部分演职人员。”彭强记得,2004年和2011年针对国有剧团,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满足一定条件的人员可提前退休。“无论是创作方面还是表演方面,很多好演员自愿退休了,损失了一大批人才,一直影响到剧团现在的底气。”5 u3 Q) J- w1 L' f9 N0 j
多年来,他们也一直坚持“三下乡”演出,每年至少演出150场。“平均下来每场有500人观看,观众基础还是在群众当中。我们表演的剧目,都是结合老百姓的口味,喜剧偏多,比如剧目《拆猪圈》,讲的是老百姓把猪圈建在洱海边上,不利于环保,我们利用小幽默让他接受拆猪圈的故事,让老百姓从笑声当中得到启示。”彭强说。* `3 q: N1 N1 F. G! b
叶新涛说,白剧从形成开始就以题材广泛见长,有现代的,也有年代久远的,这也是白剧一直受欢迎的原因。" o) N7 n+ @1 V2 {' _
保护与传承) r$ P0 Q; K( r
彭强是1989年底调到大理州白剧团的,当时他27岁。“那时我对白剧还没有太深的感情,只是觉得自己唱过滇剧、花灯,学过舞蹈、声乐,唱个白剧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让他意外的是,这一唱就唱出了感情。尽管艰难,但彭强从未放弃过对白剧事业的追求。
! t& Z1 X1 y4 J& P不容乐观的是,白剧团现在演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白剧团现有演员17人(男4人,女13人),缺少优秀创作、表演人才,剧本创作滞后,如何让白剧后继有人,是他们目前最迫切的工作。, i) n: y& e) i9 r" c
好消息是,2011年,随着文艺院团改革的深入,大理州民族歌舞剧院划转为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加挂大理州白剧院牌子),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白剧团的经费也由原来的差额转变为定补,以2011年州级财政定补400万元为基础,逐年递增10%到20%,2015年定补额为560万元。: [, F6 q! o) C0 N |% o l
2012年,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团面向全州招收舞蹈、白剧学员37名,在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习3年。他们马上就要回到团里培训了。一旦考试合格,就可以成为团里的正式演员。
! z9 p: x# T; ~, \( K最近,彭强很忙,要忙着准备投排大型历史白剧《大理国皇后》,还要忙着安排新人排练这部剧目的B角,给新人一个上台的机会。“新剧本请的是有名的戏剧作家罗远书创作,改到第五稿了,今年7月下旬正式投排,导演也差不多选好了。”他说,原来的剧目,要么是演员根据自身经验创作,要么是对商演节目进行深加工。“类似《大理国皇后》这样的剧目,还是要请有分量的剧作家来创作。”
2 q1 u+ T( H+ b- o1 a* I0 i! i- `2013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一行,到大理针对白剧艺术的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白剧的保护传承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大理州委、州政府同意将白剧团办公及业务用房,纳入已经启动的“大理州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蝴蝶之梦”剧场也将给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每个周末无偿使用。同时,在白族文化传习所基础上增设白剧研究室、白剧创作室和传承展演室,将大理市少艺校和下关第四小学设为白剧传承基地,这些,只为让全国唯一的白族剧种白剧薪火相传。
" L/ U5 b' a m1 r, F& s我们期盼着,这一剧种能在经历500年的历史后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1 Y8 I- p% K& H4 {, q5 C9 g, Y: Z记者 谭江华 秦蒙琳 杨茜 文 供图 (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