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科学, k! s/ I2 e& R- U3 F$ j% Y8 J: ?) u
为洱海量身定制防污举措
: C* M, o4 T1 G7 F. e( H“我们课题组摸索出了海菜花种植的关键技术,已经在技术示范区成功种植了海菜花。在我们的优化群落示范点,水生植物优势种类的面积正在扩大,水质非常清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洱海“十二五”水专项第四课题研究人员过龙根博士说。2009年以来,过龙根博士和他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洱海水生态及水质改善、治理等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
" z: Q% K$ r3 f位于大理市上关镇大营村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四课题研究基地,常年驻扎着10多名研究人员,最高峰时期基地研究人员达到了20多人。研究人员们正致力于摸索出一套专为洱海“量身定制”的保护治理技术。“‘鱼’、‘草’、‘藻’是洱海保护治理的三大突破点。通过鱼类结构的调控,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能够对洱海蓝藻水华的削减起到积极的功效。”过龙根博士说。6 ]0 j" d' g) L3 \6 P, @4 `0 y6 k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四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建议下,大理市从2012年开始,从历年的开湖时间调整为9月28日开湖,延后了洱海封湖禁渔的开湖时间,让人工投放的控藻鱼类、贝类等有更长的生长期,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
7 o$ v7 p' y/ s3 i& d" s6 }0 |治·全民2 O& R. A" i) T
两万余人加入洱海卫队
7 L( K. W; h, ]* T% R! {6月12日,声势浩大的“大理市洱海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活动启动当天,1600余名“洱海卫士志愿者”深入到下关镇太和、刘官厂、大庄等村委会,开展垃圾清扫活动。“洱海卫士志愿者”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开展清扫垃圾、抵制污染、屏弃陋习、文明生活等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兴起保护洱海的热潮。
' }$ `: K4 V v8 X+ }: v大理市成立的大理市洱海卫士志愿服务队,目前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已达两万多人。
5 R% \5 ?! }& {1 t$ ^# v网·网格
: Z" H1 {6 \# E( J重点河流管理责任精准到人
/ h) ]% M2 T' Y$ |! |. ?今年以来,大理州创新洱海保护管理办法,将社区管理中的“网格化管理”应用到洱海保护中来,实行“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全流域各个乡镇。29条重点入湖河流都分别由县市领导担任“河长”,流域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段长”,村委会(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片长”,挂钩部门为协管单位的“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实行洱海保护的精准化管理。+ U7 C ^! Q$ z: H& S K# h/ T
3月29日,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到大理市湾桥镇调研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时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大理市和湾桥镇要围绕“把古生村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乡村”和“把古生村和湾桥镇建设成为洱海保护治理网格化管理示范样板”的目标,以生态环保建设为关键,通过宣传、教育、处罚等手段,杜绝生产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通过引进技术、使用生态肥等切实可行的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生态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入湖溪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结合本地文化、自然景观,突出村庄建设特色,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4 ]5 ?! g" u2 Z ?: l, t4月4日,大理州州长杨宁到大理市双廊镇调研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时要求,要扎实抓好洱海保护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淡化“管”的观念,强化“理”的措施,理顺体制、理清情况、理明责任,综合施策,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把网格化管理做成综合治理工程。, Y% y% p$ U l4 n, ^0 }$ g
首席记者 秦蒙琳 (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