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四
2 ]& b/ W6 ]% r& D- r引领:致富党员是群众“主心骨”,同心同向
3 I+ r& M% O3 c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才3800元,去年已经上万元。
6 W# q: p$ `) N在村里村外人眼中,郑家庄的快速发展,除了村民的勤奋努力,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被群众视为“主心骨”的基层班子和领头人。5 }9 O& s3 c8 k" {# W
郑家庄525名村民中,共产党员占38名。党支部书记和国祥是致富能手,乐于助人,有威信;两位村小组长一藏一汉,都是致富能手,工作能力强。
c; M7 G2 n/ a; P+ R0 u白族院落里,23岁的寸镇源挽起袖子,小时候烫伤的痕迹露了出来。爷爷郑晓东回忆,孩子烫伤后医药费不够,何支书带头捐了1000元钱,大家看到了也跟着凑钱。孙子康复后,这件事情在老人心里记了很多年。7 E7 I, b+ c6 q
为了不让一个困难家庭掉队,村党支部想了一个办法,采取党员交叉包户的方式结对帮扶不同民族群众,还成立了党员帮扶小组,在互帮互助中促进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N2 I& n8 i. c) Y0 V; b. v
黄中华家是支部书记何国祥的结对帮扶对象之一,多年来,何国祥大事小事都帮忙,这让黄中华感激不尽。而最让他感动的是,当年何书记建议他发展养殖业,并借给他7000元钱买奶牛。有了启动资金,再加上几年的打拼,他彻底甩掉了贫困。, m5 ?6 ~& z$ h, Z w
发展生产,有党员带头;建设家园,有党员带头。为了改善村里的生活环境,村党支部在争取到上级补助后,带着大伙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村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 I& I0 P: o* X" ~党小组长郑泮池介绍,修入村道路时争取到的资金不够,党员就带头捐款,带头出工干活,还实行党员包段,负责哪一段就干到底。老百姓看在眼里,纷纷投工投劳,硬是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把这段道路修好了。
" ^7 g, x4 c8 P5 j村里有个村民议事小组,7个民族各选一个代表,加上村党支部书记和两个村民小组长,共10人。小事由小组讨论决定,大事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段秀凤家是村里唯一的傈僳族人家,凡村里需要村民议事小组决定的事项,段秀凤家都会被邀请参加讨论。+ j# |+ M$ k, D* y0 S: B
“发展生产他们想点子,解决纠纷他们冲前头,这个班子能力强,有威信、讲公道。”村民说,村党支部已经成了发展经济的“主心骨”、村民矛盾的“化解者”、社会和谐的“维护者”。
: {, C- G8 M: r9 J如今,每年的春节、中秋节、火把节等重大节日,全村群众都欢聚广场,工作在外的、嫁出去的、做生意的,无论多远都要赶回来,杀猪宰羊,盛装歌舞。
6 ^7 m6 J. o' Y5 z" L# K/ o/ `2 ^“村庄更美好,民族更团结,生活更富足。”王庆荣说,“这是我们郑家庄人的梦想。”7 X2 L7 T6 D! k+ }3 a
本报记者 尹瑞峰 谢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