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二1 j; r2 T2 B9 w$ G) b- E8 J
担当:不让一个困难家庭掉队,守望相助
, c& P2 m7 W. a; J$ t丈夫外出务工,34岁的村民王定娥操持着全家的活计,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都帮不上她什么忙。 M8 C% g; g. D; @& J' b
由于长时间耽搁,买来的蒜种再不栽种就要坏了。可她就一个人,2亩蒜要种很多天,季节不等人,怎么办?9 B8 T1 |: B+ U5 \. H0 n
杨怀灿看在眼里,便和公公婆婆商量后,3人赶来帮忙,两天就把蒜全部种了下去,解了王定娥的燃眉之急。
; n2 B( ?! ~6 z在郑家庄,“一家有难百家帮”已经成为行动自觉。
8 } Z: J7 F# c不久前,村里孩子郑碧荣不幸罹患白血病,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正当一筹莫展时,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各家各户行动起来,让郑碧荣得以接受化疗。$ T2 _7 u, D* P
段秀风是从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嫁到郑家庄的媳妇。一年前,丈夫在挤牛奶的过程中不小心压断了腿,事发后全村人都来看望他,有的送来了钱,有的送来了鸡蛋和补品。9 y( n4 S- J5 Q, D
一家困难变成大家的牵挂,让一个个“小家”变成了全村一个“大家”。如今,在郑家庄人心里,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5 V- B' |: f7 e$ u, ~村里要建湿地公园和民族文化展示厅,10多户群众无偿捐出了自己的土地,最多的一户捐了两亩多。郑定春拿出了1.5亩地,而他家总的土地加起来只有8亩。
! c, n) P/ Q7 s. {+ l/ ]- n“为什么愿意无偿拿出这些土地?”
% H/ n! t2 b, Z# i8 l M. S“这个事情对村子好,对每家每户都好,如果要更多的,我也会捐出来。”郑定春说。3 ?* Z! R3 b' n7 b
“舍小家,为大家,在郑家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村民小组长王庆荣对村民的无私奉献很感动、很自豪。
/ ]7 U. K. l; I3 K, P2 T夜幕降临,村庄安静了下来。郑家庄的治安联防队员开始了当天的第一轮巡防。$ a G0 r+ _% F& q& y
这一治安联防制度,在郑家庄已坚持23年。8000多个夜晚,全村青壮年轮流值班,风雨无阻。
3 {; `# D6 V- ]( K郑家庄125户村民商定:每户出1名年轻劳动力,3户一组、每组一周,全村分为36个小组,轮流值班。每晚7时至次日早8时,沿村巡逻3遍以上。 h7 \/ k0 I4 c% q) s& O, h* W& I
23年里,郑家庄村没有发生过一件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社会不稳定事件。大家都称赞:“没有巡防队,就没有村子的和谐平安。”# B `* j6 j8 s. v; m. ^( @! H
清晨7时,64岁的王品珍老人已在清扫自家门前一段60多米的道路。此时,村里和他一样出门扫地的村民已有10多人。
! }! m' t R x3 y4 |2 z8 a“我们村实行门前卫生、秩序、绿化‘三包’,如果做不好,别人会说这家人懒,自己也不好意思。”王品珍说,虽然7个民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村规民约早已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4 I2 g% J/ \: x2 j; Z4 ^
长久以来的民族包容、相融相帮把一个个家庭凝聚在一起,一个村成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共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