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c0 P1 E! m1 s) N! p( o! h" w郑家庄,一个由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7个民族组成的村庄,500多名村民相处融洽,童叟怡然自乐,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本村。第三次深入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采访,我们试图通过“6看”看出其“7个民族一家亲”的奥秘。* U, m8 z1 I. A6 S! w* U
$ i N! E9 m. K: C# \4 n
从一条路
) C- t. }0 e1 m* ?- p看一种力量
1 H2 S0 D" j5 ^9 k从三营镇通往郑家庄的公路有些颠簸,而一拐入郑家庄,入村道路平坦宽阔,车子也立刻平稳了下来。6 a0 F' G, t; _* M5 D& Y. i
道路的两旁,行道树一人多高,整齐排列。太阳能路灯耸立着,像在欢迎每一个入村客人。
4 s" r7 R* K: Y6 r' [“要是没有村民的团结一心,这条路修不起来。”村民小组长王庆荣凭着回忆给我们讲述修建这条路的经过。
* c/ q% j4 ?& ]- h/ v' m2006年,郑家庄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省里拨下来25万元建设经费。如何用好这笔钱?村民议事小组反复开了几次会,又开了户长会,经过民主投票,最后决定重修入村道路。( _: p3 x. O5 w8 a: d/ c
这条路长2.4公里,工程巨大,村里本打算请个施工队来修,可到施工队一问价格,25万元只够买材料,这可急坏了村干部。
( p) I$ I. L7 J" x) |. M“路一定要修,钱不够我们就自己干。”村民们主动找到了村干部,表示要投工投劳,决心坚定。说干就干,全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王庆荣记得,村民们拿上工具,不分昼夜地干起来,有的人家全家出动,连老人都来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硬是只用了1个多月就把这条进村路修了起来。如今,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里,连接每家每户。. r/ L' G& w) R, {
点评:一条被全村人用汗水筑起来的路,不但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环境,也连接了人心。事实证明,只要民族团结、勇于拼搏,形成的力量能战胜任何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