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庄口绿草茵茵,空气中还飘着一股淡淡的茶花香,如同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质朴的民风一样,朴实纯净。12日,“平安法治云南行”采访团走进郑家庄交流学习,记者了解到,这里居住的7个民族亲如一家人,24年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 m+ ~, ?; g0 L' s共同致富不分彼此
/ a( H: k* i9 e% f, [郑家庄是“全国文明村镇”和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之一,整个村庄有125户、525人。在这里7个民族集聚,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诸多不同,却在50多年时间里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人。
4 t( f4 k2 c6 j! B8 l- ^“忙时为农,闲时经商”这句口号是郑家庄村民真实的写照。在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祥的带领下,郑家庄全村525人中有217人长期在外经营中药材,34人在村内个体企业打工,年纪稍长的在村里养殖奶牛等,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村民年均纯收入8200元。“我们不分彼此,都是一家人。”在村民眼中,7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村子的全面发展。村民郑林生家中有10口人,有两个汉族,两个白族,6个纳西族,是一个民族团结大家庭。而像郑林生这样的家庭在郑家庄还很多,他说:“和睦的相处,让村里各民族间感情随着时间而加深,民族团结的种子也扎根在我们心里。”
: h% x g- J; y, h# k5 L2 A轮流值夜守护平安
. b8 Y. L6 [8 z“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三营镇郑家庄治安联防队值班室墙上红色的大字很显眼。值班室里,桌椅、小憩用的高低床、防刺背心、强光电筒等装备摆放有序。联防队队长郑文新说,每户人家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青壮年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护村的工作。“每天3个人值班,从晚上8点至第二天8点,最少巡逻3次。每家都要轮流值班一个周。”记者从当地派出所了解到:24年里,郑家庄村没有发生过一件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社会不稳定事件。大家都称赞:“没有巡防队,就没有村子的和谐平安。”
" Q/ e2 g& T1 a" G近年来,洱源县以郑家庄“依法治村一面旗”为标杆,在全县推广依法治村的工作经验,通过依法治县促进了全县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p* F7 Z* q3 H1 p春城晚报 记者 陈筑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