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大理州政府10件惠民实事

3
回复
96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6 15: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w) i" R+ A/ {1 A) E2014年,州政府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确定了10件惠民实事。截止12月底,10件惠民实事均已全面完成。+ M( {" [! i6 _+ m
一年过去了,22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得到解决,87个村卫生室让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医,住房困难户喜迁新居,失业者重新有了工作,家庭困难学生张开理想的翅膀重新起飞……6 F7 v; @1 x3 m( c5 P
盘点这10件惠民实事,件件关乎民生,件件有落实。我们看到了一个精神振奋、作风务实、工作扎实、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政府形象。
5 }/ G# B- C7 P( w9 p! Y/ A- S■ 就业创业扶持和收入增长计划  |" n1 X7 k( W+ ~( B1 F
开发公益性岗位4300个,城镇新增就业2300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991人,扶持自主创业9806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到1732.87元,提高10%以上。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 L9 B4 A" D% h* M; H为65250名老人发放高龄(长寿)补助3359.424万元,提标率达22.2%(其中90周岁至99周岁段提标率为40%)。; X$ S! q3 ?4 }2 b9 y% a: ~
>>>新闻实例
. P2 f- X. f7 k2 K* G1 I  x+ F6 _“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l+ ^3 f) R- Q/ E7 k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自主创业的张志刚谈起“贷免扶补”的政策,言语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Y; S# v  `3 Q  S9 ^
张志刚今年37岁,2009年和妻子东拼西凑了50万元,租下200平米的店铺,开了一家名为“贝贝康”的母婴用品店,开始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创业之路不好走,一来自己没有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二来资金周转难题一直存在。”张志刚介绍,2014年初,自己遇到一个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打开外地市场的好机遇,却苦于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去维持新店的开支。
% M& U& j( A- h4 u$ H$ `正值张志刚夫妻一筹莫展之际,听说了大理州实施“贷免扶补”政策的消息,立即将自己的情况写成报告,向大理市就业局提出无息贷款资金申请。不久,大理市就业局经过实地考察、审核,很快按程序批准了一笔16万元的无息贷款,贷款帮扶期限是两年。; S2 h  t8 m+ ]- l3 f  I/ j
“如果当时不能及时支付新店铺的租金,我们在兰坪的分店就开不起来。这笔钱犹如雪中送炭,对我们帮助很大!”如今,张志刚夫妇还在漾濞、永平等地开了分店。: Q! Q) y* m) a( V: g
记者 苏云慧 见习记者 杨若兰
5 k0 G1 }# g3 F" V8 w' |4 \■ 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s" v3 A: n* @6 M, t/ H1 j
实施了宾川县钟英乡、南涧县无量山镇、巍山县永建镇、洱源县炼铁乡、剑川县象图乡、鹤庆县松桂镇、云龙县长新乡等7个乡镇整乡推进,项目覆盖7个县、7个乡镇、72个村委会、904个自然村、56596户;实施了弥渡县德苴乡青云村委会等6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覆盖11个县、50个乡镇、60个行政村、17.54万人;实施了大理市凤仪镇锦阜村委会向阳山自然村等50个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程,项目受益12个县市、27个乡镇、34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1533户;实现了6.5万人减贫。
8 `+ h' }4 p7 o新农村建设实施村容村貌整治386个自然村,占目标任务的193%。! `% }% O7 R( D
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422万元,补贴机具38955台套,补贴受益农户30177户,能繁母猪保险投保33.32万头,奶牛保险投保6.2万头,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J! O. L1 z5 _
>>>新闻实例' O: \1 l3 m. U+ D
吉阿路:山沟沟里的美丽乡村  P) [# _8 L, x! ]
来到位于漾濞县“南大门”——热区水果和歌舞刺绣之乡的鸡街,春意盎然,万物复苏。踏着二月的春风,走进吉阿路村,放眼望去,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洋房,村庄秀美。走在平坦的青石板人行道上,一股清风迎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 J' O9 ]+ N7 d& |) y吉阿路村四面环山,全村70户330人。主要收入靠第三产业,是鸡街乡城镇建设的示范窗口。. Q& Z/ {& [9 [" e( b, U
“这几年生活富裕了,大家都盖起了小洋楼。然而没有统一规划,脏乱差比较突出。” 2014年3月3日,吉阿路村负责人左星辉对70户村民代表说,“我们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大家愿不愿?支不支持?”话语刚落,大家一致同意,表示要大力支持。随后,吉阿路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
% e; g6 _& C* t: X+ F' N: W- e* L吉阿路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31.53万元。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安装了LED路灯30盏,铺设青石板2米宽人行道880米,新建标志碑1座、垃圾处理点1个、卫生厕1个、凉亭3个,基础设施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提升。
0 {: I  v1 `% {$ T- ~7 D& {5 z6 P“美丽乡村”绘出了吉阿路村的幸福画卷!, V4 O' `9 [; {$ A9 ~9 q4 `: z
特约记者 熊贵才 文/图 通讯员 吉绍林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5: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
, i) q* ~1 o& r5 o% E9 X2 |* b完成155个行政村、1379.7公里硬化道路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4 \" @3 I- L1 }+ v; ]/ H
建设完成35000盏乡村路灯,“点亮大理”乡村路灯新覆盖2580个自然村,超额完成乡村路灯建设任务。- [0 ?  Y- _8 V( W  k5 i$ j) H7 P, t
>>>新闻实例" I6 b, B( M8 k/ I8 s. K8 A/ ]
村道贯城乡,山村变富了
- X0 `+ x/ A, ?  \3 |穿梭在青瓦白墙的永平县龙门乡龙门村官庄村民小组里,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太阳能路灯立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的粪堆、柴堆、垃圾堆不见踪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笑容写在脸上。官庄村民小组的变化,正是永平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7 M* p) J$ I3 Q( U( f在官庄小组采访时,村党总支部书记吴金文告诉记者:“过去村里路不好走,卫生条件非常差,人们想讲究也讲究不了。现在通了水泥路,也装起了路灯,村里变得亮爽爽;过去村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骡子和马,现在各家各户都有了摩托车,有的还有了小车、大车,进进出出快得很;过去最头疼的是无论哪家有人得了急病重病,村民都得用担架抬到大老远的公路边,而现在只消打一个‘120’,救护车就开到家门口。”他还说,自从村里修起了水泥路,邻里吵架斗气的少了,三天两头到村里纠缠的少了;装电话的多了,出门用手机的多了;买车跑运输的多了,外出做点小生意的多了。说实话,通村公路不仅修通了致富路,而且修通了民心,理顺了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打心眼儿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 _* |+ @. z" U9 t4 e5 G6 z特约记者 杨福军
" |+ B: r) r& e1 I■ 小水利建设
& ^  q3 h+ t) N3 y( W完成“五小水利”工程51259件,其中完成“爱心水窖”建设32567件,超额完成新建“五小水利”工程5万件目标任务。解决22万农村居民及0.5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 T/ z2 b. ~/ x- `0 T>>>新闻实例
; v/ C7 v$ L0 x2 B0 M爱心水窖润彝乡
* s$ _" ?8 g! K0 y% a暖阳迎春节,村民迎清泉。“有了清泉,我这村组长的工作好做多了。”2月13日,南涧县宝华镇宝华村委会四家村张学富喜滋滋地引领记者看村里的饮水工程。& ?$ e4 R7 D- g" N: C
宝华四家村全村有42户151人,村庄青山环抱,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但近年来附近水源点减少,村民饱受缺水之苦。张学富介绍说:“2005年开始,村边的水源点逐渐干枯,村民便自己建水塘,然后用皮管将水引到自己家中。再后来,这些水源点的水也逐渐少了,有的直接没有了水,村民们只能几家人相约一起修建小水池,然后将水从水池里引出来进入各家。”# ]2 `- u! V9 T2 y5 i  m9 T# z
在张学富家门口,可见皮管、胶管和钢管几种新旧水管捆在一起。从这些水管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四家村人用水条件的逐渐改善。从张学富家沿着小道前行20多米,路边有一个可容纳10多立方水的大水池,水池下面,13个水表整齐划一的一字儿排开。“这是前年,村里13户人家一起修建起来的水池,现在不用了。”张学富边介绍边往前走,不一会便见一个刚刚修建起来的大水池。“这个水池可容纳20多立方水,现在管道还没有接通,但过不了多久,我们全村人就可以使用了。”
2 v' Q. @$ x4 F$ D  L  p“一户一水表、一龙头、一管道……全村共修建了38口爱心水窖。”张学富讲述了去年的饮水工程内容。“加上这些水窖,现在全村共有90多个水窖,平均每户有2个水窖。”一边说着,张学富带着我们走进了村民张学发家。
. k+ j6 y" a% y0 a& |4 K! Q张学发家去年新修建了爱心水窖,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爱心水窖可帮了我家的大忙了,过去家里办事,单是挑水就要请好几个人。”
. e' {( Y/ a! {' A8 x6 T“对于我们山区来说,小水窖发挥了大作用,是农村安全饮水的好帮手。”宝华镇水利站负责人介绍说。
) J& D% E4 `% y, ?* b4 T1 `2 t  D特约记者 杨训波 通讯员 左先勋
' E, ]$ f3 Z9 Q* p; _■ 助学行动
, q' a; y6 L! F筹集资金960万元,资助3093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6 U6 h  K% O! Z>>>新闻实例
6 [( e' `6 |2 y+ H“爱心圆了我的梦”
. X3 N8 {% B) v6 v9 p2014年8月13日,云龙县白石镇云顶村江尾组的杨菊花收到了大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考上大学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杨菊花告诉记者,“我先是高兴地憧憬着我的大学生活,但很快这种喜悦就被如何筹集学费的难题替代了,我怕没钱上大学。”
! I9 P: b6 ?1 M! |8 s) ^杨菊花家住在高寒山区,家里有4口人,母亲长期患病,妹妹就读于云龙一中,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主要劳动力,一家人除了畜牧业和白花芸豆上有点收入外没有其他固定收入,一年一万元左右的收入除去家庭开支和母亲的药费已经所剩无几,盖了10多年的房子也因为没钱一直没装修。杨菊花就读云龙一中期间,也因有“启航行动”的资助,才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读大学的费用家里根本无力承担。
. X" ^. e4 L7 j, H( U杨菊花告诉记者,为了能顺利入学,她申请了6000元助学贷款,生活费没有着落。正当她犯愁时,听说大理州“爱心圆梦”行动专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于是就申请了这个资助金,并得到了二级资助金3000元,顺利进入了大学校园。/ k* m2 B: n4 x) `
杨菊花说:“我一定会刻苦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L8 _- C2 {. B) V
特约记者 赵雪梅 大理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5: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5 ^: n. `) e. e& t9 z
新建祥云、宾川、云龙、剑川、鹤庆5县社会福利中心,新增床位660张;新建、改扩建3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450张。4 D) o+ F5 z3 k5 v
>>>新闻实例
7 g  {: ~7 [# C" s4 z  l* K% r  {1 @“现在的日子过得真舒心”3 r! y+ E7 |/ l' n0 w4 b- j7 g
“现在的政策真好,去年起我们夫妇每人每月领到280元的养老金,加上其他收入,已能满足一家5口人的基本生活了。”2月13日下午,祥云县祥城镇城东社区3组居民徐思武得知记者的来意,转身进屋拿出两本“一卡通”,指着卡上领取过的一笔笔养老金乐呵呵地说。
" j0 M$ I  O: A! ~- v% [2 C徐思武今年66岁,虽然居住在县城,但生活来源依赖于种地。在参与宣传教育和人们的热议中,徐思武逐渐认识到城乡养老保险对居民的益处,于是动员老伴也一起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徐思武夫妇东拼西凑筹了1.6万元现金,交了养老金。有些人劝他,这么多钱不如拿去入股分红,以图个实惠或得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听到这些,老徐不去争论,只是平静地说自己只想在晚年图个平平安安。+ e3 \: ~. e3 p
2014年,祥云县60周岁以上人数近6.16万人,发放养老金待遇4495万元,养老金发放率达100%,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O$ m. t7 m0 {9 t* ?! j( Q
特约记者 陈应国& K3 p1 u* ^  N/ N7 j
■ 扶残助残行动
9 S  B/ d; H. c- n4 z# a完成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1885人,超额完成685人。免费为残疾人实施助听、助视、助行项目5915人。; N5 d5 S/ f! }8 T* Z% B
>>>新闻实例3 n& P% R  w2 G( E1 d7 j; D
“我终于扔掉拐杖了”4 n7 n) R9 Y) j7 P
漂洗、拧干、晾晒……在凤仪镇凤鸣村委会残协专干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代国才家里,此刻他正在洗衣服,这一系列的洗衣动作,他几乎是一气呵成。提起不久前安装的假肢,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晾衣服这样简单的事我都做不了。你看,现在都难不倒我了。”! h: l1 c* f# W' H, g
今年46岁的代国才,在2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双腿失去知觉,从此便失去劳动能力,终日与拐杖为伴。2013年11月,因右腿伤口溃烂做了截肢手术。他告诉记者,车祸后光治疗费用就是一笔巨款,自己又失去了劳动能力,根本拿不出装假肢的钱。于是,在了解到有“助行”项目后,代国才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向大理市残联办理相关手续,并于2014年9月装上了假肢。
7 ^0 d7 I" P: R% }“能扔了拐杖跟正常人一样行走,心里特别激动。”代国才告诉记者,为了能尽快适应假肢,他每天天一亮就到波罗江边散步,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后,不仅生活能自理了,还能帮家里做点家务,平时还经常逛逛街。( J. G  A2 V' t! z
记者 苏云慧 见习记者 杨若兰
3 x* _* c" r5 f■ 基层文化建设
& g5 f: M( S7 i* d6 O完成农村数字公益电影放映14932场次,受益农民群众164万人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4 q( t5 b( Z  f8 x完成州级应急播控平台建设和1078个行政村“村村响”设备安装。大理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信号已覆盖全州110个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
% A2 |# K( u. v; s% Y祥云县全民健身中心即将竣工、鹤庆县全民健身中心已落实建设资金400万元。完成21个乡镇灯光篮球场建设、239个村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 v/ G6 _# T# A5 ?6 S>>>新闻实例
: ~" S$ ^$ w3 F) d+ s1 r8 g“我们的文化生活真多彩”" T! Y+ `( ]* ?  ?, N1 u
弥渡县新街镇永增村委会大官庄村村民周桂英是个“花灯迷”,精神健朗,满脸微笑,每天和村里的姐妹们唱花灯、跳健身舞,日子过得乐呵呵。她自豪地对记者说:“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场所,我们老姐妹们一有空就相约唱唱花灯、跳跳舞,每天过得乐滋滋的,心情好、身体好、精神好。”“现在开通了公交车,一人一块钱车费就可以到县城。我们经常到县城花灯广场、青螺公园,与城里的老年人一起跳花灯,交流学习。”
5 q; \, n8 |& k近年来,弥渡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以青螺古坊花灯文化大观园为核心区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投资200余万元先后新建6个乡镇文化站;每年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236个,乡镇灯光球场、村级篮球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470个,全县文化体育设施总面积达42万多平方米,为群众业余文艺队配发音响器材413套,1996支大喇叭响遍每个自然村,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农家书屋、农文网培学校覆盖全县89个行政村并免费向群众开放。
7 U! a% V+ B2 k实现了文化惠民“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学有辅导、跳有广场、办有经费”,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真正成为群众求知的园地、娱乐的舞台、活动的中心。
. _" e0 [' G* T' q; v" m特约记者 王亚林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5: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基层卫生保障能力建设
# }, q2 h4 d/ W+ J9 E5 Q; @25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面开工建设,8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已完成。完成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5420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5 E' a' n/ z" H$ m  O% ~
>>>新闻实例
9 R6 G  i  T4 p7 O, m6 l
1078d2c3328a165e0e6518.jpg
" I+ }' a$ O' x# ?  @
巍山县人民医院眼科专家正在为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近年来,巍山县切实开展好“白内障复明工程”,2012年以来,巍山县利用超声乳化仪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000多例。[特约记者 刘绍德 通讯员 廖志云 摄]5 I% q6 f( J2 ]( u6 T5 ~- {) H* r# w3 V
■ 保障性住房建设* S# l! Z+ u0 ^
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7459套,其中廉租房632套、公租房20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827户, 完成投资79391万元。
' J- h* l1 q8 U5 X; _: E年初上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3万户,省级实际下达21800户,其中拆除重建11800户、修缮加固1万户,已完成25800户,占省级下达指标数的118%。% n+ E* ]) D3 H, K
>>>新闻实例0 x8 }5 S& U1 I' i& |$ `1 j8 x7 ^
1078d2c3328a165e0e6518.jpg

( s0 i' I8 b: w: W6 L' {
图为洱源县民生小区廉租房。
# i1 ?# }4 U( l7 {
走进洱源县,青山绿水间一栋栋精致典雅、错落有致的楼房一定会吸引住你,这是洱海源头的一道亮丽风景——洱源县保障性住房。5 S7 A1 a1 `5 u2 x+ H. e
一座座建起的保障性住房,不但承载起广大百姓家庭住房的梦想,更传递着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信心。目前,洱源县已建成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2680套、13.4万平方米。  [特约记者 施新弟 摄]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