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y) Q; [) S5 f" ?6 Q
新建祥云、宾川、云龙、剑川、鹤庆5县社会福利中心,新增床位660张;新建、改扩建3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450张。. R2 ?$ z, h4 X- U( _9 z D7 b% ]
>>>新闻实例( S9 S* ~, S* r8 U% d
“现在的日子过得真舒心”# j& `- f1 t4 d% ?5 Q. R5 K) N9 x
“现在的政策真好,去年起我们夫妇每人每月领到280元的养老金,加上其他收入,已能满足一家5口人的基本生活了。”2月13日下午,祥云县祥城镇城东社区3组居民徐思武得知记者的来意,转身进屋拿出两本“一卡通”,指着卡上领取过的一笔笔养老金乐呵呵地说。) z( }/ j6 T1 l# C2 K( E4 h
徐思武今年66岁,虽然居住在县城,但生活来源依赖于种地。在参与宣传教育和人们的热议中,徐思武逐渐认识到城乡养老保险对居民的益处,于是动员老伴也一起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徐思武夫妇东拼西凑筹了1.6万元现金,交了养老金。有些人劝他,这么多钱不如拿去入股分红,以图个实惠或得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听到这些,老徐不去争论,只是平静地说自己只想在晚年图个平平安安。
: @! Q- }; r) u1 m7 [+ l1 m. }2014年,祥云县60周岁以上人数近6.16万人,发放养老金待遇4495万元,养老金发放率达100%,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目标任务。0 d6 m( G- k v3 X3 l$ \
特约记者 陈应国
% n: P7 U7 `% m■ 扶残助残行动( f0 t0 a% g0 K, ` T
完成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1885人,超额完成685人。免费为残疾人实施助听、助视、助行项目5915人。
+ g& p3 D: a8 ~2 v* l# p" z>>>新闻实例; ]: D' v I9 l, v+ S
“我终于扔掉拐杖了”
& Q1 F+ o, C3 @漂洗、拧干、晾晒……在凤仪镇凤鸣村委会残协专干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代国才家里,此刻他正在洗衣服,这一系列的洗衣动作,他几乎是一气呵成。提起不久前安装的假肢,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晾衣服这样简单的事我都做不了。你看,现在都难不倒我了。”8 t$ Y, P9 I% ~" L' j
今年46岁的代国才,在2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双腿失去知觉,从此便失去劳动能力,终日与拐杖为伴。2013年11月,因右腿伤口溃烂做了截肢手术。他告诉记者,车祸后光治疗费用就是一笔巨款,自己又失去了劳动能力,根本拿不出装假肢的钱。于是,在了解到有“助行”项目后,代国才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向大理市残联办理相关手续,并于2014年9月装上了假肢。
, v$ d# Z7 l& d0 S, A. `“能扔了拐杖跟正常人一样行走,心里特别激动。”代国才告诉记者,为了能尽快适应假肢,他每天天一亮就到波罗江边散步,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后,不仅生活能自理了,还能帮家里做点家务,平时还经常逛逛街。
( @+ S, f" y, U& P& u% p0 x7 F记者 苏云慧 见习记者 杨若兰
}2 ?8 m( y+ f( }9 B) ?■ 基层文化建设
% G5 S4 f# [ f |4 h0 _" A完成农村数字公益电影放映14932场次,受益农民群众164万人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 z# T4 r7 T- G( d0 V完成州级应急播控平台建设和1078个行政村“村村响”设备安装。大理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信号已覆盖全州110个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 j# Q" B8 U- }0 z
祥云县全民健身中心即将竣工、鹤庆县全民健身中心已落实建设资金400万元。完成21个乡镇灯光篮球场建设、239个村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 Q( t+ c7 z( k9 [2 L9 }$ V>>>新闻实例
1 o% c8 K' X' ~0 @% P) g7 M“我们的文化生活真多彩”3 G( s) I& v3 d1 @
弥渡县新街镇永增村委会大官庄村村民周桂英是个“花灯迷”,精神健朗,满脸微笑,每天和村里的姐妹们唱花灯、跳健身舞,日子过得乐呵呵。她自豪地对记者说:“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场所,我们老姐妹们一有空就相约唱唱花灯、跳跳舞,每天过得乐滋滋的,心情好、身体好、精神好。”“现在开通了公交车,一人一块钱车费就可以到县城。我们经常到县城花灯广场、青螺公园,与城里的老年人一起跳花灯,交流学习。”0 t# I5 V3 ^: ]: q/ T2 r% t
近年来,弥渡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以青螺古坊花灯文化大观园为核心区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投资200余万元先后新建6个乡镇文化站;每年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236个,乡镇灯光球场、村级篮球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470个,全县文化体育设施总面积达42万多平方米,为群众业余文艺队配发音响器材413套,1996支大喇叭响遍每个自然村,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农家书屋、农文网培学校覆盖全县89个行政村并免费向群众开放。) [5 Z* A8 t" v G5 k
实现了文化惠民“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学有辅导、跳有广场、办有经费”,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真正成为群众求知的园地、娱乐的舞台、活动的中心。
0 i* N3 f) D8 D2 ~$ ?特约记者 王亚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