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云南洱源县邓川法庭打造特色法庭文化 释放审判工作正能量

2
回复
127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3 14: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y" e" o8 n2 P  K3 r* n
邓川法庭审判法庭照片 宋文锋摄

. t; m5 l: l$ e( g4 a) b

  v6 Q7 `/ d; g$ I  g
调解案件 宋文锋摄
. D# v6 V5 N8 }( y( E
“打造特色法庭”是云南高院文化建设的主题。
+ X8 o8 |( [- }$ I. Q' g  x* p围绕这一主题,大理州洱源县人民法院邓川人民法庭将法庭文化传播作为亮点,把文化建设与审判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法院文化建设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法院文化的教育、引导、规范、凝聚、激励作用,倡导公序良俗,增强群众法治观念,释放审判工作正能量。
+ m0 `- N0 S2 j* d2 N“实实在在的筹划,实实在在的成果,实实在在的审判,实实在在的文化,在邓川法庭的司法实践,初步诠释了传播法治与司法审判、诉讼调解如何融合的问题。”云南高院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 [7 I& }0 |8 }% K9 D! y
与传播结合
' e0 R) _  _5 u# J4 r8 j* r法院文化广场凸显聚能效应
8 a( N) ?9 e# x8 `- d“法的精神、文的品味、化的功能”是洱源县法院邓川法庭文化建设的思路。
# s* B. A+ O# w; u. y9 ~+ p8 d走进邓川法庭,扑面而来的是和谐的秩序之美。) K4 K4 \' {! }$ P- I
庄严的审判法庭居于正中,法庭的职能与追求镌刻在这块位于法庭正前方的石碑上,在这块取“日晷”自然循环之意的“和谐邓川碑”上,顺时针镌刻着“有矛盾纠纷,到法庭解决,得公正处理,案结人和顺”。法庭左右两侧,分别立有“厚德”、“尚法”字样的石碑,彰显了法庭是法治公共活动场所的特征。厚德、尚法与和谐邓川碑错落有致的排序,这些具形象化的文化符号,彰显的正是法院文化的精神内核。
2 Z( j* t/ m0 t- V) J5 a* D, P3 ?“南北两围墙,东西一走廊” 形成了邓川法庭文化广场的主要格局。“道德感化和法律引领”是邓川法庭法院文化广场的两条主要路径。
% [4 g$ J9 p+ r% X$ r! ~/ y7 c北文化墙设有父子、夫妻、兄弟、邻里、朋友、关联六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由“以史为镜、反面案例警示、法官评说、当事人的思考与看法。”四项内容构成,引导诉讼参与人对矛盾纠纷进行理性反思。! ]  Z9 h: m6 `) u7 d/ M; n
南文化墙由清廉篇、明礼篇、尊老篇、爱幼篇、有德篇等篇章组成,讲述古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历史故事,引导诉讼参与人通过“照镜子”悟人生。
7 a! ^- w( E8 d$ q7 L( a; j7 f( G北文化墙从横向上剖析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官从而对他们进行诉前疏导,引导其正确面对矛盾纠纷。南文化墙则是从纵向上尝试用道德正能量来引导诉讼参与人平和地打官司。
8 O: X7 I  f7 Q0 s1 B7 `东西文化长廊则将视点投注在历史、民族文化和法治文化方面,集中展示了东、西方博大精深的法治文化和辖区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梳理了洱源法院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整个文化广场更接地气,拉近法院文化与群众的距离。4 P6 R- X# e5 ~4 J
通过设立古今案例评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不同板块,有效增强当事人的文化认同,引领当事人对照、反思自己的行为,促使其理性诉讼及参与诉讼,以更加包容、谦逊、礼让的态度化解纠纷,同时,也深刻教育法庭法官及人民陪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等,最终更好地实现和谐的构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4: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调解结合
4 F6 s) _! h" s) C: D/ }! h民俗判例结合促进稳定和谐6 N: j: l4 c* X: u, J
为最大限度发挥法院文化的作用,邓川法庭同时也高度重视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制定相关制度,引领干警的行为规范,注重热情服务和司法礼仪。
1 w8 L/ H  G( H" G2 H& I0 K( ~5 d法庭干警接待每一位群众都力求做到“一声招呼、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茶、一把椅子、一声慢走”的“六个一”礼仪规范,对每一位来诉来访人员做好来访登记,将群众的诉求、疑问均记录在案,并充分运用法院文化广场中的内容,适时引导群众学习,在交流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使其合理运用诉权。
4 b0 F& u3 x! w9 P+ u' E一个街天早晨,一位白族妇女走进邓川法庭,在北墙边的夫妻篇前驻足观看,犹豫徘徊。这一细节被法庭值班的女法官注意到,主动上前讲解展版内容,并邀请她到办公室仔细询问。原来这位大姐与丈夫结婚后做生意赚了一些钱,丈夫迷上打麻将,不管家庭和孩子,大姐想要离婚。通过邓川法庭综合工作法,大姐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A/ {. `0 ?, o( E8 U
“通过学习了法庭的案例和法官解说,使我学到了如何处理好乡邻之间的关系,我回去后,会处理好与张某的关系。”因邻居张某建房侵占了高某的部分土地,高某以相邻权纠纷向法庭起诉。法庭法官借助《六尺巷》的典故,让高某谅解了邻居,主动提出撤诉并写下了自己的学习感悟。
' T  {( x% s) E8 e李某家三兄弟,因为建盖房屋发生争斗,李某被哥哥和弟弟打伤,三兄弟对簿公堂。“你们是亲兄弟,本应该珍惜彼此之间的手足之情,但你们却因为一点小矛盾引发纠纷。如果大家都能退让一步,避免针尖对麦芒,那么砍断手足情的人间悲剧就不会发生。”罗连书庭长分别引导李某三兄弟对《七步诗》的典故进行学习和诉讼心理疏导之后,李某三兄弟都陷入了沉思……最终,双方调解达成协议并当庭兑现, 兄弟重归于好。7 o" L3 K$ ^, o' B. ^: a
小故事、大智慧,民俗与判例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律精神相结合,根据情况向当事人介绍《七步诗》、《六尺巷》等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一起起案件就在诉讼中得以轻松化解。6 f& l5 H3 g1 J( e
公正审判借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促进公正公信。
" V4 R- _2 K2 y) ?3 J+ p据统计,仅2014年,在邓川法庭干警运用法院文化广场和相关机制开展思想疏导、诉讼引导后,当事人决定不再立案起诉的案件就有38件;在审结的166件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中,调解或经调解后撤诉129件,调撤率达78%,比2013年上升五个百分点,调撤率、服判息诉率、当事人满意率大幅提升。
' c) J3 U9 H7 N2 T+ O0 |' K5 g$ F2014年11月,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到云南洱源县法院邓川法庭调研。李纪恒对邓川法庭按照“全程、全员、全面”的要求开展调解工作,切实降低了群众诉讼成本,增加了审判工作亲和力的做法予以肯定。9 b6 q  Y+ h8 c; ~2 b" V
李纪恒强调,调解工作是化解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调解工作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开展工作的基础,法院要切实加大调解力度,有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P( D8 C0 w# b+ q
“以审判公正为方向、以真切感受为基础、以百姓满意为核心。”2015年1月16日,云南高院田成有副院长在法庭文化传播现场展示会上,对邓川法庭独辟蹊径,借助法院文化广场,拉近了法律与百姓的距离,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司法资源的共建和整合的独特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邓川法庭提出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 D4 I9 X& O) Q& y7 j审判,承载着公平正义的精神;文化,传承了历史的厚度与高度。文化的关怀与温暖,奔腾在审判的血脉之中。当清晨太阳东起,明媚的阳光洒满了东湖湖面,照耀在邓川法庭文化广场的日晷上,法庭法官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9 B3 j- Z: i/ R9 n9 a" ?通讯员童晓宁 唐时华 王琴 记者 杨之辉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4: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h2 X) t9 D& t# k5 N6 o8 h
调解案件 宋文锋摄

! v) P. A) D, m3 Y8 E/ p与审判结合% y% ~* Y# ]" Y- [3 C* R
法院文化引领进入诉讼流程式
  y4 X4 |1 p! K( x; h) [' `3 H“建机制、抓载体、强结合”是邓川法庭将法院文化融入司法实践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的提炼。为实现法院文化广场的聚能效应,促进文化建设与审判工作的有机结合,邓川法庭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将法庭文化融入审判实践的独特的办案流程。5 e: @# U$ O9 S+ t- t4 N0 ~; z' G  l
这套流程被定名为邓川法庭“一二三一”工作机制:即第一步是“一个提示”,向当事人发放印有法律规定和道德名言警句的诉讼温馨提示;第二步是“二种学习”,引导当事人学习文化广场相应内容、反馈诉讼教育材料;第三步是“三次疏导”,诉前、诉中、诉后三次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第四步“一次回访”,通过案件回访卡,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诉讼得与失。' ~; A4 _9 P. P- u0 ]8 v
每当诉讼当事人来到法庭,接待法官在进行登记后,根据其案情发放“诉讼温馨提示”、“因材施教”带领诉讼当事人来到文化广场对应板块有针对性地学习历史经验和案例教训,进行诉讼前心理疏导,同时将与文化墙上内容一致的书面材料交给案件当事人,要求他们带回家去与家人商量填写反馈意见后,在开庭之前交回法庭。
# \7 _6 q1 l* l0 I0 l7 m“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常在这样的“三步走”之后,当事人往往自动撤诉或自愿接受调解。
) g" ?  |# a8 ]4 K邓川法庭通过将文化建设运用到司法实践中,一方面,诉讼参与人渐渐对人民法院产生了更多的信任感、安全感,从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法庭干警在“四风”问题方面也有了明显转变,大局观念、群众观念、组织纪律有了明显增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工作中,法庭干警能够立足乡土民情,向群众宣传“以和为贵、定纷止争”等传统的法律文化精神,尽力采取调解、和解的方式化解纠纷,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把为民司法理念运用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中,把群众路线走好、走实,全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0 W* P  ]  }6 X0 @
2014年12月3日,云南省洱源县法院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签订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将洱源县法院邓川法庭确定为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3 f1 ?) J# O5 m3 c
根据双方签订的共建协议,西南民族大学将选派在校学生到法庭开展审判实务实习、调研等活动,双方还将互聘对方的审判业务专家,深入开展学术讲座、课题研究、法律实务指导等教学合作。
0 n& z& {, q9 o' b“基层法院派出法庭成为高等院校法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非常好,既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法官,审判和教学双促进。”邓川法庭庭长罗连书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