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k4 }' s% A! z, U邓川法庭审判法庭照片 宋文锋摄
4 f, g2 N' I C6 Z5 M, N) A, Q5 N' a0 Q0 L: L! p! l
调解案件 宋文锋摄
8 R5 c) B# D& M: Q, X“打造特色法庭”是云南高院文化建设的主题。
+ B, t$ c! q8 S* q' `围绕这一主题,大理州洱源县人民法院邓川人民法庭将法庭文化传播作为亮点,把文化建设与审判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法院文化建设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法院文化的教育、引导、规范、凝聚、激励作用,倡导公序良俗,增强群众法治观念,释放审判工作正能量。
m1 I+ X9 C' S; x, g# h7 V6 j5 f“实实在在的筹划,实实在在的成果,实实在在的审判,实实在在的文化,在邓川法庭的司法实践,初步诠释了传播法治与司法审判、诉讼调解如何融合的问题。”云南高院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
+ I. A" C e+ L4 x" O3 y与传播结合/ w% l \0 u: `4 V# j
法院文化广场凸显聚能效应% d$ Q+ @ n0 F$ v3 d' ?1 F- l0 r s
“法的精神、文的品味、化的功能”是洱源县法院邓川法庭文化建设的思路。/ Q2 Q+ t; n" q7 t
走进邓川法庭,扑面而来的是和谐的秩序之美。
8 E8 L- O9 {7 |% Y庄严的审判法庭居于正中,法庭的职能与追求镌刻在这块位于法庭正前方的石碑上,在这块取“日晷”自然循环之意的“和谐邓川碑”上,顺时针镌刻着“有矛盾纠纷,到法庭解决,得公正处理,案结人和顺”。法庭左右两侧,分别立有“厚德”、“尚法”字样的石碑,彰显了法庭是法治公共活动场所的特征。厚德、尚法与和谐邓川碑错落有致的排序,这些具形象化的文化符号,彰显的正是法院文化的精神内核。
; @1 f) ^. J* p0 F. N t% u“南北两围墙,东西一走廊” 形成了邓川法庭文化广场的主要格局。“道德感化和法律引领”是邓川法庭法院文化广场的两条主要路径。
/ d" n& p: l8 } A- M北文化墙设有父子、夫妻、兄弟、邻里、朋友、关联六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由“以史为镜、反面案例警示、法官评说、当事人的思考与看法。”四项内容构成,引导诉讼参与人对矛盾纠纷进行理性反思。- y/ h- a+ h7 m; w/ U2 t
南文化墙由清廉篇、明礼篇、尊老篇、爱幼篇、有德篇等篇章组成,讲述古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历史故事,引导诉讼参与人通过“照镜子”悟人生。- U# p* \+ H- N2 j2 l# Z" i2 U0 X6 I
北文化墙从横向上剖析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官从而对他们进行诉前疏导,引导其正确面对矛盾纠纷。南文化墙则是从纵向上尝试用道德正能量来引导诉讼参与人平和地打官司。
, P7 F8 {5 A( O东西文化长廊则将视点投注在历史、民族文化和法治文化方面,集中展示了东、西方博大精深的法治文化和辖区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梳理了洱源法院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整个文化广场更接地气,拉近法院文化与群众的距离。
+ g8 A" ?% k8 q/ z! h9 I/ E通过设立古今案例评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不同板块,有效增强当事人的文化认同,引领当事人对照、反思自己的行为,促使其理性诉讼及参与诉讼,以更加包容、谦逊、礼让的态度化解纠纷,同时,也深刻教育法庭法官及人民陪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等,最终更好地实现和谐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