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却光环,2014年地产行业的表现,与《一步之遥》有几分相似。
5 R$ ?4 i, C9 r+ N5 Q8 R 怀着期待入座,一头雾水离开。姜文大叔的“傲娇”我们不懂、“任性”我们不懂、“X格”我们也不懂,终归是自身修为不够,不能领悟个中深意。+ |: Y* w, F( G( v; \
在经历十年调控之后,终于在2014年看不到“看得见的手”,不过随之而来的是,2015年3月施行《不动产登记条例》。
1 x, O8 I& a# U6 F2 @$ p 从“看得见摸得着”“看得见摸不着”到“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地产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发生着明显变化。政策面的变化也反应着市场面的变化。
: m' N/ k* P/ `8 @5 t4 r: r 正是2014年,销售总监开始频繁失眠、策划总监变身“职业跳槽党”,地产行情的急转直下,降价成为最有效的销售手段,没有之一。当然,这里是说普遍现象,个案也必然存在。% {; ^$ [/ @: u
正是2014年,地产企业开始亲民,各类暖场活动不计其数,要的是人气、好感、购买欲望,并不厌其烦地在泛客户中甄别买家。2 y( y. A7 h5 E) W- h
正是2014年,置业者开始有尊贵“身份”,营销中心不可谓不温馨,服务态度不可谓不诚恳,议价,让置业者终于感受到“客户是上帝”的精髓。$ `* z. u' _! G5 k' q
即便如此,地产企业资金链依旧绷得很紧,如同颈上枷锁,稍有懈怠即勒紧窒息,融资、转让、入股、并购等金融手段只为一字即钱,也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
* I: k6 ?1 J- ^+ f+ ?. j0 }. B; g; V* \ “或许在相当一段时间,这是地产行业面临的新常态”。
: ~4 v9 b$ j2 Y( p4 ~1 S% Y; H: ^ 10月31日,西山万达广场商业中心喜迎开业;12月12日,同德·昆明广场开门迎客;12月20日,爱琴海购物公园正式运营;12月21日,七彩云南·花之城盛美开幕。此外,奥宸·中央广场、文化空间、海伦国际、百大新都会、上海东盟商业广场、新都韵城、安宁世贸广场等项目商业中心,也将和大家见面。数据显示,昆明有超400万方商业在批量商业中心入市后进入运营阶段。另一方面,人民路壹号广场、保利·六合、经典双城、联想科技城、马街摩尔城等项目正加快招商步伐,新商业力量正暗潮涌动。未来两三年可以预见,商业中心将在昆明遍地开花,主城区范围内多点布局之势也会由蓝图变成现实。2014即将过去,随着第五届(2014)云南地产“影响力”五星总评榜尘埃落定,荣获五星商业的项目,在成就云南首批“五星”典范时,未来关于项目运营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果说,以往关于商业的探讨还只停留在猜测阶段,那么从今年下半年起,各种商业配套为昆明带来的改变逐渐展现其动人一面,而市场抢夺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d# d. G7 l3 b+ p$ J' c
“单核”向“多核”转变2 D# G% p# _; i
“如今,步行几分钟就能在同德·昆明广场购物、聚会,比以前方便很多。”家住金康园的李磊,以往周末和朋友聚会,都会驱车前往顺城、南亚等地,然而糟糕的交通却让他苦恼万分,晚上7点的饭局,往往要延后一个小时。
% \+ t% D1 M; M1 w3 S" @ 东北人王涛,在昆打拼多年,去年在红星广场购置一套婚房。酷爱滑冰的他,过去总要去金马坊真冰场滑个过瘾,自从那里关闭后,他只能选择周末去更远的红塔滑冰。如今,爱琴海公园开业,真冰场近在咫尺,着实让他喜上眉梢。- d" M' f& U/ e( g0 @5 K4 w$ O
商业体增多,为市民增加更多选择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丰富购物体验。同时,大量项目运营,也正改变着昆明的商业格局。# n9 ~' g1 u$ X: x& v+ g2 O" |
“居民日常消费将更加便利,商业中心所在片区价值也会有所提升。”在智阁商业总经理任建民看来,大体量商业综合体投入使用,将促使昆明进入多核心商业格局之势。# g# V1 ]' u4 s/ j; w
过去,昆明城市化进程长期受困于商业配套不足,以三市街为代表的单商业中心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众多项目落地并逐步运营,商业多核化发展已大势所趋。, v' l' `# N6 Y. c: V% T
“未来,商业多中心需求不可或缺。”
4 X& I' f' u9 k: k 对于昆明商业发展,任建民认为,同德·昆明广场、欣都龙城将形成商业副中心,而西山万达广场、爱琴海公园等项目,将以区域性中心性质为片区居民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项目为片区居民带来便利时,诸如同德269、万达双塔等标志性建筑对昆明城市形象起着重要提升作用。- }$ S. \# y; w- u& c; L! g3 h
走出差异化道路
1 V! e1 ^+ |: Y7 F 人均商业面积体现一个国际城市的流通业饱和度,一些代表性国际城市人均商业面积约为1平方米。任建民分析称,如果国际人均商业面积为0.8平方米,那么在昆明商业体过度放量下,这个数值可能已经达到3平方米。8 B8 b2 {5 E; I4 G" M1 E
站在城市运营高度看,商业体爆发入市值得欣喜,但集中放量带来的同质化问题则无法避免。不可否认,为降低商场空置率,各大项目运营团队不断从中寻求突破,结果却收效甚微。7 }6 T. N% N2 n9 c7 h2 V5 ?! B% F
“如今,大部分综合体在规划设计上存在问题,整个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原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董祖建直言,房地产开发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在投入后就应充实其内容,增加项目创意性。
l& G3 ` v6 L) w3 ^/ z+ y/ m 另一方面,人们更关心的是:新项目入市后,是否会影响原有商业中心?- T* z) z3 j7 Y1 w& r
“冲击在所难免,人流分散后势必将部分消费分流。”) }! j$ Q) ]/ P% j
在商业领域摸打滚爬20余年,任建民对此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昆明消费人群分为昆明市民日常消费、州市人群入昆消费及外地游客旅游消费三类。商业体增多,新项目对老商业中心造成人员分流。但其运营团队从百盛客流分析数据上看,新商业中心开业并未对后两类客群消费产生太大影响。
5 F# I! q: e( I8 E' c6 _$ e" K1 S 当然,老商业中心在销售额上,会有大幅度下降,任建民把这个幅度预估在20%左右。对于城中心尚处于保本边缘的商业主力店,这个数值对其影响不可谓不小,如果再下滑,则意味着亏损。
7 q! T( ]6 s4 p! _ 残酷竞争,是新、老商业中心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营不善,则可能面临倒闭。但同时也不排除良性竞争的局面。业内人士称,如果能找出产异化经营模式,将项目各自特色形成合力,就能带动商业氛围。+ i7 ` ^5 \& }8 d( h1 _! m4 ~' y
规避“马太效应”
7 }8 y$ c" f' E. ]" t; {4 H, b# m. c 商业投资浪潮声四起时,专家就曾预言:未来,大部分商业项目将遭遇运营瓶颈。同时,马太效应将在未来3~5年后在商业项目中越发明显。+ S" F- p" Z1 d( l$ h
对此,任建民并不完全赞同。
" f7 T; C9 N, _1 R7 y1 ?/ c 昆明商业体是否过量,大家很难断言,而“量大”确是不争的事实。竞争力薄弱的项目,后期运营会越来越差,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 k* L7 v/ k8 m “不得不承认,具有绝对优势的商业项目,在昆明并不存在,也就谈不上更好。”
! c7 {3 s( C2 K# L 面对竞争,如何在众多商业体中崭露头角,避免被淘汰,是所有商业项目必须研究的课题。
* {5 z8 i- V0 f/ @& k 运营为王、错位思维、利用地段优势、合理进行业态布局……
2 ~# v0 e: h" s+ T* v3 J0 N 成功运营商业,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为了和网上消费进行对比,商业中心更注重体验式消费。其实,除电商外,商业中心在实体店中还存在若干竞争对手,只有和他们形成竞争优势,才能独树一帜。! P9 Z1 f! _. \' s7 U+ O
“大部分商业项目,往往却忽视了和实体店之间的竞争。”任建民对此表示很无奈,同时他还指出,特色不鲜明,也会对商业中心未来运营造成影响。老滇味、江氏兄弟等亲民餐饮,使三市街商圈拥有稳定客流,新运营的商业体里,则很难寻觅到这些业态的踪影。
4 k/ ] k6 g; e5 K, W3 I7 V4 N! W. f 云南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不动产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直言,城市综合体已不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更需要出色作品引领整个行业。3 c4 }0 X% ]0 o7 v
大考才刚开始$ s6 ~( X; Y: f8 j1 f) i: b
商业中心集中开业,对市民而言,他们有更多选择,而在竞争之下,剩下的往往则是精品。 {- w: U& z9 g* N F) S- T
责编:段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