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抓”出来 大理州是怎么做的

4
回复
77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9 2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c6f6502e9d215d3930328.jpg

4 m7 w5 G/ U: _. S" \- I& D
大理西湖村民水稻丰收

, T+ H" E8 G3 ]6 E2 f) n5 I
; @' O; g( G. r  G: Q) X
“一专五员”巡视检查乳扇作坊

; y- a0 y# W7 n7 h2 n) w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酒店宴饮开启了律己争进的新局面;自办宴席申报备案管理全覆盖,传统的农村宴席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保护环境,生态种植,让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罩上了一层“保护膜”……这些改变都源于大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真抓”、“严抓”。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探访
; k& U& }  @; |* S, ^# b举报:件件有落实 件件有回复& @/ U& r; c: y
“您好,这里是……”每天,大理白族自治州食品安全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接听群众的投诉和咨询电话,并记录成案。“投诉电话有时多,有时少,但我们一刻也不敢随意离开,生怕错过了一个电话。”中心主任洪炜说。" r( r7 L, ~4 I0 j1 \. r, d1 C
去年4月,大理州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州级食品安全举报中心,在州政府食品安全办的领导下开展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工作。中心成立以来,在确定举报范围、拓展举报途径、设立举报奖励、制定保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完善反馈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交办制度方面,完善了办理流程,打开了工作局面。' Z5 D5 {* Y  C$ ?3 F
据介绍,工作人员接到举报及投诉案件后,须在第一时间制定填写举报或投诉处理笺,报领导审批后迅速交办各县市人民政府食安办或州级职能部门,在后续的案件催办中,经两次催办后不能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理办结的,中心将直接转为督办案件。仅今年1月至9月,中心就高质量地完成了57件食品投诉举报,内容涉及食用农产品、消毒餐饮具、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及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举报,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复。
: J+ _) Y: i" {不仅如此,在原来的12331电话举报的基础上,中心还于2013年5月5日开通试运行大理食品安全政务微博,2013年9月22日开通了中国大理食品安全网,2014年4月5日完成了大理食品安全政务微信的名称认证审核,实现了网站、微博、微信的并联运行,形成了以食品安全网为平台,以食品安全政务微博为依托,以食品安全政务微信为突破的“三位一体”食品安全宣传模式。尤其是大理食品安全政务微博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在加强政民互动,畅通举报渠道,发现违法线索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4年9月19日,已发布微博共计156条,关注177,粉丝54600。通过微博受理食品安全举报10件,查处违法行为8起。7 R2 k4 U; @! P% s% ~1 K6 V! m
“现在,通过相关信息发布、网民博友互动、投诉举报情况处理反馈,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得到增强,逐渐实现了小中心大服务的功能和目标。”洪炜说。
# @$ k: f5 e! ~  E  C( I除了加强监管和执法,大理州还在消费者方面想办法——2 J; o. e4 o! _& U" e
开展公益科普活动 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 `/ }- S8 `* \$ I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协调和监管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经常化的同时,大理白族自治州还结合当地实际,想新法,出巧招,积极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环境。; e, ^; C( M+ u' A# G
今年6月10日,大理州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暨大理食品安全卫士志愿者招募启动,在“食品安全,有你,有我;为你,为我!”的倡导下,许多关心食品安全、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士开始加入到食品安全卫士志愿者行列中,截至今年10月,完成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已有343名,他们恪尽职责,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公益活动,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监督行政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已然成为食品安全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宣传者。
1 l7 M" L2 b* S+ f$ J. d来自大理市基层一线、从事导游工作的陈淼感言:“全州356万群众和每年2200多万中外游客,每一个人的一日三餐都关乎舌尖上的安全,如果光靠政府部门和有限的义务监督员监管,力量还是单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大理食品安全卫士志愿者行列中来,汇聚起全社会的共同力量,用千万双眼睛盯紧食品安全,让不法分子无处藏身!”
/ g( h6 E$ o2 \6 j除了招募志愿者等州级层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大理州各县市还积极创新“自选动作”,以此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知识,营造和谐消费的良好环境。$ M  {% w7 n! z4 R: H
以洱源县右所镇为例,该镇在振戎初级中学、中所初级中学、温水初级中学和14个村委会中心完小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知识“五个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即学校每班出一期食品安全知识黑板报,每位班主任做一个以食品安全知识为内容的教案,每班开展一次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每位学生写一篇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作文, 政府给家长发一封食品安全的宣传信。)并对组织管理先进校长、先进班级、优秀教案、优秀作文予以奖励。5 K% y: u  }1 z& f1 _4 p
记者在《致学生家长关于食品安全的一封信》上看到,信的下角留有“已阅签字”的空白,作为家长阅后反馈。家长赵先生说,先前自己对食品安全只有“干净卫生”这样简单的概念,读了信后,再和老师交流,才意识到其中蕴含着的丰富内容。“这样的宣传教育,以学校为中心,将政府、家长、学生都连接起来了,食品安全更加的深入人心。”
( A1 {/ z" {+ N) Q. R云南日报 记者 杨富东 文/图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农产品  i; h7 Q8 W1 i( {! i
生态种植:加大源头管理力度
& S/ r1 X5 R1 n4 N0 ]" _洱源县右所镇,随意走到一个村口,眼见一片又一片的海菜田连接着远处的青山碧水,泛动着须臾变化的天光云影,足以让人感到恬静畅然、心旷神怡。7 g# X! x% i/ ~6 A* u; F
在云南,海菜主要生长分布于滇西北和滇中南,尤以大理洱海和昆明滇池为佳。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洱源县积极行动,努力推行海菜的生态化种植,在营造了海菜田这般美丽风光的同时,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 ~8 W5 F/ ?7 P% d  l. g“海菜是一种‘富贵’菜,需要用活水种植,水质稍有污染,或者农田里施了化肥,它的生长都会受到影响。”洱源县右所镇副镇长、镇食安委副主任杨凤军说。据介绍,出于海菜生长习性的考量,洱源县加大了源头管理力度,镇、村食安系统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前往田间巡视,通过追流溯源全力关注海菜的种植水质,而杂草清除是否及时、病虫害防治是否有效,也都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不仅如此,各镇食安委还依托每月举行一次的例会或联席会议,研究、商讨、处理、整治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洱源种植生态海菜的规模不断扩大,仅右所一个镇就建立了1000亩的种植基地。7 }: W0 i" ~& ~
“清水锅里煮海菜,不加油盐味也深……”在后湖村采访时,采收海菜的村民们一边唱着自己改编的白族小调,一边诉说着海菜生态化种植后带来的种种益处:“在政府的努力下,海菜有了‘保护膜’,吃起来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我们农民也得到实惠,现在,种一亩海菜年收入好的可以达到2万至3万呢!”……: b3 m4 p) M1 z7 C/ C* ]9 A# ]
在大理,为高原特色生态农业贴上“保护膜”,并非只有海菜这一个个例。单就首批“大理州食品安全工作示范乡镇”创建单位之一的洱源县右所镇来说,已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7605亩,标准化中草药基地4000亩,绿色核桃基地2万亩。目前正着手建设500亩生态蔬菜庄园,蝶泉乳业也将在镇上选址建立一个有机牧场,全镇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保护膜”将越变越大。
# r$ |$ c. K' G) j( W“立足生态环保,瞄准安全优质,突出优势特色。”洱源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桂瑞表示,云南省、大理州关于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精神和要求已经十分明晰,“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条件和优势,努力确保产品生态、安全、有品质,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c6f6502e9d215d3a9ce49.jpg ( [( }/ J% H6 M6 H# h
烹饪大师仇亚雄洗锅一丝不苟 1c6f6502e9d215d3a9ce49.jpg
% D" `$ w% x) y9 q2 s" ]
1c6f6502e9d215d3a9ce49.jpg

4 W/ y7 I/ `' u) J
本报美编 张维麟 制图
1 x5 |) X7 U6 {! Q0 {, T' f
农村宴席
: P- f* T0 b- u" |) [$ Y
“一专五员”:自办宴席申报备案管理全覆盖
" q; A! J) ?1 V2 O. h0 f- H2 [. q1 N“嫁女喜逢吉祥日,送亲正遇嘉庆时。”大理市银桥镇阳波村委会综合楼前,村民张贴的一副婚宴对联闪耀着红光,透着浓浓的喜气。村委会主任杨万金抬头看了一眼,脸上不禁浮现出笑容:“自从有了‘一专五员’,我们村的宴席安全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菜品做得顺顺利利, 客人吃得安安心心。”
+ ]5 \- t1 w$ U9 E0 z" x- ^“一专五员”是大理州为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而创新的一项制度,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力抓手。按照规定,各乡镇均明确1名食品安全专干,同时,由乡(镇)政府驻村包点干部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兼任食品安全联络员,村(居)委会主任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村(居)委会一名副主任或委员担任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村民小组长担任义务宣传员,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则被聘请为义务监督员。平时,只要村民操办宴席,“一专五员”就须各尽其责,除了与户主、厨师签订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指导户主填写食品安全申报备案表和厨师登记表外,还要到现场严把采购、储存、工厨、消毒、加工“五关”,对卫生条件、厨师健康状况、菜品留样等进行监督检查,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一专五员”还对所有村镇餐馆、生产作坊等逐户排查并登记在册,不定期巡视检查,担当起了最基层一线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V, V" h* B  A8 R7 ^; B  U
“‘一专五员’就是要心细、眼明、腿勤,为农村食品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作为“一专五员”的其中一员,杨万金感慨颇多。“现在大理市政府已完成30个农村宴席场所规范化管理试点建设,每个点都统一配置了蒸饭车、冰柜、不锈钢操作台、留样柜等设备,农村宴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高兴之余,我们更加意识到肩头的责任,更要积极发挥‘一专五员’的作用。”杨万金说。在“一专五员”制度的推动下,大理市已基本实现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管理全覆盖。2 H$ E6 {4 W: G1 M& ?% R
记者在后面的采访中了解到,到今年10月初,全州12个县市已在110个乡镇明确食品安全监管专干121名,在1144个村(居)委会明确协管员1155名、信息员1155名、联络员1183名、义务宣传员4273名、义务监督员3071名。这支队伍在基层食品安全协查协管、宣传教育、信息报告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c6f6502e9d215d3a9ce48.jpg 学校食堂的师傅正在为师生烹炒洋芋片餐饮单位- J) y7 I. X, h  a# N
严格评比: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店”
* S( f* ~& ]" s今年3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从消费者最不放心的餐饮服务单位厨房着手,在全州组织开展“清洁厨房”创建活动,计划到年底评选出首批140家“清洁厨房”,进一步提升全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心。
) W3 ?, A, ]! }9 T/ X, ~同样是在今年3月,比“清洁厨房”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内容更实的“2014年度大理州首批食品安全放心店创建评比活动”启动,在大理州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的努力下,经过自愿申报、行业推荐、专家评审、协会命名等一系列严格、细致的程序,今年6月,评比结果揭晓,大理海湾国际酒店、大理美登酒店、大理海燕饭店、宾川县衡会蒸饺店等10家餐饮单位获得首批“大理州食品安全放心店”荣誉称号。
- P  O5 G2 R0 {8 P: }' Z“一块砧板,背面也要细致检查是否洁净;库存物品,每一件都需要贴上标签标识,确保源头可追溯;食材呢,要求之高已经到了‘红黄白绿般般好、春夏秋冬季季鲜’的地步……”创建评比活动负责人、大理州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仇亚雄说,此次创建评比活动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制——无论参评单位名气有多大、档次有多高,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即否决,如整改后仍不达标,那只能继续改进,等待下一次的评比。“因为过程太过严苛,大理州内许多知名的餐饮单位都被淘汰了,其中包括州餐美协的一些会员单位。但这也从客观上开启了大理酒店律己争进的新局面,大家都会在评比活动中自我比较、反思,自觉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X9 M1 r( i- h+ C2 I' z# v
“在被评为‘大理州食品安全放心店’的餐饮单位用餐,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品安全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保证。”仇亚雄说。她表示,食品安全放心店创建评比活动并不是“一劳永逸”,对于获得放心店荣誉称号的餐饮单位,州餐美协还将对其实行年度考核,各店之间也将进行交叉检查,考核检查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一律摘牌。
* z. L" f! f/ y0 z% {8 p8 L' e“泡椒墨鱼仔、豉汁蒸小排、糖水八宝饭……”在大理海湾国际酒店,自称“吃货”的左先生和朋友连点了8样“硬菜”。“说实话,我们来这儿吃饭,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大理州食品安全放心店’这块牌子来的。刚才,我四处观察了一下,感觉酒店的食品安全管理非常细致,很难挑出什么毛病。”杨先生说,食品安全是金,百姓健康是福,希望将来越来越多的餐饮单位能向放心店看齐。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