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未来50年昆明“画”出一个半径50公里都市圈层

0
回复
210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0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城市确立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最终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昆明?“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这是日前正式出炉的《昆明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的昆明城市总体发展定位,引领了昆明在未来一段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昆明未来的美好蓝图。
  怎样建设这样的昆明?《规划》又从定位与战略、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布局、产业导向、交通规划、城市特色塑造等层面回答了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昆明”这个重大命题,它也将引领此后昆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中的诸多刚性细节,并为一座城市整体空间发展和城市风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规划基石”,实现丰富的“规划储备”。
  审时度势
  确定城市定位
  所有志存高远的城市,在它发展过程中迈出的每一个关键步伐,都离不开对外在机遇的敏锐把握和对自身特质的清醒洞察。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桥头堡建设、滇中城市群构建,滇中产业新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无疑是当前昆明所面临的发展新局势和要求的关键词。
  这个发展大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昆明不能错过这样的机遇,昆明必须抓住这样的机遇。
  而从自身的长远进程看,昆明发展处在极其关键的攀升期,还有很多艰巨任务需要完成——土地资源紧张限制城市空间拓展、水资源匮乏制约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城市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发扬、气候优势与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综合交通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审时度势”,面临城市发展的全新阶段,面临全新的历史机遇期,昆明城市总体定位最终确定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很显然,这个发展定位,既体现了对未来趋势的科学把握,又体现了对区域竞争挑战的积极应对;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定位,更是乘势而上的奋进定位。
  都市区和滇池核心区
  各有侧重
  跳出昆明,从一个更为阔大的区域经济的视角注视,注重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将极大增强昆明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
  此次《规划》以中心城为核心,半径50公里的都市圈层,包括昆明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安宁市域、晋宁县域、富民县域、嵩明县域、宜良县域、石林县域,即“一主四辅”纳入重点研究范围(都市区);将中心城(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空港)、晋城、昆阳、海口列为重点控制引导地区(滇池核心地区);将滇中城市主要城镇:玉溪、楚雄、曲靖城市区域纳入重点协调范围。
  按照向流域外引导,强化城镇带动,协调滇中新区的思路,都市区将形成以滇池核心地区为核,空港——杨林和安宁两个次级中心,沪昆、昆瑞、昆曼、广昆四条重点城镇发展走廊,宜良、石林、富民、嵩明四个中心城镇,澄江、阳宗海旅游度假区、草铺三个重要的城镇节点组成的“一核、两心、四廊、四城、三节点”的空间结构,并结合现有规划,形成都市区“核心—圈层—廊道”发展模式,实现空间的组团跨越式发展。
  滇池核心地区,重点强调对滇池的保护,突出滇池生态功能,形成一个生态绿核,在其周边建设昆明主城、呈贡、空港三大中心,布局昆阳、海口、晋城三个组团,形成南北、东西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并加强主城、呈贡区、空港经济区、马金铺、晋城、昆阳、海口、安宁间的8条生态隔离带建设和控制,形成滇池核心区重要的生态廊道空间,形成生态穿城、组团布局的空间结构。
  交通支撑
  昆明门户建设
  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城市经济动能的传输系统。圈层融合要“融”好,城乡统筹要“统”好,产业联动要“联”好,一个先决条件就在于交通要“通”好,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职能,这同样需要立体复合、便捷高效的交通支撑,必须先打造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形成辐射西部、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交通优势。
  外出昆明:
  以航空铁路融入全国联通境外
  形成支撑桥头堡建设的三个交通圈:服务全省、西南地区的600公里核心圈;通达印度洋和中南半岛的1200公里重点圈;覆盖南亚和东南亚的2400公里辐射圈。
  航空关键词:
  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2020年规划旅客吞吐量达到3800万人次;2040年规划形成四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500万人次,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连接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根据测算,到205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为全面支撑昆明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保持昆明空港的优势地位
  铁路关键词:
  区域性枢纽 全国集装箱中心 城际列车
  将昆明铁路枢纽建设成为联系泛亚铁路的区域性铁路枢纽、区域性客运中心和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之一。开通昆明联系曲靖、玉溪、楚雄的滇中城际列车。滇中城际列车近中期在都市区内与都市快线共用轨道,外围利用国铁。
  远期在都市区外围增建城际线,新建城际轨道设计车速达200km/h,实现国铁、城际、都市轨道一体化。
  高速公路关键词:
  “两环、十四出口”的环形放射式
  都市区高速公路系统形成“两环、十四出口”的环形放射式骨架线网结构,两环:由内环和外环组成。
  十四出口:由昆曲、昆武、昆楚、昆楚二通道、昆易、晋红、昆玉、晋江、呈澄、昆石、昆嵩、长广、机场高速及北出口高速组成,是联系滇池核心区与都市区主要城镇、沟通内外的主要公路交通通道。保证每个主要发展走廊有两个以上高速出入口。
  内行昆明:
  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
  三大快速交通圈
  建设联系滇池核心区和嵩明、宜良、石林、安宁、富民间的都市快线。近、中期重点建设南北快线(安宁—嵩明)、东西快线(普吉—昆阳)两条骨干线。远景建设中心城联系嵩明、富民、海口、宜良、澄江等主要城镇的控制线。适时建设机场联络线和昆明南站联络线,强化昆明中心城和都市区各城镇间的便捷联系,实现国铁互通,串联机场、火车站枢纽。
  地铁 重点在中心城区范围建设由九条线组成的放射状地铁线网,形成昆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骨干线路。远景6号线(机场线)继续向东北延伸至嵩明,促进滇中产业新区东部核心区发展。
  BRT快速公交系统 近、中期以公交专用道为基础,通过改造和提升,形成以快速BRT为骨干的现代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远期BRT将转换为轨道交通系统的有益补充。
  常规公交系统 常规公交系统由骨干辅助线、区域客流收集支线组成,作为轨道和BRT系统的有益补充。常规公交系统应充分和其他交通方式实现紧密配合与衔接,线网布局与城市交通组织和功能有机结合。
  出租车系统 出租车作为公交运输的有益补充,2020年中心城发展规模控制1万辆,到2050年滇池核心地区控制在1.2万辆。
  另外,还要建设特色慢行系统、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低碳城市路网。
  产业是昆明发展经济基础
  昆明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关键在于产业。产业,是城市建设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托。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联通起这座城市的血脉,那么,支柱产业发展就搭建起这座特大中心城市的骨架。
  “突出外向、注重新型、打造集群、强调特色”是昆明今后产业发展的“纲”和“源”。昆明要抓源引流、抓纲举目、抓外向型产业、新型产业、特色产业联动发展形成高端化、国际化的产业聚集发展,彰显和塑造昆明的优势。
  谋划昆明的长远发展,要鲜明确立“产业立城”的理念,依托能源大通道,形成石化、钢铁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依托交通大通道,着力打造商贸物流大枢纽;依托空港优势,着力打造以保税物流、出口加工、高端旅游为特色的外向型产业集群,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重点发展金融、会展、商贸及对外经济等高端服务职能以及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扩大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逐步降低工业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一个核心四大集群带
  谋产业布局
  那么,如何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为一座城市的发展谋篇布局?
  总体而言,就是一个核心区和四大产业聚集带。
  产业布局将注重和滇中产业新区产业的衔接与协调,形成一个以滇池核心区为主的服务核心,包括主城区、呈贡新区、晋宁南城、海口西城、嵩明—空港片区、安宁等发展单元,依托滇池景观资源、城市中心区人才、资金、信息、技术资源,以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高端、综合型现代服务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旅游休闲产业为辅。
  四大产业集群带分别为:
  沪昆临空产业集群带:依托空港优势,以发展临空制造业、外向型产业为主。包括航空物流业、航机维修业及制造业、临空加工产业、高新轻制造业、生物科技及现代农业、创意及教育培训、生态型旅游休闲业、商贸会展及综合服务业等。
  昆曼特色产业集群带:依托烟草、生物医药等特色资源,以发展特色轻工业、旅游业为主。
  昆瑞现代产业集群带:依托国际能源通道,以发展石化、冶金等现代产业集群为主。
  昆广新能源及绿色产业集群带:依托生态环境资源,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及旅游等产业为主。
  建设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和休闲目的地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这是打造昆明立足世界的名片,也是基于气候、生态核心竞争力的深刻理解和顺势而为。
  近年来,昆明已经由旅游“目的地”变为“过境地”、“中转站”,旅游业亟待打造“升级版”。
  虽然昆明旅游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昆明历史文化资源渊远流长、高原风光资源引人入胜、沿边开放资源潜力巨大,并有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国际时尚都市、文化都市资源,在国家“桥头堡”建设等政策推动下,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面临着新机遇。
  《规划》提出:在巩固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发挥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依托高原湖滨生态城乡环境和现代科技,充分衔接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全面体现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思路,引导旅游发展由观光型为主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原养生、休闲、度假类及文化类旅游项目,突出旅游项目的精品化、特色化和多元化,注重旅游发展的内涵,形成商务会展旅游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康体娱乐旅游基地、民族文化旅游基地、乡村养生旅游基地,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以独特气候及优良生态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
  历史文化内涵、高原湖滨城市
  凸显昆明魅力
  特色,是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是城市竞争力的灵魂。昆明的魅力,突出表现在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高原湖滨城市格局两大方面。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规划》系统提出了“一区、三线、四片、多点”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一区:环滇池地区作为整个市域的历史文化保护核心,该区域重点保护“四山、六河、一湖、一城、一个特色村镇体系、七片文化遗产聚集区”, 特别强调了近现代历史的保护,强化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强调城市山水空间、传统格局与历史遗存的保护。
  三线:保护古驿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重要历史文化线路在昆明市域内的段落。
  四片:保护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宁温泉风景名胜区。
  多点:环滇池地区之外的历史村镇等重要保护节点。
  在高原湖滨特色城市形象塑造方面,《规划》对滇池核心区景观风貌特色塑造提出了要求,重点通过对滇池核心地区城市总体空间形态引导、重要景观视廊控制、城市建设高度和城市天际线引导,来塑造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特色形象。
  对话
  《昆明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项目负责人,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室副主任、主任设计师何凌——
  规划体现了衔接与协调
  记者: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和城市总规等规划有什么区别,是否有强制性?制定流程是什么?
  何凌: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区域地位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谋划。本次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为未来昆明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战略层面的方向指引,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前期战略层面的研究和重要技术参考。
  形象而言,战略研究是战略部署,总体规划是战术布置。城市战略研究虽然是非法定规划,是偏研究性质和政策建议性质,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战略研究视野更广、立足点更高,更具谋略性和宏观指导性,是政府在城市发展大方向上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直接影响并指导了作为法定规划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
  记者:昆明以前有没有编制过类似的规划?
  何凌:2011年,昆明市规划局邀请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3家规划设计机构进行了昆明城市战略研究与远景规划的方案征集,3家规划机构编制的方案内容全面、系统,思路新颖,有很多值得昆明借鉴和采纳的内容。随着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明确、云南桥头堡建设深入实施、滇中城市群构建和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提出、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目标的确定,2011年编制的方案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的昆明城市发展需要。
  所以,在2011年3家规划编制机构编制的战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被提上日程,此次规划是对昆明未来50年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趋势的预测出发,作出的关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谋划和对策。
  记者:本次规划的新思想什么?是否考虑到滇中新区的布局?
  何凌: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昆明气候、生态两大核心竞争力,充分体现昆明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充分衔接最新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此次规划从区域综合交通、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结构方面充分考虑昆明与滇中城市群构建、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衔接与协调关系。
  记者:“以中心城为核心,半径50公里的都市圈层”的说法是不是首次提出?
  何凌:半径50公里都市区范围是本次规划研究的重点区域,这是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地区都市区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来确定的,这个说法并不是首次提出,2011年三大高校战略规划所研究的范围大致也如此。另外,昆明市提出的“一主四辅”都市区格局也是基于这个区域,该区域基本覆盖了昆明主要的城市发展地区。
  记者:规划编制时是否考虑到了与周边的贵安新区、成渝经济区等竞争和合作?
  何凌:不可否认,从区域层面看,周边的贵安新区、成渝经济区通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快速崛起,但此次规划重点回答和解决的主要是滇中城市间以及都市区各城镇间如何分工,协调发展。至于与周边的贵安新区、成渝经济区等竞争和合作,在滇中产业新区的相关规划研究中已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次战略研究重点协调了昆明与滇中产业新区的关系,进而也体现了与周边重要产业新区的协调。
  记者 李思娴 昆明日报
            news_qrcode.php?news_id=5287871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