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小河淌水》——唱响世界的“东方小夜曲”

0
回复
65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31 22: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我们唱了半个多世纪。多少年来,《小河淌水》在中外歌坛上不断刮起旋风,演绎出了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器乐演奏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 O. R; Y3 E5 Z* ~《小河淌水》虽然广为传唱,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民歌的源头。一次出差学习的机会,我慕名拜访了《小河淌水》的词曲创作者—尹宜公先生。0 b6 z, w4 {) @2 H
离休在昆明的尹先生晚景怡然。一见到家乡人,便激起了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的悠悠乡情。他挥手打着拍子,唱起了家乡的调子:“隔山叫你山答应,隔河叫你水应声;太阳出来红闪闪,隔着十里望见郎……”回味家乡的民间艺术,尹老脸上写满了融融的春意,仿佛回到了他的青年时代,回到了曾经养育他的那块充满诗意的土地,回到了他第一次唱出《小河淌水》的那个夜晚。; B4 ?+ F; y1 P; d3 {" e8 H! _
尹宜公1924年出生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弥渡县。隋唐以来,弥渡就是南诏王的心腹之地,天宝战争和两伐南诏留下的10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给这里带来了苍劲古朴的黄河文化;明、清两代的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活动,又给这里带来了缠绵婉转的长江文化。南北文化的交流,再融合本地彝、回、汉、白族文化,便浸润出了有“花灯之乡”、“山歌之乡”、“民歌之乡”之称的弥渡。群众中传唱的400多首花灯、民歌、山歌,散发着返璞归真的泥土韵味。
" N0 c! |. {2 J# h) B* Y7 G0 l' Q6 z( Y尹宜公出生在弥渡县密祉乡,从小就在“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的民间艺术文化氛围中成长。谈起时兴近300年不衰的密祉龙狮花灯盛会,我蓦地想起了家乡“六岁娃娃,七岁灯龄”的美谈。说的是孩子出生前,妈妈怀着唱花灯;出生后,奶奶背着跷花灯;到了五六岁,跟着大人学表演。尹老边唱边讲述着弥渡的山歌民歌,回味着更多更丰富的感情。他说,家乡的民歌、山歌,更多地唱在林间、牧场、劳作的田间地头,词曲多是口头流传,有的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曲调,有的唱时有一个基本曲调,唱词则即兴发挥。“小小荷包,双丝双线飘,荷包绣给小哥戴,妹将荷包挂在郎腰……”,家乡的民歌山歌多数是赞美纯洁的爱情和歌颂劳动的,也有逗人的散章,骂人的绝调。那时常常是一个寨子和一个寨子赛唱,小伙子和大姑娘对唱,一唱就是大半天。哪位小伙子即兴对歌没词,就会受到姑娘的奚落:“小小公鸡才学叫,拍拍翅膀又喑着……”,“正月放羊正月正,辞别爹娘要起身,左手拿着放羊棍,右手打开羊圈门……”,这首《放羊调》,吟唱了从正月到腊月放羊的情形,描述了牧羊人晨起晚宿,与深山、羊群、小溪相伴的真实生活感受。2 M: w1 f/ K1 D4 }- O1 P
尹宜公的叔父是当地比较能唱调子的歌手,童年时,一次他跟叔父到密祉的山箐中玩,晚上在火堆旁唱了一整夜。尹宜公回忆说:那天晚上我听到有人用放羊调子唱石匠、货郎人的生活,曲调在《放羊调》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月亮出来亮汪汪,石匠手提(石锤)进深山,看晚听着豺狗叫,白天只听石锤响丁当;月亮出来亮汪汪,货郎奔走进山岗,望见月亮想起娘,加快脚步赶回乡。”清悠的旋律,美妙的意境,朦胧的情调,深深地在尹宜公的心里漾起了无限遐想……6 J2 N' d6 X6 a3 C
听着、唱着民歌山歌长大的尹宜公,18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投身到了进步音乐活动之中。1945年“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以后,云南大学先后成立了由进步青年组成的“哈哈合唱团”和“南风合唱团”,尹宜公是“南风合唱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6年,南风合唱团创办了音乐刊物《教学唱》,主要刊登一些进步歌曲,同时也刊登搜集整理、改编的一些民歌,走音乐大众化的道路。
) \0 K# m5 O& t' D8 t尹宜公回忆整理改编《小河淌水》时的情形说:“194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我听见合唱团的华明邦同志用‘啊’音在反复地唱一个曲调,那旋律很像家乡深深打动过我的山歌,我想到了家乡美丽的月夜、深山、森林、清风和蜿蜒流淌的小河。那山歌的优美旋律,使我感到一种深沉的激情,是恋人一往情深的思念,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痛苦和呼喊,这种激情冲击着我,我决心把它整理出来。”
  M. k' b) S+ `% t一支歌的感人魅力之魂,在于音乐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巧妙融合。是家乡的《放羊调》和用放羊调唱石匠、货郎人生活的《月亮出来亮汪汪》,深深打动了尹宜公,激发了他音乐创作的灵感。尹老说,开始我把记忆中最打动我的旋律整理出来,就是《小河淌水》开头的两句,先只想把这两句重复两遍,成为对唱;但哼了几遍,感到虽然优美,却显得单调平淡。
$ a- n- p1 H" G* m2 t' Y入夜,一轮明月高悬,尹宜公在云大会泽院前走来走去,反复琢磨,反复吟唱,反复修改,并填以表现爱情主题的歌词,用“月亮出来亮汪汪”作歌名,连夜拿去请《教学唱》的主编江鹜看,江鹜低声哼了两遍后说:“这首歌太美了”,建议歌名用《小河淌水》更好。这首民歌用尹宜公的笔名“赵华”在《教学唱》的民歌专集上发表后,逐渐在云南流传开来。1953年,黄虹带着这首歌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民族歌舞汇演,随后又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小河淌水》由此传向了国内外。
7 T. i4 S7 d) b7 o$ c* C( N2 o2 d# d+ u听着尹老满怀深情讲述家乡的山歌民歌,我找到了《小河淌水》的源头。捧着尹老挥笔写下的“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的诗文,我触摸到了一个博大的胸怀。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