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1 U4 _$ s E$ D u5 }* M
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她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她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各类民族曲乐和华灯、白剧、壮剧、傣剧、扬琴、大本曲等戏曲、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至今还保留民族的原形或近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歌词本身就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诗歌。歌词可以变换,一般是乐手见景生情,随感而发,即兴编成歌词。2 E9 R! Z. K9 `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挚的反映。《绣荷包》属于谣曲中的情歌类,这类名歌全国各地都有,但曲调各有特色。云南弥渡的《绣荷包》是一首流传在弥渡县的传统情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e* w+ W/ L. b: q在弥渡花灯中,有着大量反映表年男女爱情生活的折子小调。人们对爱情的追求真诚的,而各民族、各地方追求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方式。这种方式与本民族、一地区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地域心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弥渡姑娘心灵手巧,刺绣是她们的特长。她们的刺绣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如诗如画。她们送给情人的定情物往往是自己亲手绣制的精美的绣荷苞,这在花灯小调《绣荷苞》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8 c! `- O6 p$ ]9 e/ i5 S% ~“小小荷苞,双丝双带飘, % E! y0 i9 {; N5 {( ^3 g2 e
妹绣荷苞嘛挂在郎腰;
+ _% [' D$ E% c! R/ l8 i小是小亲哥, 9 p* z0 @6 D6 E5 `
等是等着我,
* q$ K9 {7 [/ q4 z) C6 d0 k7 `' c不等情妹嘛,要等哪一个;
. T! U# n, _9 X2 m$ {+ I6 {8 ?5 b' c荷苞绣给小哥戴,
, \6 ~9 G8 l* j o妹绣荷苞有来由。
9 N) T) h4 I' q5 F l+ f哥戴荷苞街前走, ) s3 k; q6 D Y4 \
妹有心来哥有求。” , G4 B/ T; `( D. Q `/ F# K
应该说是《绣荷苞》是女性文化一种积淀,那姑娘的每针每线,都凝聚着女性的心血,牵挂着女性的情思,这首歌既是一种情浓于血的真情的流露,也是女性才华的展现。) `: z9 I K/ B# p% D. q
云南弥渡山歌《绣荷包》:这首歌来源于马帮文化,其速度节奏是明快的,具有弥渡山歌的风格和那种勾人心弦的魂魄性内涵。由此可见弥渡女人非常聪明,一个小小的荷包就让哥哥把她的魂儿带走,走哪儿想哪儿,经济实惠,很有智慧!' T; d# P3 S( Z7 |% X
从音乐的构成上看,弥渡山歌基本上都是以小调形式构成的,这可是弥渡山歌的特点,所以从整个旋律的走向、和声、构架到音乐织体等等,听起来,弥渡山歌似乎每首歌都有一点点相象的地方,但每首歌又都不一样。这就是风格,就是味道——弥渡模式的东方小夜曲。 |